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回 
三尺讲台承壮志 一生桃李绽乡关
作者:刘连成
       在双辽农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以三尺讲台为舞台,用三十余载的坚守,书写着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忠诚与担当,他就是刘成伟。
      1968年2月,刘成伟出生在双辽种羊场。1988年7月,从梨树师范学校毕业的他,如同一只展翅的雄鹰,毅然飞向了乡村教育的天空,在双辽农场中学开启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刘成伟担任班主任时,那股子认真劲儿可真是出了名的。有一次,班上有个调皮鬼李伟,总是上课迟到。刘成伟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在一个清晨,悄悄跟着李伟。嘿,原来李伟每天都要帮家里喂完羊才来上学。刘成伟知道后,第二天就带着全班同学去李伟家帮忙喂羊,一边喂还一边给同学们讲养殖知识,说这也是一门学问呢。从那以后,李伟再也没迟到过,还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凭借着严谨治学和对学生的关爱,刘成伟很快赢得了师生们的赞誉,还当上了学年组长。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1992年12月,他开始了在教育管理岗位上的辗转历练,先后担任了双辽农场宣教科教育干事、场长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每一个岗位,他都干得有声有色,就像一颗螺丝钉,紧紧地钉在自己的位置上,为农场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98年8月,刘成伟又回到了基础教育管理一线,担任双辽农场中心小学副校长。当时的学校,条件可不算好,教室破旧,教学设备也很落后。但刘成伟没有灰心,他四处奔走,争取资金。有一次,为了能让管理区多拨点钱给学校修校舍,他在管理区办公室门口等了一上午,就为了能抓住领导的一点时间汇报情况。
       2002年1月,刘成伟正式接任双辽农场中心小学校长。这可真是肩上的担子重了好几斤,但他却笑着说:“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要是干不好,那可对不起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他带领着老师们一起搞教学改革,以党建引领教学,还提出了“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
       有个叫晓华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但画画却很有天赋。刘成伟发现后,专门为他成立了一个绘画兴趣小组,还请了当地的一位画家来指导。晓华在绘画中找到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后来,晓华的画还在市里的比赛中获了奖呢。
      在刘成伟的努力下,学校越来越好。2008年,他推动建立了双辽农场中心幼儿园,填补了学前教育的空白。2011年,光明支教团的17名大学生来到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刘成伟像接待亲人一样接待他们,还和大学生们一起给孩子们上课,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些年来,刘成伟获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吉林省“郝水农村优秀教师奖”、四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等,但他总是说:“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所有为乡村教育付出的老师们的。”他就像一棵扎根在乡村教育沃土上的大树,用自己的枝叶为孩子们遮风挡雨,用自己的果实为乡村教育事业增添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