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登录
首页
\
文学
\ 《铁道兵战友之歌》(合诵版)作者:李武兵 合诵:陈凯 北斗星/音频合成:北斗星 / 视频制作:北斗星
《铁道兵战友之歌》(合诵版)作者:李武兵 合诵:陈凯 北斗星/音频合成:北斗星 / 视频制作:北斗星
精华
热点
2025-11-05 09:52:48
20495
阅读
关注
《铁道兵战友之歌》
作者:李武兵
合诵:陈凯 北斗星
音频合成:北斗星
视频制作:北斗星
陈凯:
凝视着一张张照片
凝视着一张张战友的脸
我看见岁月留下的痕迹
山风涂改着年华的容颜
昨天的生活已经给你们整容
泪水无声,一滴滴濡湿我的眼睑
铁道兵撤编40年了
你们仍然青春无悔
鬓发已霜,却将精神的丰碑
立在高山之巅
自豪、自尊、自信之情
——催人泪目,令人艳羡
在中国,这个在现役中消失的兵种
仍是初心难忘,以铁道兵的名义
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北斗星:
俱往矣,我看见战友们
在东北树起的第一面旗帜下踏着硝烟
解放战争打到哪里铁路就抢修到哪里
枪与镐同时上肩
共和国升起五星红旗站起来
也有“老铁”们培基铸杆
我看见杨连第们抗美援朝
建起“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胜利的法宝,缺不了“铁”元素
国威、军威里也有铁军虎胆……
陈凯:
我看见黎湛线上
一个带着小数点的数量词
惊动了新中国的新闻界和文学界
一天人工铺轨6.6公里的新纪录
上了《人民日报》头版
当年的“中国速度”
是用一身汗又一身汗拚搏出来的
要生存,要发展
就要舍得拚命抢速度
太阳还没起床的时候
铺轨队的红旗点亮黎明
战友们用最强的脚力赶路
用最硬的肩膀扛起枕木
不耽误一分一秒
心中只有一个执着的念头
铺轨啊,铺轨
铺遍祖国的万水千山……
北斗星:
我看到鹰厦线上
征衣上还留着未散的硝烟
战友们从黎湛线转场过来
更有了每战必胜的信念
炸得开戴云山分水岭
筑得起压倒惊涛骇浪的海堤
万难不辞,一往无前
一路上激荡着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在铁路工地铺开千里长卷
写着这一代铁道兵人的风貌
当最后一根铁轨铺到厦门
大家豪迈地说
这是给江山锚桩
给出海扬帆……
陈凯:
我看到贵昆线上
有一次,梅花山导洞突然塌方
把整个风枪组埋在里面
连长、指导员急忙带人上去抢救
可排除塌方时,只听导洞里
风枪还在响,响成一曲英雄壮歌
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士兵啊
真个是临危不惧,索性抱起风枪
让钻杆更疯狂地转,向大山深处开战
风枪还在响啊,抢塌方的人在流泪
险境中的战友们若无其事,在流汗
没有退路的时候,只能往前闯
即便人倒下了,隧道又进一寸
就是这千万个“一寸”
结成祖国的铁路线
风枪还在响,还在响
士兵敢向死神宣战……
北斗星:
我看见修筑包兰铁路时
地球上的沙漠里还没有一条铁路线
无人知晓沙漠上怎么固沙
用什么法子不让漠风把路基掀翻
这个百业待兴的时代
正等着一批抗美援朝归来的战士
天不怕,地不怕,敢创造世界奇迹
无惧美国飞机大炮的人
更不怕大漠的风沙虎视眈眈
老战友回忆说,在包兰线上
青春被漠风淘洗一遍又一遍
天长日久,打磨成真金
现在还在发光,为民解难……
陈凯:
我看到修筑嫩林铁路时
即便在零下五十七度的酷寒里
也冻不死铁道兵的歌声和热情
战友们敢为国挑重担
血气方刚逼退冷雪寒风
那时候,感觉这里树高,天矮
在林子里走着
所有的气息都是针叶的味道
亲切地深入大家的呼吸
战友们醉在这种气息里
敢言大智大勇
敢教铁路在“高寒禁区”安家
让中国的北极也热气腾腾
汽笛唱新天……
北斗星:
我看到成昆线上
每公里铁路就有一名年轻的生命
长眠于川滇的青山绿水之间
化作路基,化作枕木
真个是“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担当“站起来”的中国责任
爆发出震惊环球的建设热情
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韧性
那时候,甚至把青春和爱情搁置在一边
顾不上生命过程中的一些常识
只想着发扬战争年代的那种牺牲精神
宁愿拚了这条命
也要修通成昆线
那些险山险水
也怕敢拿命来拚的人
50多年过去了,还不忘“成昆精神”
千难万险等闲看……
陈凯:
我看到襄渝线上
战友们敢与李白比豪迈
不怕武当山高,不怕大巴山险
敢用双手的茧花与石头比硬
当年盾构机还没有出世
只能靠风枪带动钻杆和钻头
在大山的胸膛里掘进
战友们无惧顽石和地下水的阻拦
拚命地追赶众人盼望的进度
给大山刨出一个个容纳汽笛的隧洞
自觉地担当“长子”的角色
肯吃苦,挑重担
断粮的时候也没松劲
硬是把这条铁路
扛进大巴山……
北斗星:
我看到南疆铁路工地
吐鲁番至库尔勒沿线
地形地质和气候复杂
漫流、泥石流、大断层
处心积虑地设险
局部地段还藏着石膏、盐碱
更有白杨河、克尔碱地处风口
沙暴袭来能掀翻我们的帐篷
却抢不走”搞活天山"的梦
这里的戈壁沙漠抱着45℃的高温
还有零下三四十度的冰达坂
而风口常年刮着七八级大风
铁路要穿越天山峡谷
开凿一条条穿山隧道
还要跨越河流
长桥飞渡天堑
铁道兵走到哪里
哪里就无险可拦……
陈凯:
我看到青藏线上
关角山是青藏铁路东段离天最近的地方
那一日,我站在这里四处张望
没听到一声鸟鸣滴落在石头上
洞外空气稀薄
三根火柴点不着一支烟
洞内的境况可想而知
生命在顽强地挑战极限
隧道口是一座山的呼吸入口
鼓风机拚命地运转
使用口径足够大的送风管道
往掌子面输氧
战友们从不掩饰缺氧已成常态的窘迫
肺脏少了滋养
三个月便有头发脱落
指(趾)甲不知不觉地脆裂
为了天路,心向拉萨
大家守在这狭窄的世界里
习惯了缺氧的生活
骨头里不缺志气
这里没有心理医生
却总能自得其乐
在铁道兵“三荣”思想里
找到宽慰……
北斗星:
回望铁道兵战友走过的路
凝视眼前的一张张照片
我突然想到,该重新审视我们这个兵种
亦兵亦工,攻坚克难
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中功不可没
“中国特色”在我们身上已经曙色初现
——为什么铁道兵战友见面格外亲
因为有过共同的历史担当铸就兵魂
我们与其他当兵的人一样又不一样
特殊的兵种走出别样的风采
一声“老铁”会叫得我们泪流满面
“战友”两个字放在我们之中
情重于山,情重于山!
举报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举报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437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