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上下五千年(十一)
东汉十二帝君
一罗培永
炎汉鼎迁,新莽篡窃,苍元失序,四海分崩。赤眉啸于青、徐,铜马驰于冀、幽,绿林聚于荆、楚,黄巾起于幽、冀。当是时也,王莽窃帝号,改制度,废五铢而铸错刀,易郡县而更官名,徭役繁兴,赋敛无度,民不聊生,天下怨叛。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孙也。少长民间,知稼穑之艰,察闾阎之苦。王莽地皇三年,与兄伯升起兵舂陵,号“舂陵军”,合于绿林,共讨新莽。
昆阳之战,天威赫怒。莽遣王邑、王寻将兵百万,旌旗千里,鼓角震地,驱巨象、猛兽以为前锋,围昆阳数十重,水泄不通。时城中兵才数千,众皆恐,欲降。光武独奋英断,夜率十三骑突围,赴郾、定陵发诸营兵。还至城下,亲勒劲卒,先登陷阵,杀莽将王寻。城中兵鼓噪而出,内外合势,呼声动天。会大风雷,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莽军溺死者以万数,尸骸填江,水为不流。昆阳一捷,新莽气夺,天下响应,豪杰景从。
及伯升遇害,光武内怀忧愤,外示恭顺,隐忍图存。更始帝遣之河北,授大司马之职。河北之地,群盗蜂起,州郡拥兵自守。光武单车临河北,抚循百姓,延揽贤才。邓禹杖策谒于邺,进“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之策;冯异进“分遣官属,循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之谋。光武纳其言,平王郎,破铜马,降数十万之众,河北悉定,遂有基址。
建武元年六月,光武即位于鄗,改元建武,是为世祖。二年,定关中,破赤眉于宜阳,降刘盆子。三年,平齐地,禽张步。五年,灭渔阳彭宠,定幽州。六年,平陇西隗嚣。十二年,破成都公孙述,定益州。于是海内一统,天下大安。
世祖即位,务从简约,革新莽之弊,复高祖之制。退功臣而进文吏,封功臣为列侯,食邑各有差,不令预朝政;选贤能,任循吏,如杜诗为南阳太守,造水排,铸农器,百姓便之,号曰“杜母”;郭伋为并州牧,行部至西河美稷,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道次,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其得民心如此。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建武六年,诏曰“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罢郡国都尉官,省减吏员,十置其一。修礼乐,兴学校,立太学于洛阳,置五经博士,诸生横巷,学者益盛。于是天下归心,百姓安乐,谓之“建武之治”。
明帝继统,遵奉先业,励精图治。永平元年,诏曰“方春戒节,人以耕桑。其敕有司,务顺时气,使无烦扰”。修治黄河,遣王景、王吴治河,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筑堤修渠,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河、汴分流,百姓赖其利。遣使通西域,永平十六年,命窦固、耿忠出酒泉,击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遣班超使西域,超率三十六人,至鄯善,夜以火攻匈奴使者营,杀之,鄯善王震恐,遂纳子为质;复至于阗,诛巫祝,于阗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匈奴使,大惶恐,即杀匈奴使者而降;又平疏勒,立忠为王,西域诸国多遣使贡献,西域与汉绝六十余载,至是复通。明帝崇信佛法,永平十年,遣蔡愔、秦景等使于天竺,求佛法,得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携经像还洛阳,立白马寺以居之,佛法始传于中国。
章帝承明、章之盛,宽厚仁惠,体念民生。建初元年,诏曰“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方春东作,宜及时务。其敕二千石劝农桑,慎选举,顺时令,理冤狱”。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以助百姓。重视经学,建初四年,召诸儒于白虎观,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作《白虎通义》,统一经义,儒学益昌。章帝在位十三年,海内殷富,四夷宾服,号曰“明章之治”。
和帝即位,年始十岁,太后窦氏临朝,窦宪、窦笃、窦景专权,威福自恣,侵暴百姓。永元四年,和帝与中常侍郑众定谋,诛窦宪等,收其印绶,迫令自杀,郑众以功封列侯,宦官始预朝政。和帝亲政,励精图治,任贤用能,如袁安为司徒,刚正不阿,数忤窦氏;任隗为司空,直言敢谏,匡正得失。遣使安抚西域,班超为西域都护,镇抚西域五十余国,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贡献不绝。永元九年,复置西河、上郡属国都尉官,以镇抚匈奴降者。和帝在位十七年,天下殷实,百姓安乐,然宦官用事,为后来宦官专权之渐。
殇帝即位,方百余日,太后邓氏临朝。殇帝在位八月而崩,邓太后立安帝,安帝年十三,邓太后仍临朝。邓太后临朝十余年,信用邓骘、邓悝等,虽颇能勤政,然邓氏戚族亦多骄纵。永宁二年,邓太后崩,安帝亲政,信用乳母王圣、宦官李闰、江京等,诛邓骘等,宦官、外戚交相专权,朝政日乱。安帝在位十九年,崩于叶县,阎皇后与阎显等定谋,立北乡侯懿为帝,是为少帝。少帝在位二百余日而崩,宦官孙程等十九人定谋,诛阎显等,立顺帝。顺帝即位,封孙程等十九人为列侯,宦官权势益盛。顺帝在位十九年,崩,冲帝即位,年二岁,太后梁氏临朝,梁冀为大将军,专权跋扈。冲帝在位五月而崩,梁太后立质帝,质帝年八岁,聪慧,尝因朝会,目梁冀曰“此跋扈将军也”,梁冀恐,鸩杀质帝,立桓帝。
桓帝即位,年十五,梁太后临朝,梁冀专权,威福震主,朝内外皆其亲党,百官迁召,皆先到冀府谢恩,然后敢诣尚书。梁冀一门,前后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势倾天下。延熹二年,桓帝与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定谋,诛梁冀及其亲党,收其财货,县官斥卖,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减天下税租之半。桓帝诛梁冀后,信用单超等五宦官,皆封列侯,世谓之“五侯”。五侯专权,骄横贪暴,单超死后,徐璜、具瑗等愈益骄纵,兄弟姻戚,布满州郡,虐遍天下,民不堪命,于是天下大乱,黄巾起义遂起。
灵帝即位,年十二,窦太后临朝,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傅,谋诛宦官,事泄,窦武、陈蕃被杀,宦官曹节、王甫等专权,禁锢党人,朝政益乱。灵帝耽于淫乐,置西园,卖官鬻爵,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又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责助军、修宫钱,大郡至二三千万,余各有差。灵帝又作裸游馆,起千间堂室,采绿苔而被阶,引渠水以绕砌,周流澄澈,乘小舟以游漾,选宫人年十二已下、十五已上者,解其衣裳,任其嬉戏,又使内竖为驴鸣,以为欢乐。于是天下民怨沸腾,盗贼蜂起,中平元年,张角率黄巾起义,自称“天公将军”,弟宝称“地公将军”,弟梁称“人公将军”,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灵帝遣皇甫嵩、朱儁、卢植等讨之,黄巾虽平,然地方豪强拥兵自重,董卓、袁绍、曹操等群雄并起,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中平六年,灵帝崩,皇子辩即位,是为少帝,何太后临朝,何进为大将军,谋诛宦官,召董卓入京。董卓未至,何进为宦官所杀,袁绍、袁术烧宫,诛宦官二千余人。董卓入京,废少帝,立陈留王协为帝,是为献帝。董卓专权,纵兵掳掠,焚烧洛阳,迁献帝于长安,天下诸侯起兵讨董卓,董卓西迁,后为吕布所杀。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乱长安,献帝流离失所,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于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此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之势渐成,建安二十五年,献帝禅位于曹丕,曹丕称帝,国号魏,改元黄初,东汉遂亡。
东汉一朝,历十二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光武起于匹夫,拨乱反正,再造汉室,建武之治,庶几成康;明章继之,励精图治,通西域,兴儒学,天下殷富,四夷宾服;和帝以后,外戚、宦官交相专权,朝政日非,桓灵之世,卖官鬻爵,耽于淫乐,民不聊生,黄巾起而群雄逐,董卓乱而王纲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终致禅代,汉室遂亡。
盖闻“天下之患,在于外戚、宦官专权”。东汉之亡,非天亡之,实人亡之也。光武、明章,躬行节俭,任贤用能,与民休息,故能兴汉室;和帝以后,嗣君年幼,太后临朝,外戚专权,宦官弄权,贤才不用,奸邪当道,赋役繁兴,民怨沸腾,故能亡汉室。呜呼!“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东汉兴亡之故,足以垂戒千古矣。有诗为东汉十二帝君记之:
(一)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昆阳一役震苍穹
舂陵举帜破樊笼
北定河朔平烽燧
东收齐鲁息战攻
轻徭薄赋民生遂
偃武修文治道隆
汉室中兴凭圣主
千秋功业耀长虹
(二)汉显宗明皇帝刘庄
承统躬勤守祖猷
治河安陇解民忧
遣使西通西域路
崇儒东建太学楼
刑清政简黎元乐
内肃外安四夷柔
白马驮经传佛慧
永平之治载春秋
(三)汉肃宗章皇帝刘炟
宽厚承明抚万方
劝农除禁利耕桑
白虎观中论经义
金銮殿上纳忠良
灾伤减赋纾民困
边徼休兵息战亡
十有三年天下富
明章遗泽续辉光
(四)汉和帝刘肇
十岁登朝恃母慈
长成决策翦诸姬
任贤厘弊朝纲振
遣使安边西域宜
亲政十霜臻阜盛
垂衣九域息疮痍
奈何宦竖权初握
已为炎刘伏祸基
(五)汉殇帝刘隆
襁褓登尊岁未长
龙衣犹带乳香芳
八旬夭逝悲天命
万古书传悯国殇
邓后临朝承社稷
炎刘倾势始斯章
休言幼主无洪业
生来已系汉家亡
(六)汉安帝刘祜
十三登位赖垂帘
邓氏专权久弄权
亲政却崇奸竖用
信谗反把贤臣捐
王圣乱朝纲纪紊
李闰持柄政机偏
十九年间多祸乱
边陲多事民愁煎
(七)汉顺帝刘保
孙程定策立储君
诛尽阎党复大伦
虽有求贤颁诏旨
却容宦竖掌朝钧
外藩扰境兵连岁
内吏贪残政失均
十九春秋空在位
汉家衰运渐相循
(八)汉冲帝刘炳
两岁登基未识忧
梁氏专权控冕旒
五月龙驭归天去
一代皇图付水流
母后临朝承旧业
权臣当国起新愁
可怜幼主无遗绩
只载编年入史眸
(九)汉质帝刘缵
八岁临朝慧性殊
朝堂敢斥跋扈夫
直言触忤权奸忌
阴祸潜施幼主孤
毒酒穿肠魂骤逝
龙庭垂泪国悲呼
可怜智勇遭戕害
汉鼎倾颓此日初
(十)汉桓帝刘志
十五登基受挟制
梁冀专权二十年
密召五侯诛巨恶
亲操国柄整朝权
奈何宠信阉人甚
致使贪残遍地延
卖爵鬻官民怨起
黄巾先兆已彰然
(十一)汉灵帝刘宏
十二临朝乱纪纲
窦陈谋败宦官强
西园卖爵收金帛
裸馆嬉游纵色荒
党锢重施贤路塞
黄巾突起四方亡
中平烽火连天下
汉鼎倾颓不可匡
(十二)汉献帝刘协
幼主登基值乱秋
董卓专废肆凶谋
长安颠沛如流梗
许都羁縻似系囚
挟主诸侯争霸业
欺君将相竞王侯
建安禅位终亡国
四百炎刘到此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