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书法家杨成才先生为本专栏题写了 “乡村记忆” 名称,在此,谨向杨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其挥毫泼墨,为专栏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风采。

【本期编者按】迟焕东先生的回忆录《岁月如梦,青春如歌》连载之三《求索与砥砺》,带我们回到那段充满理想与奋斗的初中岁月。文中细腻描绘了赵孟策、隋本熙等老师的风采,再现了同窗苦读青春画卷。从《落花生》到《红岩》,从黑板报到广播站,从学农劳动到学习雷锋——这是一代人在时代浪潮中求知若渴、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文末“天道酬勤夯基础”,映照出那个年代特有的精神底色。请欣赏!

迟焕东,男,生于1951年10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崔戈庄村人。毕业于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70年12月入伍,1985年任东海舰队侦察船大队政治处主任,1991年12月任青岛市李沧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正处级。热爱文学创作,若干作品见诸于报刊和网络媒体。有多篇论文在青岛市和李沧区获奖。六汪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一一记在胶南四中的初中岁月
文//迟焕东
三、求索与砥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爱国诗人屈原对真理、理想、知识追求的豪迈誓言!
也是我们班主任赵老师经常用来激励我们的名言!
同时还是我们很多同学学习的指导思想和座右铭!
初一文化课有语文、数学、政治、化学,初二又增加了物理。语文的第一篇课文是许地山的《落花生》,文章朴实自然,层次清楚,多少年后在我脑海中印象依然深刻。我在上文已经说过,我们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是赵孟策,他有丰富的文化功底和造诣,一旦上了课堂,中华民族纵横五千年的历史,华夏广阔几万里的疆域,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恨不得把肚子里的知识全部传给学生,蜡烛精神、园丁品质在他身上完美体现。他的毛笔字苍劲有力,有时上语文课时,他会抄一些诗词、名言贴在墙上,辅助教学。
我们的另一个语文教师叫隋本熙,当时三十多岁,意气风发,讲起课来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很快把学生带入沧桑的历史长河、丰富的人文情景之中。听说他后来调入胶南二中,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初中生比小学生年龄大了些,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当时班里流传一首诗,说是鲁迅写的:人生年轻美少年,努力学习莫贪玩。长江没有回头浪,人老不能复少年。后来我查了鲁迅全集,也没发现这首诗,但不管怎么样,说明自觉学习已蔚成风气,有的同学连课间休息时间也不放过,看书背诗,有的同学晚上学到很晚。我们班里也出现好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杨军、郭子泉、杨玉德语文数学都很好;朱新金、邵松德、王增朋语文比较突出,邵松德的一首诗得到隋老师很高评价:真乃吾的弟子也!王增朋的文笔好,后来入伍到青海当兵,成为《人民空军报》通讯员,可见他的写作水平非同一般。

数学课代表殷启民,上数学课时有时睡着了,同学们都看他,老师说你们不要管他,你们如果学习都像他那样,我就不用教了。殷每次数学考试,都在90分以上。他有个嗜好,上课喜欢啃书,一学期下来,把书啃得破烂不堪。有的同学说:他考得好是把书吃到肚子里去了。
如果说文化课奠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那么课外阅读就拓展了通往未知世界的视野和道路。我除了抓紧文化课学习以外,还在课余时间阅读了很多书籍,除《三国演义》四大名著外,还阅读了《红岩》《林海雪原》《红旗谱》《迎春花》《上海的早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提高了语文写作水平。初三时,我曾经以我们生产队开展文艺活动为内容,写了一篇通讯寄给了县广播站,没想到被广播站采用了,还寄来了8角钱的稿费,我和全家都很高兴。
同时,写黑板报也给我提供了画画写字的锻炼机会,从赵老师那里知道:中国书法史上的欧柳颜赵四大家,为了练毛笔字,我利用旧报纸、旧作业本练了一段时间,只是没有耐性和韧劲,结果半途而废;而钢笔字龙飞凤舞,张牙舞爪(当兵时,我的一位首长评价),难登大雅之堂。当然,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后来我参了军,在新兵连时就让我负责出黑板报,为部队生涯开启了新的一页。
教育战线历来是政治生态的重要体现和主要阵地。1963年,毛主席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尔后学王杰、学刘英俊活动也如火如荼。助人为乐、克己奉公、拾金不昧成为我们做人的准则,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了重要作用。初三班的一个同学拣到40元钱,及时交给了班主任,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一时引起轰动,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学校和学生不仅要学文,还要学军、学工、学农。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不仅在麦假、秋假要回去割麦子、秋收秋种,平时学校也经常组织到周围村庄劳动,接受教育和锻炼。
时光如流,到了1966年,一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政治风暴就要开始了,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加严峻的考验,更为艰难的磨炼!
回顾初中的文化课学习,我也用一首小诗来概括和总结:
难忘寒窗求知路,
登攀不畏磨砺苦。
哲人名言胸中刻,
天道酬勤夯基础。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遗传承人纪实集《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等,《六汪镇志》副总编辑。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担任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