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书法家杨成才先生为本专栏题写了 “乡村记忆” 名称,在此,谨向杨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其挥毫泼墨,为专栏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风采。

【编者按 刘桂存先生的《我家的石榴树》,构思巧妙,以一株果树为题,将家族记忆、隔代温情与岁月沉淀的哲思悄然串联。文中“以小见大”,石榴树既是孙女成长的“见证者”,树的年轮里刻着鲜活的时光;又是情感的“容器”,它承托着父辈“务实谋生”的教诲,盛满作者对孙辈“多子多福、红火吉祥”的美好祝愿。文字间亦饱含“细节见真”的温度,幼时用石榴叶代茶的清贫记忆,与如今石榴花“如灯笼挂满枝头”、果实“似红宝石千子同房”的鲜活场景形成对照,既藏着对生活变迁的感慨,也让“隔层肉,亲不够”的祖孙情在观花、品果的日常里落地生根。这篇散文没有华丽辞藻,却以质朴、生动文笔将家事、往事、心事融于一树,读来如饮甘醇,既见生活的烟火气,更见人心的柔软与坚韧。请欣赏!】

刘桂存,笔名二月二,男,生于一九六O年农历二月初二,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小庙口村人。当过兵,曾任职公社党委、市场监管等机关事业单位。二O二O年退休。笔耕不辍,散文、诗歌等数百篇(首)作品见于各级媒体。著有《二月二诗集》(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文//刘桂存
以前不养花种草,是基于父母家庭教育基因的压制。贫身生于布衣世家,据谱书记载,应该是农十八代了。如果非要拉大旗作虎皮去追寻高光时刻,那便是汉朝刘邦帝和彭城堂了,可惜这些丈杆子打不着的皇室血脉,慢慢分支,慢慢淡化,慢慢贫穷了。从太爷爷这一代拥有一百老亩山林土地的家庭开始稀释财富,到了父亲这一代人和我便有了吃糠咽菜的回忆了。贫穷限制了对生活的赞美和追求,在父亲的眼里,种草养花和养猫遛狗、钓鱼摸虾一样都是纨绔子弟的败家行为。男孩子就应该有男孩子的作为,督导我有空去拾草干活,早起捡狗屎用做庄稼的肥料,使庄稼长得壮实有劲,期待有个好收成,多收点粮食,填饱肚子不至于挨饿,晚上就该伏案读书学习,做个有出息的孩子,将来挣个好名份。
后来,星转斗移,时光荏苒,狗尾巴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我长大了,父母老了。父亲八十六岁辞世,母亲九十二岁也驾鹤西归。父母的教诲我却终身难忘。
现在喜欢上种草养花,却是源于孙女慧妍的出生。孩子是二零一八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问世的,粉嘟嘟的样子,确实招人喜欢,不下百家众邻友亲前来贺喜。实在说,受父母做人做事的熏陶,我是不喜欢收礼欠人情的,这次却破天荒的收下,每逢客人来到,还情不自禁的说着谢谢之类的感谢话。
隔层肉,亲不够。欣喜之余,便想着为孙女做点什么,想来想去有了栽一棵石榴树与孙女同长的念头。
据考证,石榴原产于西亚,西晋文学家张华《博物志》中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汉帝把它视为珍宝,种植于皇家花园,后来慢慢走出皇室,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去过北京的老宅院,感觉北京人讲究风水,特别喜欢在院里栽培石榴树,常常和桂花,玉兰花,海棠花栽在一起,寓意金玉满堂的意思。西安、合肥等十多个城市还把石榴树作为市花栽培。唐朝诗人韩愈写下了“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也有《石榴树》优美散文传世;这在我出版的《二月二诗集》卷一里也有数篇赞美之作。

其实, 我对石榴树的最初认识,是在从前很小的时候。就是本姓氏有一个我叫做大爷家里栽的那棵石榴树。不过他那时候栽植的石榴树,不是用来欣赏花和吃果实的,而是把石榴树叶子採下来,晒干炒熟当做茶叶饮用的。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寻常百姓家是不认识茶叶的,更谈不上以茶待客了。一般情况下就是一碗清水款待客人,如果邻居谁家有婚嫁等大事需要招待客人,便会去大爷家讨一包焙制好了的石榴树叶子,煮上一锅水,用来招待客人。那滋味香甜可口,类似现在的金骏眉茶叶的味道。直至后来,搞集体吃大锅饭的时候,生产队长也会厚着脸皮去要一点石榴树叶子,供大伙消食解渴,乐得个干活人的欢喜。
花是有灵性的。花语是多子多福,繁衍希望,红火吉祥, 精神坚毅。一年,二年,石榴树慢慢长大了,在第三年的五月迎来了它的首个开花季,火红的石榴花就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了枝头,花瓣娇艳欲滴,甚是精神,微风吹过,花朵轻轻点头,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和蝴蝶飞来飞去。我常常带着孙女站在树旁,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孙女也仔细的观察着石榴树生长过程。
到了秋天,一个个招人喜爱的果实,七七八八的爬上枝头,有青变红 继而咧开了石榴嘴,露出了晶莹剔透的果子,宛如一颗颗红宝石,千子同房,很有规律的一粒挨着一粒。轻取一粒入口,品尝着生活带来的美好,那滋味让人终身难忘,回味无穷。
我家有两棵石榴树,门东旁一棵,门西旁一棵…距今已有七个年头,四米高,地径十公分的样子了。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石榴树就这样不声不响的长着,是我心灵的寄托,它见证了孙女的嘻戏和成长,也见证了我老去的时光。小孙女也七岁了,上二年级也有近两个月了。先是在幼儿园获得过爱国形象大使,之后在一年级里又取得骄人成绩,先后获得过语文、数学、英语、编程等比赛项目大奖,有着一年级得奖二十一次的学校记录,语文、数学、英语先后三次上过学校的公众号进行展示,并口出狂言的对我说,将来要当国长…呵,小小年纪,像石榴树一样似乎在证明着不被人在意却又无比坚强的存在。期待着孙女在二年级的时光里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象。时光静美,生活如此如此美好!
诗曰:
欲借人间诗与酒,
伴我梦里轻轻叩。
多情倦客千江月,
一树红花照白头。
写于2025.10.26日,谨以此文献给给我温暖的家庭和逗我喜爱的慧妍小孙女。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遗传承人纪实集《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等,《六汪镇志》副总编辑。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担任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