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26个记者节
11月8日,第26个记者节如约而至。这是一个属于新闻工作者的特殊时刻,是全社会向这群时代记录者、真相追寻者、正义守护者表达敬意与感恩的节日。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我们聚焦第26个中国记者节的核心意义——强化新闻工作者的“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探寻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浪潮中勇毅前行的奋进密码。
脚力:丈量时代,扎根大地书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工作绝非闭门造车,而是需要新闻工作者迈开双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无论是偏远山区的脱贫攻坚一线,还是抗洪抢险的危急现场;无论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还是文化传承的古老村落,都留下了新闻工作者坚实的足迹。他们用脚步丈量时代的广度,用汗水浇灌新闻的深度。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新闻工作者与扶贫干部并肩作战,走进一个个贫困家庭,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奋斗历程。他们用镜头捕捉贫困群众脱贫后的喜悦笑容,用文字传递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让全社会看到了中国减贫事业的壮丽史诗。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新闻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逆行而上,深入医院、社区、隔离点,及时报道疫情防控的最新动态,传递科学防控的知识,为稳定社会情绪、凝聚抗疫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脚力诠释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新闻报道有了温度、有了力量。
眼力:洞察真相,明辨是非显锋芒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真假难辨、良莠不齐。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眼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线索,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他们要像敏锐的猎手一样,在信息的丛林中寻找新闻的“活鱼”;要像精准的筛子一样,过滤掉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为受众提供真实、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
面对网络谣言和虚假新闻的泛滥,新闻工作者要敢于亮剑,及时辟谣,还原事实真相。他们要通过深入调查和严谨核实,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工作者要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偏不倚地报道事件,既要反映问题的严重性,又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他们用眼力守护着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让新闻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脑力:思考创新,引领潮流展智慧
新闻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创新的工作。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强大的脑力,不断思考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他们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新的报道形式和传播方式,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运用短视频、直播、H5等新媒体手段,让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易懂。他们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受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同时,新闻工作者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和指导性。他们用脑力推动着新闻事业的创新发展,让新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笔力:妙笔生花,传递温暖聚力量
笔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表现手段。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还要有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新闻工作者要用妙笔生花的文字,记录时代的发展变迁,传递人间的真情冷暖,凝聚社会的正能量。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文风的改进。他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让新闻报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他们要用温暖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打动受众的心灵,引发受众的共鸣。无论是重大事件的报道,还是日常新闻的采写,新闻工作者都要用心去感受、用情去书写,让新闻报道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用笔力书写着时代的精彩,让新闻成为激励人们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记者当随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肩负着记录时代发展、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神圣使命。让我们以“四力”为笔,以时代为卷,在伟大新时代中书写人生壮丽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闻人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在中国第26个记者节之日,让我们向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致敬,感谢他们为新闻事业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文/李万云)
消息来源:都市头条本地之焦新闻评论部
责任编校:一鸣
责任编辑:郑婉儿
审稿核发:江语
报料信箱:dsttbdzj@163.com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