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赋
文/戴 志(黄州教育文化博物馆)
《道德经》云:“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今之世人,多以人生为角逐之场:职场求迁,则构陷同僚;网络论辩,则诛心毁迹,何其谬也!
昔者,项籍鏖战,每克城必屠,坑秦卒二十万,逞一时之暴,终失楚地民心,自刎乌江,徒留“天亡我”之叹;夫差争霸,困勾践于会稽,遂骄奢忘危,凿邗沟、耗民力,终为越甲所破,自缢姑苏,空留“无颜见子胥”之悲。此皆以胜为傲、以斗为能,终陷败亡者也。
反观古人,孙叔敖三登楚相,堂下无喜色;三去其位,阶前无戚容,居宠不骄,处辱不馁,终获善终,名传荆楚;郭子仪再造唐室,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妒,麾下劲旅十万,未尝恃功而骄,常以谦退自守,终得福寿全归,为千古贤臣之范。
又闻韩信受胯下之辱,不逞匹夫之勇,终佐汉高定天下;蔺相如引车避廉颇,不争朝堂之锋,遂成“将相和”之美谈。此非畏缩,实乃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之智也。
盖闻“争名者名必累,逐利者利必伤,求胜者胜必困”。真正之强,不在碾压对手,而在日新自我;不在张扬胜果,而在沉淀从容。若能以恬淡之心观得失,不以一时荣辱扰心;以慈悲之心待众生,不以一己好恶待人,则处世之道尽矣,人生之境亦高矣。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