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第222期
《一盆风雨兰》
文/詹淑娟
诵读:古韵
主编:静心

风雨兰没什么稀奇,是很平常的一种球根花草,也叫韭兰,可是我家这盆风雨兰养了将近五十年,无论丰俭盛衰,都没舍得扔掉,因为这盆花是母亲生前养过的,承载了母亲对工厂的留恋,承载了子女和孙辈对家的温暖记忆。
这盆花最早是80年左右,单位的姐妹分给母亲的,养在在单位的窗台上,绿油油的一盆,像茂盛的青草,在淬火车间机器轰鸣的工段休息室一角,显得生机盎然。母亲是一辈子上班都没有上够的人,她说,1986年秋天正式退休离开工厂的那天,她含着眼泪抱着这盆风雨兰从车间的后门悄悄离开工厂。所以这盆花对于母亲来讲有特殊含义,因为一看见这盆花就想起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和朝夕相处奋战在工作岗位的工友和姐妹们,那是属于她(他)们那个年代里工人队伍的骄傲与自豪,是体现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自豪与荣耀。

母亲小学文化,五十年代因为嫁给父亲从农村来到省会城市哈尔滨,招工进了万人国营大厂——哈尔滨轴承厂,一干就是一辈子。工作对于母亲来讲不仅仅意味着养家糊口,也意味着她努力追求实现的自身价值,有工作有收入,有顶门立户自强自立的底气。东北城市是建国以后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城市,对于能够进入工厂参加新中国建设是无尚的光荣。当时的轴承被称为“工业的心脏”,母亲在生产军品轴承的热处理分厂做检验员,当年无论是上夜校补习,还是车间技术员培训讲座,母亲都特别认真的学习,和很多孩子妈妈一道刻苦努力,成为建国后新一代劳动妇女自强自立的代表。
我常想母亲的那个时代,给予每一个普通职工的是精神上的归属感和政治地位的认同感,虽然工作特别苦与累,加班加点从来不提报酬,每人发两个烧饼就很不错了,可是职工为什么没有怨言呢!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想,我们在为建设国家出力流汗,而国家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当年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解放献出生命在所不惜,我们建设国家苦点累点算什么呢!
可是现在在工作岗位的人在想什么呢!“我为什么干!”“我在为谁干!”“谁是主人谁是仆人!”,“谁是镰刀谁又是韭菜”!这一连串的疑问经常使人感到困扰。从过去的“我要干”到现在的“要我干”,这中间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变迁,给人们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转化,其中很多现象和问题引人深思。

那盆风雨兰从母亲退休后就在我家安家了。母亲不是有闲情逸致的人,勤劳了一辈子,退休后整天也手脚不闲的忙于家务。可是这盆风雨兰就好一年赖一年的活下来。有的年份开花特别茂盛,有的年份就只长叶子不开花,可是无论长的什么样儿,这盆花都摆在窗台上,多次搬家都没有舍得扔掉。
没有手机的年代家里没有方便条件照相,后来哥姐参加工作了,家里添置了相机,于是自己在家可以照相了,每次照相这盆风雨兰成了照片背景里出现频次较高的装饰。
母亲退休后我接班进了工厂,那年我18岁。后来姐姐哥哥相继成家有了孩子,我的两个外甥女一个侄子还有我女儿都是在母亲身边长大的。他们的童年记忆里也都有这盆风雨兰的存在,它就静静的长在窗台的花盆里,见证着这个家庭点滴的变化。现在想想特别有趣,自从94年我成家后,母亲的家就成了娘家,娘家因动迁,几次搬家,住三楼住五楼最后搬到一楼,我都感觉前几次搬家房屋结构记不清了,只有想起窗台放花盆的位置我才能分辨出房子的结构和物品摆放的方位,后来我有了女儿,孩子寒暑假也经常住在姥姥家,可是她并不知道,窗台上那盆光秃秃的长势并不茂盛的“韭菜”已经三十多岁了。
母亲晚年,这盆风雨兰长的就不怎么好了,有时候她就拿剪刀平齐的剪掉叶子, 剩下光秃秃的花杆,过不久会有新的叶子发出来,底下的根部是一个个蒜头,发展的也不快,长的也不大,但是也还活着,晚年母亲常念叨这盆花是谁给她分的植株,车间里的某某师傅还在不在了。班组里的老姐妹薛姨耳朵聋了,打电话听不见了。母亲去世前几年, 老惦记着去军品车间三号厂房她工作的地方看一看,我们司机用车拉着她到哈轴三号厂房里转了一遍。那时工厂日渐衰败,破产在即,军品车间热处理厂房大门紧闭,一人多高的荒草,已经很久没有人进出了。2020年哈轴破产倒闭,两年后母亲去世,享年87岁。
母亲走了,风雨兰也变得羸弱不堪。母亲去世后很多东西都处理掉了,唯独这盆风雨兰我们没有舍得扔掉。感觉它已经成为家里的一员,这么多年静静的陪伴在父母亲的家里。现在这盆风雨兰被外甥女抱着坐飞机回到两千里之外的武汉,精心饲养。尽管长势不太好,但是依然顽强的活着。那是外甥女对家乡哈尔滨的牵绊,是对儿时那个成长环境的记忆,是对看她长大的姥姥的一份深深的思念。而这盆风雨兰于我,像贯穿母亲从中年到晚年每一个人生阶段的生活里,都有它的存在和关于它的记忆,风雨兰的花语象征着坚强与希望,母亲虽然不在了,但是她勤劳朴实,坚韧顽强的精神一直在,关于她所有的记忆都在,人在事在,一切都在。


简介:
詹淑娟、1969年出生于哈尔滨市,本科学历,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198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哈尔滨轴承厂党委宣传部做厂报编辑、在哈轴退休办做党群、工会工作以及退管服务工作。多年来笔耕不辍,九十年代至两千年期间多次在哈市“新晚报”,“生活报”,“黑龙江晨报”,“新都市报”“工人日报”以及省委的党刊“奋斗”杂志等刊物发表文章。近年在网络平台来建立个人公众号“小詹记事”,发表原创文章。出版过个人散文集《素言集》和《哈轴记忆》。


简介
古韵:(邢晓玉)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庆市朗诵艺术协会理事。喜欢文学艺术,尤其热爱朗诵创作。愿用声音传递一切正能量和生活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