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故事
——盖房大梁披红的由来
罗名君 整理
从前,农民盖房立木时,总要给大梁披块红布或红纸,这习俗背后藏着一段传奇故事。
很早以前,有个叫武良新的秀才,空有一肚子墨水,科举考试却栽了跟头,上京赶考不仅没中榜,带的盘缠也花了个精光,最后连吃饭住宿的钱都凑不出来。没办法,他只能灰溜溜地走出京城,想找个落脚的地方。刚出东门,就瞅见城东南角立着棵“树王”——七八个人手拉手都抱不过来的大杨树,枝繁叶茂得像搭了半亩地的凉棚,遮天蔽日的。武秀才饿得眼冒金星,也顾不上体面了,往树干上一靠,半坐半躺就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睡得正香,耳边忽然传来温柔的问话:“相公,这儿风大,睡在这儿要是着凉了可咋整?”武秀才一睁眼,嚯!眼前站着个年方二八的姑娘,模样窈窕,说话轻声细语的。他赶紧把自己的惨状一五一十说了:“姑娘有所不知,我孤身一人,赶考落榜,如今穷得叮当响,实在没地方去啊!”姑娘听了,眼圈一红,说自己也是苦命人:家住东十里铺,娘早逝,跟着爹磨豆腐过活,可上个月爹也病逝了,现在就剩她一个人,每天挑着豆腐担给饭铺送货,路过这儿歇脚,见他睡在这儿才好心提醒。
同是天涯沦落人,姑娘心一软,就邀武秀才去自家暂住。武秀才喜出望外,当即答应下来。打这儿起,武秀才就住在了姑娘家,平日里除了读书,还主动帮姑娘淘豆子、推石磨,闲下来还教姑娘认字写字。一来二去,两人你有情我有意,没多久就拜堂成了亲。婚后小两口别提多恩爱了,姑娘操持家务,武秀才帮着送豆腐,起早贪黑地干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攒的银子也越来越多。
可偏偏这时候,皇帝要修新宫殿,四处找一根够粗够结实的大梁。监修的头目听说了城东那棵大杨树,立马派了几十个木工去砍。结果怪事发生了:木工们挥着斧头砍了一天,在树干上砍出个大口子,可第二天一早再去看,那口子居然严严实实地长好了,跟没砍过一样!接连试了好几次,都是这样,木工们吓得直哆嗦,监工头也不敢再瞎折腾,赶紧把这奇事禀报给了皇帝。
皇帝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朕想要的木头,还能砍不倒?”当即下了道圣旨,贴得满城都是:谁能把那棵大杨树伐倒,赏黄金五千两,还直接封宰相!这天武秀才送完豆腐,见城门口围得水泄不通,挤进去一看是这圣旨,心里直痒痒,当晚就把这事一五一十告诉了妻子。姑娘听了,只是低头磨豆腐,没多说一句话。
又过了几天,半夜里小两口躺在床上,又聊起了砍树的怪事。武秀才叹着气说:“要是能砍倒那树,咱就不用再辛苦送豆腐了,可惜没人知道咋砍啊!”姑娘这才轻声说:“这树确实砍不倒,不过有个秘诀——要砍杨树王,得等三月三,时辰不能错,鸡叫头一遍。”武秀才又惊又喜,追问她咋知道这天机。姑娘这才坦白:其实她不是普通女子,正是那棵大杨树修炼成的树精,厌倦了空中漂泊的日子,想过凡人的生活,见武秀才老实本分又可怜,才化为人形与他相伴,如今见他有机会改变命运,才把秘诀告诉了他。
武秀才得了秘诀,心里乐开了花。三月三那天半夜,鸡刚叫头一遍,他就带着皇帝派来的十几个木工,浩浩荡荡地去了城东。这一次,斧头下去,树干再也没愈合,没一会儿工夫,那棵几百年的大杨树就“轰隆”一声倒了下来。
皇帝闻讯大喜,当即召见武秀才,赏了他满满一箱黄金,封了他做大官,还把一个貌美的宫女赐给他做妾。这下武秀才可飘了,早就把家里的结发妻子抛到了九霄云外,天天在宫里吃山珍海味、喝酒作乐,日子过得奢靡无比。
可新的麻烦又来了:木工们把杨木做成大梁,立木那天,上千号人扛的扛、拉的拉,想尽了办法,那大梁却像生了根似的,纹丝不动。皇帝急得团团转,正午时分趴在龙案上打瞌睡,梦见一位仙女飘了过来,念道:“大梁难架实难架,千人万马难抬它,要想大梁架上去,武良新人皮披梁架!”
皇帝一醒,立马传旨叫武良新过来,命令他三天内把大梁架上去,不然就剥他的皮!武良新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召集工匠们想办法,可不管怎么试,大梁还是一动不动。三天一到,皇帝勃然大怒,命武士把武良新的皮剥了下来。让人没想到的是,把这张人皮一披在杨木梁上,那大梁竟“呼”地一下自动腾空而起,稳稳当当地架在了宫殿的房架上!
后来老百姓盖房,就想起了这事,起初也学着用兽皮披梁,可兽皮又贵又浪费,还血淋淋的吓人,让人心里发毛。于是就改成了用红绸子披梁,红绸子看着喜庆又吉祥。可红绸子也不便宜,慢慢就换成了更实惠的红布、红纸。再往后,有文化的人还在红布红纸上写吉祥话、题诗句,图个五谷丰登、阖家平安。就这样,盖房给大梁披红的习俗,一代代流传到了现在。
罗名君,西安市作协会员,周至县作协理事。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