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画山水
(原创首发)
散文 / 张庆松
当笔锋轻触宣纸的刹那,一缕墨香悄然氤氲开来,仿佛唤醒了沉睡于心底的千山万水。这幅山水,非临摹古人,亦非描摹实景,而是从灵魂深处流淌而出的心象之境——是我与天地独语时,用笔墨凝成的静谧诗篇。
画卷徐徐铺展,远山如黛,层层叠叠地向天际延展,山势不争而自高,不峻而自远。苍翠的林木依坡而生,或浓或淡的墨色晕染出四季流转的呼吸。山影倒映于一湾澄澈的溪流之中,水天相接处,虚实难辨,仿佛山在水中生根,水因山而含情。微风拂过,水面轻颤,那倒影便如梦境般微微晃动,似要随波荡去,又似永驻此间。
晴空如洗,湛蓝得没有一丝杂质,几只飞鸟掠过天际,翅尖划开空气,留下几道若有若无的弧线。它们不是点缀,而是画中的呼吸——让静谧的山水有了生命的律动。一只白鹭掠过浅滩,惊起细碎涟漪;另一侧,芦苇丛中隐约可见野鸭潜行,羽翼轻拍水面,泛起圈圈年轮般的波纹。
江心一叶扁舟,随波轻荡。船头立着一位蓑衣老者,手持双桨,动作舒缓而富有韵律,仿佛与水流同频共振。木船破开碧波,拖曳出长长的水痕,像是一行写在水上的诗句,未及吟诵,已被时光轻轻抹去。船尾悬着一盏未点的纸灯,似在等待黄昏降临,为归途点亮一抹温柔。
整幅画以传统水墨为骨,却融入了我多年游历江南的体悟:粉墙黛瓦虽未显形,但那份温润婉约的气息早已渗透笔端;烟雨楼台未曾落墨,然空灵意境已随云气弥漫全卷。构图严守古典比例,留白处恰如呼吸间隙,给人以无限遐想。近可观纹理肌理,远可揽山河气象,宛如一幅缓缓流动的江南长卷,在静默中诉说岁月的低语。
这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段心灵的归途——当我执笔绘下这一山一水,其实是在纸上重建故乡,安放漂泊已久的灵魂。


刀锋上的山水诗行
——原创刀画动态艺术首映
(原创首发)
文 / 张庆松
当画笔退场,刻刀登场,艺术便在金属与画布的碰撞中迸发出别样灵魂。我以独创的刀画技法为笔,以时光为墨,将凝固的山水重新唤醒,创作出这幅名为《山河低语》的原创动态影像作品——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朝圣。
画面徐徐展开:刀锋雕琢出的群山层叠而起,棱角分明却又不失苍润之气,仿佛亿万年的地质记忆被一寸寸唤醒。山间云雾缭绕,非由颜料晕染,而是通过刀痕的深浅与反光的微妙变化,在光影交错中自然升腾。一条清溪自幽谷蜿蜒而出,水纹并非绘制,而是以斜切刀法刻画出波光的节奏感,在动态演绎中泛起银鳞般的涟漪,仿佛能听见潺潺水声掠过耳际。
微风悄然拂过——这是影像赋予静态技艺的魔法。古松虬枝轻颤,针叶在虚拟气流中沙沙作响;岩壁旁新生的嫩草随风摇曳,每一根细叶都由极细的刻线勾勒,再通过逐帧微调呈现出生命初绽的柔韧。远处瀑布轰然倾泻,刀锋在此化作激流,碎玉飞溅的瞬间被定格又流动,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仿佛大自然在画布上放慢了呼吸。
整部短片采用沉静典雅的4:3经典画幅,宛如翻开一本泛黄的山水手卷。短短五秒,却如五重意境层层递进:从远山含黛,到近水有声;从林间微动,到心随景移。这不是简单的动画循环,而是一次精心编排的视觉赋格——刀痕是音符,光影是节拍,自然律动则是永恒的主旋律。
观者凝神之际,恍若步入一方秘境:时间放缓,尘嚣退去,只余下山岚浮动、溪语低吟。那一刻,你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误入画中的旅人,在刀锋雕刻的世界里,与天地对坐,听万物私语。
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突破,更是一场美学的回归。刀画本源于刚劲,却在此化刚为柔,以硬朗之器写缱绻之情。它诉说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在喧嚣时代中守护内心的静谧,在方寸之间看见万千气象。
当艺术不再局限于观看,而成为可沉浸、可感知、可共鸣的存在,那便是美真正苏醒的时刻。
《山河低语》,献给所有仍在倾听自然心跳的人。

作者简介
张庆松,男,生于六一年,中共党员,退休中教一级教师,从事乡村教育四十二年有余,热爱文学和生活,在网刊和纸刊等各大平台上发表文章700篇,现为中国当代新诗苑签约诗人,名篇.文学艺术网联盟顾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