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6期
《无根之念》
(散文诗)
文/孙成贵
诵读:心想事成
主编:静心
炊烟老了,在记忆的云端散作薄雾。那条乡间小路早被四十载时光磨平纹路,像掌心褪尽又复添沧桑的掌纹,只余下模糊轮廓,供gong年轮反复摩挲mosuo。一别故园逾四十秋,岁月在鬓角刻下霜痕,却没磨去归途的方向 —— 它早化作心脉里的暗河,在每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静静流淌。
我是被风折断的芦苇,漂泊是宿命的袈裟,却幸有三五老友,如苍劲松柏,在岁月风雨中彼此守望。我们隔着山川遥遥相望,又借着鸿雁、借着荧屏、借着偶尔的重逢,把四十年的距离,织成一张温润的网。他们是故乡遗落的种子,在异乡的土壤里与我并肩生长,根须在无形处紧紧缠绕,替我守住了半壁故乡的月光。
故乡是枚脱落的乳牙,藏在岁月的锦盒里,四十年摩挲,愈见温润,却再也长不回原来的牙槽。断了根的乡愁,是株倒悬的菩提,根须裸露在光阴之外,却借着老友的寒暄、故旧的闲谈,在共同的记忆土壤里,悄悄蔓延出千丝万缕的牵挂。他们口中的老榆树、井台的青苔tai、巷口的吆喝,都是乡愁的养分,让这株无根之念,始终鲜活如初。
不必追问归期,归期是镜花水月的禅机。所谓故乡,原是心尖上的一粒尘埃,风一吹,便落进眉间心上;而老友的情谊,是拂去尘埃的清风,也是滋养尘埃的雨露。断了根的不是乡愁,是执念的缰绳 —— 四十年漂泊,知己常伴,才懂故乡从不是地理的坐标,是灵魂的原乡,亦是老友眼中不变的模样。
晨钟暮鼓里,乡愁是株无土的兰,老友是它的清泉。它不依泥土而生,却在共同记忆的泉水中舒展叶片;它不恋枝头的安稳,却在老友相聚的灯火下,绽放出素净的芬芳。原来断根的刹那,才是真正的扎根:心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老友在哪里,根须便伸向哪里。
风过无痕,乡愁有声。那是老榆树在梦中落叶的轻响,是井台上木桶碰撞的余韵,是母亲唤乳名时漫过岁月的回声,更是老友举杯时,四十年光阴酿成的醇厚酒香。断了根的乡愁,终在禅意的光阴与知己的情谊中,长成一株永恒的菩提 —— 不执于形,不困于境,只在每一个当下,借着老友的温度,静静绽放,静静芬芳。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