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仙游寺守护者
文/何周峰
周末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大地上,给世间万物都镀上一层暖黄。刚用完午餐,手机铃声急切响起,是好友红尘一笑打来,兴奋的声音从听筒传来:“走,去仙游寺转转!”这邀约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对那座古寺的向往之门,我不假思索地应下。
我们钻进车里,驶向仙游寺。一路上,窗外的田野像绿色的绒毯,在微风中轻轻起伏,路边的野花星星点点,散发着淡淡的芬芳。车子在蜿蜒的道路上疾驰,我的心也早已飞到了那承载着千年历史的仙游寺。
到了马召街道南边,我们把车停在朋友家院子,然后踏上了那条通往仙游寺的小路。小路两旁,树木枝繁叶茂,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宁静。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影交错的图案,仿佛是时光留下的神秘印记。鸟儿在枝头欢唱,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大约三十多分钟的徒步后,仙游寺那古朴的轮廓终于出现在眼前。
站在仙游寺前,微风轻拂,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原本我满心期待着登上东边的小山,从高处俯瞰仙游寺的全貌,感受那份历史的雄浑与壮阔。可朋友却笑着提议:“咱们先去喝茶,慢慢聊。”于是,我们来到了仙游寺文管所。
文管所里,茶香弥漫,朋友熟练地煮水、泡茶,不一会儿,一杯杯热气腾腾的茶摆在了我们面前。轻抿一口,茶香在口中散开,思绪也随着茶香飘远。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仙游寺的法王塔上,也由此引出了两位值得永远铭记的前辈——王殿斌所长和周明老师。

朋友缓缓讲述着那段惊心动魄的过往。当年,西安市水务集团计划拆除仙游寺,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寺庙,而它所处的位置又恰好是黑河水库的中心地带。仙游寺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岌岌可危。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殿斌所长挺身而出。他深知仙游寺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绝不能轻易毁掉。于是,他不顾路途遥远和艰难,毅然前往北京。在北京,他四处奔走,找到了周明老师。周明老师也是一位对历史文化有着深厚情怀和执着追求的人,他毫不犹豫地与王所长一起投入到拯救仙游寺的行动中。
他们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日夜查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张发黄的书页,每一行模糊的字迹,都承载着他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仙游寺的守护之心。为了得到更权威的结论,他们四处寻找相关领域的专家。每一次与专家的交流,都是对仙游寺命运的一次争取。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专家们严谨鉴定后得出了振奋人心的结果:法王塔是隋朝最早修建的塔之一,是极其珍贵的隋朝遗产。这个结论,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仙游寺在拆除的边缘被拉了回来,得以继续在岁月中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如今,坐在这文管所里,品着茶,听着这段故事,我仿佛看到了王殿斌所长和周明老师忙碌的身影。他们为了守护仙游寺,不辞辛劳,不畏艰难,用自己的坚持和付出,为我们保住了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他们就像两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守护着仙游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茶香依旧袅袅,而王殿斌所长和周明老师的精神,也将如同这茶香一般,在仙游寺的每一寸土地上,在每一个来此探寻历史的人的心中,永远流传。他们是仙游寺的守护者,更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敬仰。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