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礼堂颂
西汉承绪,儒风蔚然;戴氏叔侄,学冠群贤。戴德纂《礼记》八十有五,号《大戴》以垂典;戴圣辑旧籍四十有六,称《小戴》而播篇。宣帝时并立博士,阐礼学之精玄;后嗣遂以“注礼”为堂,缅先德之昭宣。
观其文化内涵,实乃家脉之魂、儒韵之延。既纪戴德戴圣之学术殊勋,亦承儒家礼教之正统薪传。彰礼学研究之卓越,显文化教育之谨严。勉后世子孙以学问为基,守家族传统于不迁。
至若现代意义,此堂号犹为文化之标、精神之牵。戴姓宗祠多冠其名,家族活动常以其显。隆回石燕之族,承其风而重教;湖北各地之裔,循其训而崇贤。固“重礼崇学”之家风,续“以礼传家”之遗篇。
若夫正门题词“注礼名家”,其意深矣,其旨远焉。一曰溯源致敬,直承西汉双贤。二人深耕《礼记》,奠戴氏礼学之基;此语镌刻门楣,铭先祖学术之艰。二曰立族传训,化学术成就为精神圭臬;传“重礼守正”之风,示外界文化之渊。使家族基因融于礼,令儒者情怀流于言。
噫!注礼堂者,非独一姓之标识,实为中华礼学之微垣。历千载而弥耀,经百代而愈鲜。载戴氏之荣光,续斯文之绵延矣!
黄州教育文化博物馆.
戴 志敬记于乙已年立冬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