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大土匪“张宗昌”
文图/宋育平
很早就有个愿望,把我发在网络上的人物传奇小说《民国时期周至最大的土匪张宗昌》(一篇)改写成为一本小说,我暗自下了决心,在梦里,在心中,都在涌动着,等我退休后,我一定要实现我的这一愿望,也刚好检验以下自己的创作能力。
终于机会来了。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咱县作协主席王军强同志,首先得到了他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副主席丁炜平,朱军等作协领导的支持,我也与我的助理进行了商讨,他说走! 于是,就在第二天,我们驱车第一次登上了当年那个土匪头子张宗昌的老家——页家梁。(页家梁的页,其实不读ye,当地人说,在我们这里它读xue,叫页家梁。)这是我们周至话,把什么东西没有放置好,就说,你咋搁了个xuexue子。意思是不端不正。跟“斜”字意思几本相同。

以前,浅薄的我总以为是乡亲们读错了,其实是自己对文字研究不深不细造成的,又比如在翠峰,从这里向东走约五公里处有个强峪沟,其实,那个字不读强。读jiang字,当地人就这样读,它一定有它的历史渊源。今天我们不去考证它。
我们一直按照导航的指引走,沿着去青山的大道走着,到达农林村曹家庄时,按照导航指引,向左拐,路面变得狭窄,路两边茂密的绿色植被铺天盖地的把路遮挡的严严实实,车子也渐渐慢了下来,坐在副驾驶的我目测,仅能看见的路也就一米多点,因为去的这地方以前从未涉足。助理也能感觉出我的意思,将车子慢了下来。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那个村名的含义,真正的页(xue)呀,真是xue呀,没有一点端正的地方。

车子慢慢地驶进村子,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着猕猴桃,玉米,可是家家户户的门都紧闭着,助理问了一位坐在地头的大娘。说都到城里打工去了。村里没有几个人了。后来,我们碰到一对年轻夫妇,我说向她打听,你们知道张宗昌吗?那个女的想说什么,被男的止住了:你赶紧拉你的车,女人家,你知道啥?他们闲的没球chua了,问张宗昌,你不做活咧你吃啥?
两位乡亲的的对话,直击我的软力。我无言了。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她的门口,我说,能不能在你家借口水喝?那夫没言传,那女说可以可以,就连忙进了屋,不一会功夫,两杯热茶便端了出来,我趁机说出了我们来意。他说村子里知道的人不多,我们村有个叫张哲轩的,知道的比较全面,其他的都是皮毛,甚至连个皮毛都达不到,我和助理商议了一下,人家说的对。咱就找张哲轩,在村里经过打听终于找到了他家,刚到他家门口,狗不停的叫唤,惊动了主人,主人在右厦房住着。看起来很享受的样子。几声狗叫,吵醒了似乎正在做梦的男主人。他并没有开门,问来者啥事?我急忙说了我们要了解的事,他说不了解。

我没有放弃,说,老哥,咱能不能把门打开。让我进去,说说话呀。这时他才很不情愿的开了门,放我进去,给我倒了杯水。我有些尴尬,有些无奈,没有办法,把我们要了解的人,要办的事,都给他说了,希望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可还是希望越大失望就有多大。
无奈,我只好很不情愿的离开了页家梁。路上,助理说,你知道聊斋不,蒲松龄当年是怎么搞社会调查的?你和人家村里一个人都不认识,人家凭什么给你讲这些事,就是知道也不给你说。白浪费人家的时间。你的懂礼貌,比如说,哪位老爹喜欢喝茶,把你哦好茶叶给老汉捏上点,哪家有小孩,你都是当爷的人了,一点事理都不懂,你到民间来,就要按民间的规矩来,再不改变方法,你连个字腿腿都打听不来!助理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我好像明白了。
第二次去,我叫上了我的老同学丁保平,基本上没费神,就找到了张宗昌其弟的儿子,他给我们说出了实情,和张宗昌一块闹事的人,一个活的都没有,就是比张宗昌小的都八十多岁了。都记不来事了。他在脑海里搜摸了半天,结果说的事我都了解,是我文章里就有的,其他的人和事一星半点也没有说出来,他给我提供了个人,他说是张宗昌他表弟,都九十多岁了。………我哑然了,真不知道咋办了。

晚上,我回到家里,怎么也睡不着,思前想后,也没有个头绪,忽然间,我想起了自己在1985年,1986年期间,为了编写《周至税务志》在省档案库宝鸡市凤县查民国档案的事,张宗昌是民国时期的人,那里一定有它的档案。想到这里,心里暖暖的,我首先去周至档案馆,接待我的是任齐斌先生,他一口否定,没有!
下一步,我知道怎么办了。我给咱作协王军强主席说明了情况,要麻烦县作协给省作协出示一份介绍信,那天刚好下着雨,朱军副主席,骑着电动车,给我开具了介绍信。
两天后,我拿着县作协的介绍信,跑到了省作协三楼,为了我便于采访和搞社会调查,省作协的同志很热情,很快就给我补办了省作协会员证,并给我开具了省档案局的介绍信。
我和助理马不停蹄的又跑到省档案局,工作人员说,你要查民国时期的谁?我说是张宗昌的档案,她说有,我一听说有,我喜出望外,看了一眼助理,两个人都会心的笑了,嘴里没说,心里都乐开了花。

工作人员说,张宗昌的档案不多,你们稍坐片刻,就给你们打印出来。大约十分钟左右,关于张宗昌的档案打印出来了,我拿在手里一看:傻眼了,是张宗昌,没有错,可他说是旬邑县的。天呐!陕西究竟有几个张宗昌呀!
随后,我问了一下工作人员,他们说,凤县根本就没有民国时期的档案,你们去了也是白去,没有档案,你怎么查找你们的那个张宗昌呀?
不撞南墙心不死!
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找到线索的!
2025年10月27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