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奔忙的您,心底是否还藏着一片田野、一缕炊烟、一声乡音?或是一缕萦绕心间的乡愁?“乡村记忆”是都市头条平台上一个专注于记录乡愁、传承乡土文化的专栏。欢迎您点赞、评论、关注、来稿,让乡村记忆成为您心中的精神原乡。

点击头像


关注我们
SUBSCRIBEto us

【编者按:山东诸城台见新先生此文,还原了清代廉吏台瞻斗清正爱民、廉洁自律的一生。从担水边陲到治县安民,台公始终秉持“勿忘吾负水时”的初心,拒腐守节,泽被百姓。今刊发此文,愿与读者共缅先贤,明志思廉。】
一代廉吏——台瞻斗
作者// 台见新
“做官每欲多得钱,吾自丧乱来,饭粗糲(编者注:“糲”(读音 liè)的核心意思是粗糙、不精,主要用于形容粮食。)犹惴恐,敢黑败乎!勿忘吾负水时也!”这掷地有声之言,出自一代廉吏—台瞻斗。
台瞻斗,字曰灵,生卒不详,诸城台家大村人,山东台氏八世祖。清顺治年间拔贡江西袁州府萍乡县知县,为官清正廉洁,其事迹载入清乾隆年间《诸城县志》。
瞻斗公,本是一乡间儒生,饱读经书,因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官场黑暗,本不愿出仕为官。然而明崇祯十五年,清兵掠地至诸邑台家大村,乡下人胆小怕事,藏地窖躲避,唯瞻斗公胆大,攀上村后一株大槐树向西北眺望,清骑兵飞奔而来,瞻斗公来不及下树,被掳去沈阳当了一名马伕,整日背水喂马。一日,瞻斗公与其徒吟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吟罢二人抱头大哭,恰逢清兵主帅从此路过,询问他俩:“尔等何人,口中喃喃何语?”瞻斗公以实相告,主帅大喜,得知大儒,并免除了他俩负水劳作之苦。
后来,清朝定都北京,瞻斗公随主帅来到北京,经引见,吏部钟公对他非常器重,想把女儿嫁给他。瞻斗公说:“某妻王氏有子矣,虽契阔,不忍负。”钟公被其感动,派人去诸邑台家大村接王氏来京,王氏因病早已去世。至此瞻斗公才答应娶钟公之女为妻。侍御佟公听说了此事,敬佩瞻斗公的人品,邀请他去当了家庭教师。后来,钟公劝他参加科考,顺治癸巳年入学,为诸生,第二年参加科考,三场考试完毕,然而不知何因,试卷遗失,因而落第,但按当时政策,可作为乡贡士,仍可以获得官职。钟公劝他出仕,瞻斗公却说:“吾家世以科举显,明经在下中,亟谋仕进不愧也!”仍不愿为官。
这期间,瞻斗公与好友马玉蓭结诗酒社,每日高歌在慈仁寺古松树下。后经钟公力劝,顺治癸卯年始拔贡江西袁州府萍乡县知县。
萍乡县,因战乱人口锐减,瞻斗公初到此地,城中蓬蒿深三尺,一片残迹,老虎竟大白天出来找食,县衙地面竟淋漓血迹。瞻斗公紧急召来百姓,劝他们垦荒种田,并免除一切杂税,对贫穷者给予生产补助。老百姓欢声雷动,都称赞新县令贤明。连邻县的老百姓也争着前来投奔,时常达数百家。邻县的醴陵县令,多次来公文责备瞻斗公,要他驱赶外县百姓,公不答应。后来瞻斗公与醴陵县县令相会茶陵关,醴陵县县令要求瞻斗公坚决驱逐外县百姓,公曰:“率士吾亦赤子,岂以疆域限哉!余不德,久当自去,驱之将鸟兽散,奈何!”令醴陵县县令无话可说。
瞻斗公治理萍乡县五年,生产得以恢复,百姓安居乐业。他重视教育,修建了学堂,维修了城隍庙,做了许多善事,使得萍乡百废俱兴,为了表彰瞻斗公的功绩,中丞董公曾上书举荐他。
顺治丙午年,安福麻棚山盗贼并起,不断骚扰百姓,为维护治安,他采用攻心为上的战术,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城西门外,亲自头戴兜鍪立将台下,训练士兵,操练阵法,练习射击,盗贼望见,惧其威严,望风而逃,从此境内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不久瞻斗公从袁阳回乡,夜宿宣风市,因感痰疾而逝。
瞻斗公在萍乡五年,所经办钱财数以千万,然而他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属下劝他多收钱,他却教育属下说:“做官每欲多得钱,吾自丧乱来,饭粗糲犹惴恐,敢黑败乎!勿忘吾负水时也!”逝世后,只留书籍数箧,连买棺材的钱也没有。直至庚戌年家里出资才将他的灵柩运回家乡,葬在高密市柴沟镇郝家楼子西原。
瞻斗公,公正廉洁,他的后人台立言,秉承家教,康熙癸酉年考取顺天举人,授内舍中书,为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
现在瞻斗公其后人,长支现居高密市郝家楼子,次支原居诸城枳沟小埠头,后迁至胶南河北村,其后人忠厚老实,以二十世台启中成就最高,现为中国国画院院士。
瞻斗公志存高远,爱国爱民,廉洁自律的品德一直影响着族人。尤其是“敢黑败乎!”铿锵有力,感天地,泣鬼神,撼五岳,震四海,折射出一代廉吏的高风亮节,令人激动不已!
作者简介
台见新,男,字政舜,号龙溪居士,笔名入云龙,生于1960年6月,诸城市百尺河镇人。著名民俗学者、非遗项目诸城“东路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06 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40多篇。台见新主要从事东路大鼓研究和东路大鼓词的民间文学创作。2012 年在 “中国文学网上” 发表了《台五传奇》和《苏学士品名白龙寺》网络文学。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政协主办的《联合日报》上发表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东路大鼓》,同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八期上发表了《窦光鼐名扬江南》。2015 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龙家兄弟》,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 “中华颂” 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中,创作的 “东路大鼓” 鼓词《拜大年》荣获铜奖。2020 年 5 月在上海《故事会》发表了《看走眼》。此外,2012 年 9 月在诸城市宣传部、诸城文艺界联合会举办的 “热爱诸城,宣传诸城” 征文活动中,《苏学士品茗白龙寺》获民间文学类一等奖。台见新还查阅族谱、县志、乡志等史料,找当地老人探访,拍摄古建筑与村情村貌,致力村志编纂,成果丰硕。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乡镇和部门任职,退休干部。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遗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等,《六汪镇志》副总编辑。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担任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