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 事 随 笔 (七)
文︱甄春延
今年8月份,我再一次回云南游玩。其实,退休后我每年都回云南看看,总觉得乡情难忘。每一次回昆明,我都自己坐公交车到处转,寻找儿时的记忆。
这一次我专门到麻园火车站景点看看,看看我曾经走过多少次的地方。在云南20年,我们家从景东搬到昆明后,就在昆明木材厂的宿舍区住了4年,而木材厂和麻园火车站就一道之隔。我们所住的地方就在昆明小洪山的山顶上。站在小洪山上,眺望远处的滇池和西山,一览无余。西山从远处看就好像一位美丽的少女仰卧在滇池边上,长长的头发浸入滇池,头部和隆起的胸部线条非常逼真。所以,西山也被称为“睡美人”。
麻园火车站原为1935年建成的昆明西站,1964年成昆铁路启用后更名。该站作为滇缅铁路昆石段重要节点,承担货运业务至2016年停运。现存米轨铁路设施及法式站房建筑群,包含蒸汽火车头、绿皮铁门等工业遗存。
2024年改造为米轨铁路公园,形成集铁路文化展示、特色餐饮、文创商业于一体的免费开放空间,现为昆明市历史文化街区与网红打卡地标。走进已经成为米轨公园的麻园站,复古的黄墙绿窗、年代悠久的火车轨道和怀旧的建筑风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让人眼前一亮。经全面提升改造,这里正成为五华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吸引着广大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漫步在麻园站的旧址,望着远处学校的建筑,(学校离麻园站只有几百米)我浮想联翩,仿佛又听到了校园墙外传来的汽笛声,我想到了我们几十年前的同学情谊;想到了我深深敬重的恩师黄秀兰、孙渠和唐代玉老师;想到了我们当年美丽的校园;想到了我们一起踢球的同学于永涛、章建国;想到了校园外那无际的油菜花地和稻田;想到了24中那座高高的红楼;想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我上中学的时候,天天经过麻园站,从来没有想过它今天变成了网红地。我所在的24中学当时也是昆明市的一个不错的学校,学校用现在的话来讲是花园式学校。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学校的部队子女特别多,昆明军区的、省军区的、国防科工委基地的、独立师的,我们同班同学就有十几个。
原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的两个儿子也都是我们学校的,高我们两届,都挺有名的。我们同学中的部队子女有不少都参加过自卫反击战,有的同学后来也随父母亲的工作到了今天的航天基地、北京飞控中心工作生活。留在部队工作的,退休时也都是校级军官了。
我们同学的家都在附近,像罗存敏、梁晓明家是开关厂的,景振林家是木材厂的,栾明家就在麻园站旁边,张国刚、周国良是钢铁厂和汽车公司的,黄振宇、申永卫家是十四冶的,张超美、苏建、王益民是部队的,还有不少同学都不记得谁家是哪里的了。不过像我们班这样的同学分开50多年的还没有断了联系的,已经是很少的了,这应该感谢我的同学景振林和张超美了。
记得那时候尽管“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还盛行,但我记得我们的班主任黄老师、唐老师和孙渠老师仍鼓励我们建立学习小组,加强学习。我和苏建、王益民三个人那时候学习真用功,经常复习功课到深夜。
1976年7月28日5点多钟,我们在我家学习呢,休息时我们用我父亲的一个收音机听到外台广播,中国北京附近发生强烈地震,那时候消息还不像现在一样信息发达,我们听到都很吃惊。
经历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虽然我因为小时候没有系统的上过学,数理化成绩还不行,但我文科成绩始终不错。我感谢我的老师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今年回昆明时,我还和同学专程去看看我的语文老师孙渠先生,让我感动的是,96岁的老人家还能够脱口说出我的名字。
时间过去几十年了,同班同学多数都是67-8的人了,曾经的青春年少不再,但我们的心与情感依然芳华依旧。
有位作家说得好:“人生不是寻找答案,而是亲身经历!”从你的经历中你才能够体会到什么是人生!
2025年10月30日
【作者简介】:甄春延,原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退休干部,东北师大夜大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一生酷爱文学。

编辑制作:老革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