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恩平歇马村,一张别具一格的花岗岩石桌静静陈列。据村中老者相传,这是清代治台名官梁元桂的遗物,由他当年从台湾不远万里带回故土。石桌由桌面、托座、底座三部分构成,方形桌面四边雕刻云纹,托座分方圆两节,底座上圆下方、形制规整,整体打凿精致、工艺考究,虽历经百年风雨,仍透着温润厚重的质感。
史载,梁元桂任职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期间,手握台湾军政与文教大权,却始终以忠诚尽责、公正廉洁著称 。他爱国爱民,曾率军抗击英国侵略者,更秉持任人唯贤之道,提拔培养了陈望曾等一批优秀人才,为台湾的稳定与发展鞠躬尽瘁,深得民众爱戴。为感念其功绩,台湾一位石匠精心凿制了一张石桌、两张石凳相赠。梁元桂告老返乡时,未携金银珠宝,唯独将这份民心信物带回恩平,可惜两张石凳在“文革”期间遗失,仅留石桌见证往昔。
这份“石桌凳情怀”,恰是梁元桂廉政品格的生动写照。身居高位却清廉自守,退休时无贵重私产,唯携民众手作留念——石桌虽不值千金,却承载着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谊,更彰显了为官者“以民为本”的初心。梁元桂深知,民心所向不在厚礼,而在清廉奉公;为官之要不在权势,而在尽责为民,这份清醒与坚守,正是他流芳后世的根本。
反观当下,少数官场送礼之风却背离了初心正道。一些人为谋取私利,以豪宅、豪车、巨款等重金行贿,将公权力异化为利益交换的工具,既践踏了国格人格,也污染了政治生态。与梁元桂等先贤相比,这般行径高下立判,令人不齿。
廉政,自古便是治国理政的生命线。《管子》有云“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而“廉”正是维系国家根基的四维之一;晏婴亦言“廉者,政之本也”,点明清廉是为政的根本所在 。从汉代“一钱太守”刘宠辞官时仅受百姓馈赠的一枚铜钱,到清代张伯行写下《却赠檄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古往今来,清廉为官者总能赢得民心、安定一方;反之,腐败丛生则会导致民心涣散、国运衰微,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

于新时代而言,廉政建设更具极端重要性。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立场,更是夯实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 。廉政不仅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能凝聚民心、汇聚力量,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梁元桂的石桌至今仍在无声诉说:为官者唯有坚守清廉底线,方能不负民众所托、不负时代使命。这张穿越百年的石桌,既是两岸情谊的见证,更是警示后人“崇廉尚洁”的精神坐标。
冯创志,曾任恩平报社社长、总编辑,恩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恩平市贸易局长,恩平市外经贸局长,恩平市发改局长。退休后至今被聘为中央和省驻江门记者协会高级顾问;恩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恩平市冯如文化研究会创会第一副会长。2015年被中国创新管理研究院聘为客座教授;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专栏撰稿人。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