精华热点 
作者简介

冯冠山,男,笔名晨耕,作家。研究生文化,研究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协会会员。1976年12月参军,服役期间曾在部队基层和军师团机关从事政治工作。1986年11月随部队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防御作战,荣获“老山前线作战模范政工干部”称号。经历了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非典”,以及2019年以来新冠病毒瘟疫等自然灾害,期间创作发表了大量反映部队在老山前线作战、抗洪抢险、战胜灾害、重温历史、歌颂祖国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摄影等文学作品。参加编著出版了反映老山前线作战英雄事迹的报告文学、作战中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及论文汇编等。从部队转业后曾在天津市委机关和报社从事宣传和新闻工作,期间发表了大量歌颂凡人英雄和讴歌新时代文学作品,并有数十篇诗歌等文学作品荣获国家和省市奖项。著有《热血》(诗集)、《亲历》(战争纪实)、《闲聊》(生活记事),《视界》(欧洲见闻)以及《我的爸妈》等专著,分别由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和中国老年杂志出版社出版。

一字之差
作者/ 冯冠山
深秋假日,我和家人到团泊湖骑行大道散步赏秋。笔直的大道,灰黑色的橡胶自行车骑行路面,大道两旁泛黄渐红还绿的高耸参天大树,与大道中央漂亮的红黄蓝标识线左右呼应,一边是高尔夫绿茵球场,一边是宽广清澈的团泊湖,金秋的骑行大道如一幅醉美的画卷展现在游人面前,好不惬意。
我在大道上闲庭信步,一队骑行爱好者从我身边风驰电掣闪过,看上去大多是退休的老年人,个个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再看那轻便飞快的自行车,辆辆都得几万或十几万,豪华昂贵,再瞧个个骑行队员的行头也都是品牌,价格不菲,展现眼前的是一幅真真切切的岁月静好,幸福快乐的图景。
骑行爱好者们骑至湖畔一片金黄大树下合影,兴高采烈地高喊着“活到老骑到老!”的口号,如同单位团建严肃活泼。头顶无人机,地上摄像机,胸前照相机,都全副武装,那阵仗不亚于国际赛事。当我走近这些老玩伴儿跟前,又一阵阵“活到老骑到老!”的口号呼喊声响起。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脱口而出道:“改改吧,不如叫活得好骑得好!”,话一出口,不料竟然得到这些老年骑友们的热烈响应,齐声高喊:“活得好骑得好!”,一致赞同作为他们骑行队新口号,随后老骑友们围拢了过来,说这个口号好,向我致谢。我受宠若惊,不料多了一嘴惹出”麻烦“来,非让我再详细说说”活得好骑得好“的缘由。恭敬不如从命,我便和骑行队老年朋友们聊了起来。

在我看来,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更是老年人的健康目标,这种美好的愿望毋庸置疑,但什么是健康长寿,在认识上却大有不同。大多人认为长命百岁才叫健康长寿,实则不然,如果人活到百岁,大脑还基本清醒,手脚还能动弹,进食基本正常,这当然是好事,可称作是健康长寿,但有这样长寿的老人则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是达不到这种生活状态的,有的老人即使活到了百岁,长年卧床不起,甚至长年用药物维持生命,如从人的生命质量上说,算不上长寿,也谈不上是健康,更无幸福而言,正如我们常说的人到老年,生命的宽度即生命的质量更重要,要远远胜过生命的长度。
人生的真正意义实际是一场体验。如果仅仅从自然生命而言人还活着,但已经不能去体验生活,那人活着的意义将大打折扣。由此,我想到眼前老年骑行队的老年朋友们,就是在尝试人生的一种体验,只是这种体验要恰到好处,不要有过之而不及,这也是我建议把骑行队的口号由“活到老骑到老”,改为“活得好骑得好”的缘由吧。试想我们多数人都能活到老,有的甚至活到百岁,但还能骑到老吗?显然不可能,与其追求这种不现实目标,不如活得好,才能骑得好,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自己生命的宽度。那么什么才叫活得好呢?每天既不能三饱一倒,无所适从;也不能像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天天折腾,一刻不停歇。小区广场跳,高铁车厢里跳,旅游大巴车上跳,白天跳,晚上跳,似乎这才叫快乐生活。老年人跳跳广场舞不是不可以,要有时有会儿,要分地点场合,殊不知快乐也要有节制,否则,那不叫快乐,那是疯癫。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精力、财力和爱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体验。所谓骑得好,除适度的锻炼身体外,我以为主要是享受户外新鲜空气,欣赏四季大好风光,那些骑行相互比速度、比远近、比耐力,甚至比看谁骑行花式多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骑行运动不可取的。所以,活的好,就是要在有生之年活出生命的质量,也是我们常说的生命的宽度,尽可能的地好好去体验生活;骑得好,就是要借助昂贵的自行车,在适度地锻炼身体的前提下,好好地饱览家乡的美景和祖国的大好山河。可见,我建议更改骑行队的口号得到老年朋友的认可,老人们明白了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养老生活,懂得了什么才是老年人要的健康长寿。
如今在我们生活中对什么是健康幸福的生活存有许多误区,往往是一字之差却离题万里。比如:美与丑,对与错,好与坏,快与慢、长与短等等,虽一字之差,结果则大不相同。如同老年骑行队的口号,虽仅一字之差,则表明我们的美好愿望与违背生命规律的差距,表明一些老年人健身锻炼的精神与自己年龄身体现状的差距,诠释了追求极致与尊重生命的关系等等。比如:老年人登山非要达到多少多少高度,跑步非要跑到多少多少公里,走路非要走上多少多少万步,有的老年人甚至把这些健身标准当作健康长寿的目标,更有甚者有的玩儿起了极限。我的一个朋友对健身非常认真,做俯卧撑要一百个,一年四季洗冷水澡,每天坚持,雷打不动,结果因做俯卧撑手臂骨折,洗冷水澡导致脑血栓,我去医院看望他,开玩笑对他说做俯卧撑非要一百个吗?九十九个就不行吗?他却非常认真的说:“不行,这是我定的健身目标,必须做到”。我从医生那里得知,问题就是健身不科学,方法不得当所致,也是我们常调侃说的玩现了。由此,使我想起八十年代蜂拥而至全民都喝红茶菌,有的每天用身体去撞树,喝得市面红茶卖脱销,也没见喝红茶菌人的身体百毒不侵,公园的大树都撞秃了树皮,也没见撞树的人练出金刚之身,现在听起来是个笑话,而如今我们又在演绎着新的笑话。每天急步行走一万步,每天练一百个俯卧撑,都是新瓶装旧酒,听起来是个笑话,实则是人的欲望所致。
珍惜生命,想尽一切办法锻炼身体,希望能长命百岁,心情和愿望可以理解,如果真的当真,不认为仅仅是一个辅助手段,而相信能包治百病,那就大错特错了,还是要相信生命的自然规律,还是以平静的心情和豁达的心态面对生命,适当的锻锻炼,唱唱歌,骑骑车,跑跑步,走走路还是很有必要的,千万别过了,人到了老年各项功能都在退化,各个器官都在衰竭,各个部件都要省着用,更不能瞎折腾,我们常说有过之而不及说的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恰到好处。老年人还是以静养为主,适当锻炼为辅。当然对此也会有不同看法,实际锻炼和静养并不矛盾,无非有个主次之分,做到不及不过便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好状态。我以为老年人能做到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走路、好好骑车、好好跳舞、好好说话,不生气、不攀比、不较真、不固执、不猜疑、不迷信,不妨也是一种健身方法,做到这些了,也就懂得了什么叫颐养天年。
颐养天年,实则是生命的一种境界,它既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也是顺应了生命的自然规律,通过调整身心,达到长寿与安宁的境界,它不仅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更是一种对生命质量的追求,正如《庄子》所言:“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在顺应自然中寻找平衡,在调养身心中获得安宁,这或许就是颐养天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静养。静养,实则是身体的自愈之旅,是心灵的净化之道,是生活的智慧之选,在当下喧嚣浮躁的生活中,让我们在适度的健身锻炼中学会静养,在生命的长度慢慢缩短的岁月里,学会善待自己,在静养中增加生命的宽度,以愉悦的心情度过生命中剩下的旅程。
由此可见,老年人健身锻炼如此,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不及,你会愧对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碌碌无为,三饱一倒,虚度一生;过之,有可能生命会受损毁掉一生,欲望过高,贪欲太大,万劫不复。人生如此,老年人的生活更要珍重,都走过了四分之三的人生,余下不多的日子更要走稳走好,且不可大意,且不可忽视了生活中这一字之差。
可谓是:一字之差,差之远矣。
注:团泊湖位于天津静海区,团泊湖亦称团泊洼,著名诗人郭小川的诗《团泊洼的秋天》写的就是这里的故事。
2025年深秋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