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淑先,艺名,蜀仙,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一级美术师。从小喜欢画画,先后拜师张大千的弟子李行百、李苦禅、俞致贞、田世光的弟子伍端等伍位名家学习绘画。
2002年、2004年作品分别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
2011年,2014年分别在加拿大举办了廖淑先的个人画展。
2015年,2017年分别在加拿大承办了中加艺术名家展览。
2011年、2019年、2021年分别出版发行了廖淑先的个人专集。
2022年8月接受了人民日报社袭古创今栏目组《名家专访》中国当代艺术创新系列纪录片访谈。
2022年12月作品由国家有关各部委层层把关入选了:立时代潮头,铸华彩乐章-花鸟画与花鸟画家的报道。
2012年、2013年、2019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作品分别成功拍卖捐助灾区及联合国少儿基金会。
另:四十多家海內外媒体报道过绘画作品,作品还被中国政府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多伦多文化中心;多伦多中华寺;多伦多谌山精舍;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四川省社会科学馆、四川省统一战线同心书画院、成都大慈寺、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民革四川省委;中国十多个省份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加拿大等有关方面及个人收藏。
蜀锦裁云呈国色 丹青流韵耀东方
——记著名画家廖淑先
在当代中国画坛,廖淑先女士以其清雅灵动的花鸟作品,构筑了一个充满生机与诗意的艺术世界。作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一级美术师,她不仅承袭了中国花鸟画的千年文脉,更在笔墨丹青间注入了独特的女性视角与时代精神,使传统花鸟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廖淑先女士的从艺之路,是一条虔诚的师古问道之途。她先后拜师张大千的弟子李行百、李苦禅、俞致贞、田世光的弟子伍端以及王明月、朱常棣、陈承基等名家。这样的师承体系使她得以深入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堂奥。从她的作品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张大千一派的淋漓墨韵,又能品味到李苦禅笔下的雄浑气度,更能捕捉到俞致贞、田世光作品中的精微雅致。这种多元的艺术滋养,经过她的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
观廖淑先女士之作,无论是秋意红叶、清雅荷韵,还是富贵牡丹,皆蕴含着对自然生命的深刻体悟与无限深情。她的笔墨既保持了中国画的书写性,又融入了现代审美意识,在虚实相生、疏密有致间营造出空灵深远的意境。观其牡丹作品,可谓"国色天香入画来,丹青妙手夺天工"。她以极尽精微的线条勾勒出花瓣的层层翻转,通过数十遍的渲染积彩,使牡丹呈现出玉润珠圆的质感。在色彩的运用上,她既保持了传统工笔的富丽堂皇,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清新雅致,让牡丹在雍容华贵中透露出超凡脱俗的气质。
再观她的荷花作品,更能感受到她对传统题材的创造性转化。在作品《争艳竞俏》中,她以饱满的构图和热烈的色彩,展现出荷塘生机勃勃的景象。盛开的红莲与待放的花苞相映成趣,整幅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与韵律。而另一幅蓝色调的荷花作品《素心若雪》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境界。她以青蓝为主色调,通过微妙的色彩变化,营造出清冷幽远的意境。莲瓣的透明质感与荷叶的朦胧肌理相得益彰,仿佛将观者带入一个静谧脱俗的禅意世界。这两幅作品一热一冷,一动一静,展现出艺术家对同一题材不同面向的深刻把握。
纵观廖淑先女士数十载的艺术旅程,其成就获得了国内外艺坛的广泛认可,她的艺术道路展现了一位当代艺术家的执着追求与社会担当。从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开始,她的艺术足迹遍及各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荣获国内外的诸多荣誉。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她始终秉持艺术家的社会担当,多次将作品捐赠公益,以实际行动践行"艺术为人民"的初心。她的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少儿基金会等机构收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蜀锦裁云呈国色,丹青流韵耀东方。廖淑先女士的艺术,根植传统而面向现代,立足巴蜀而放眼世界。在她的笔下,花鸟不仅是自然的再现,更是情感的寄托、哲思的载体。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婉,赋予花鸟以灵性;以画家的执着与真诚,守护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期待廖淑先女士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继续以笔墨为舟,以心灵为帆,在传统的长河与时代的大潮中,驶向更加辽阔深远的艺术之境!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田继学
2025年11月5日书于北京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