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永字盐都闲人,四川富顺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理事、刘光第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曾任北京国韵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等。刘兆永系戊戌变法六君子刘光第宗族重孙,自幼随刘光第嫡孙刘倜信习书。2013年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8年获中国书画年度人物及当代杰出艺术家称号,作品入编《中国书画通识鉴赏》 。其书法作品通过《中华英才》半月刊、央视老故事频道、收藏天下全国数字电视频道、民生网等媒体传播,2024年9月作为军地文化交流代表参与昆明警备区国庆主题书画创作活动并指导官兵书法技巧。

李白诗《将进酒》
功法承古意 翰墨溯文心
——记著名书法家刘兆永
刘兆永先生能成为当代书坛实力派名家,其根基是在于超凡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笔下书法作品,不仅是延续了传统书法的笔墨精髓,更是在书风方面展现出了相当深厚的“文质”内涵。起笔就有澄怀观道的修养底色,落笔则不缺与古为新的挥毫风范,由此融汇古今,求索碑帖,正是集内外功夫于一身,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一幅《我爱你中国》行书作品,在空间美学装饰性的探索上极具特色。作品经营笔墨空间疏处可走马,密处一透风,通过虚实相生的空间构造,营造出鲜明的视觉张力。利用八面出锋之妙,续写新的审美风尚,高居上堂,既见圣教序的典雅韵致,又具怡神养心的秩序美。可以说,刘兆永先生是将传统笔墨内涵与当下的书法视觉审美需求进行了相融合,这无疑也是为当代书风的高端呈现带来了精彩样本!
王羲之《兰亭集序》
《兰亭序》临作可见其"形神兼备"的艺术追求,不止于外形酷似,更重在捕捉晋人韵胜度高的审美特质。有的行书作品则以锥画沙的力度立骨,取屋漏痕的凝重质感,一挥而就如风雷疾行。《录黄庭坚松风阁》这件行书作品,可见刘兆永先生对笔法的深刻领悟,在迅疾的运笔中完美诠释了疾涩相生的书道,写在牵丝映带处,依有长枪大戟之势,成就着纵而能敛笔墨雅趣。对传统笔法的融会贯通,给出了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的审美境界,展现着艺术家卓越的笔墨驾驭能力。而在《故人西辞黄鹤楼》、《毛泽东词 重阳》等作品中,刘兆永先生对章法与墨法的细腻经营则是更加出彩,处处有计白当黑的用心,创造出了笔墨的节奏韵律;笔墨的浓淡干湿,则又如呼吸般自然流畅,完美印证了“书禀乎人性”的古训。是谓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最终携带着浓厚诗意,实现了文人书法常备书卷气质的至高境界!
王之涣《凉州词》
大草《黄河远上白云间》,则展现着“取法乎上”的视野,更是写就了一种师心独见的笔墨胆魄!笔墨远溯张旭之纵逸、怀素之狂放,恰是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飞动中可见沉着,狂放中可存法度,此真乃大开大合,气势连贯之作也!能将不可端倪的狂草意境一览无遗!《万寿坊》一作,又是以碑质的雄强为骨,以法度的整饬为韵,真正实现了实用与审美双重呈现,重而不浊、大而不肿。用笔斩钉截铁,结体堂正宏阔,作品置于公共空间庄严正大,细细品读笔触鲜活悦目,堪称是当代榜书创作的典范!
《水调歌头滇池》作者刘兆永
载史传春季,收藏贵若金!刘兆永先生的书法作品,是完美地诠释了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影响力。毕竟书法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由此也可见,在这个文化多元交融的时代,刘兆永先生是以笔墨守护了中华文脉,并于书法世界中不断求新,引领时风,其文化精神与书法境界,皆令人由衷敬佩!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欧阳建华
2025年11月5日 书于北京
美酒《万寿坊》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山谷诗《松风阁》
苏轼《行香子述怀》
毛泽东《给彭德怀同志》
汉高祖刘邦《大风歌》
毛泽东词《重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