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哥,比我大一年,多年好朋友。是我崇敬的侨乡不可多得的老文艺家。老文艺家,不单是年龄的老,我也老,但永远成不了老文艺家,充其量是老文艺爱好者。而昌哥,不单年龄老,重要的是资历之深、影响、威望、贡献之大,在侨乡文艺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八十多岁高龄,还精力充沛,笔耕不辍,而创作的不是一般的书集,而是鸿篇巨制,大部头的经典之作。其毅力、其对侨乡文学艺术的旡私奉献精神,难能可贵。“广东省特殊贡献曲艺工作者”,于他,受之无愧。
他的《侨乡粤剧三部曲》取材于侨乡地方题材。粤剧,很多现成的历史题材可选,但他为了弘扬本土文化,讲好侨乡故事,深入生活,挖掘本土题材。《石花仙子》《海永无波》《梅菊姐》都是侨乡留传已广的故事,但就是缺乏深入挖掘,整理,提升的文艺工作者。而李剑昌先生为了侨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用其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笔触,写成《侨乡粤剧三部曲》,这是留给世人的一部经典之作。
侨乡,民间流传很多故事,也流传很多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物。如《海永无波》中抗击倭寇的烈女彭大娘,《石花仙子》中的石花仙女,《梅菊姐》中的梅菊姐…这些既传说,又有历史根据的人物,在侨乡民间,都有所流传。昌哥将这些民间流传,但缺乏立体感的人物,用高度艺术,重新塑造,写进他的《侨乡粤剧三部曲》这些人物从民间走进他的作品,人物形象丰满了,立体感强了…这方面,不能不赞服昌哥的生花妙笔和文学艺术造诣之深。
对粤剧艺术,我没有研究。但喜欢听粤曲,一是为了怡悦心情,二是欣赏台词。粤曲的台词,既古雅又新颖。很有文学底蕴。昌哥的《侨乡粤剧三部曲》很有粤曲韵味,很有民间风情,也很有文学底蕴。如《海永无波》徐海的一段唱段:“战火突燃,急施号令:全营兵丁勇争先,难容倭寇屠溽城。论軍力吾弱敌强难以将贼惩。明朝将兵,爱国忠贞;海疆戍卫,满腔热诚,抛头颅洒鲜血誓死将敌迎”又如《石花仙子》石花的一段唱词:“离宫阙,别瑶台,出嫁南海不用媒;玉帝天皇圣旨在,陪嫁队伍出蓬莱;珍珠宝石作妆奁,虚设排场心无奈。人人都说神仙好,这话真情缺失最悲哀!”又如《梅菊姐》中梅菊姐的一段唱词:“喜讯令我陶醉!彩鹊传声到村内,致令梅氏女忧郁心绪,顿然蜕变净朗月明媚。得知四哥坐轮渡,经南海迎风返乡村,我惊喜若狂难自恃,且把乱发梳,换穿秀丽新衣对镜前,凝望细心环视。阵阵晨风吹我前移,向码头直去。解我苦相思,今朝会见原不易。”这些唱词,很有粤曲古韵味,很有文学性和艺术性,体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当然,剧本中的唱词,从整体来说,从艺术高度来说,还有提升的空间。
昌哥,真的令人敬佩,其对侨乡文学艺术的的贡献,不可磨灭。我再次祝贺昌哥老当益壮,永远充满活力,为侨乡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再上新台阶,庚续新輝煌,谱写新篇章!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江门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作者何华晃近照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