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书记校长“悦”读分享㉔ | 新华路街道联校校长王悦明推荐:《做最好的老师》
图文:临清市教体局工会公众号
编发:五老志愿者韩积蕊

【编者按】开卷启智,书香润教——“领航者・领读者” 书记校长“悦”读分享专栏今日启航。我们坚信,书记校长的每一次捧读,都是一场无声的引领:带领教师在文字中萃取育人良方,带领学生在墨香中丈量世界广度,带领我们在共读中探寻教育初心。
本期(总第24期),让我们走进临清市新华路街道联校,听王悦明校长分享《做最好的老师》,在字里行间感受教育的热忱与力量。
【个人简介】

新华路街道联校 党总支书记、校长 王悦明
王悦明,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工作以来,在教育的田野上带着爱心、带着激情和师生一起劳作,一起探索,一起成长。曾获得临清市优秀教师、临清市教学能手、聊城市优质课一等奖、聊城市首届十佳初中校长、聊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聊城市“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书记好校长”、聊城市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十佳”、聊城市学校德育先进工作者、聊城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分享书目】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近30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折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校长心声】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李镇西老师也告诉我们: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阳光之处,从而树立自信。
教育需要爱,需要激情,需要唤醒,需要点燃,需要呵护。



【读书心得】
在教育的田野上挥洒汗水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每当翻开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那些质朴而深刻的文字如清泉般流淌过我的心田。作为一名曾经与他一样站在语文课堂的教师,如今又肩负校长职责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教师角色的重新思考,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度叩问。
在教育的田野上工作三十载,从一线教师到学校管理者,我感受到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智慧恰如一面镜子,照见我教育生涯每一个阶段的得与失。
李镇西老师对“最好的老师”的诠释让我重新审视教师职业的价值内核。他认为教育不是技术的炫耀,而是生命的对话;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心灵的唤醒。这种教育观在我从教初期就深深影响了我。记得面对《背影》这篇课文,我虽然精心准备了详尽的教案,却在课堂上的学生眼中看到了困惑。直到有一天,我放下预设的“教学表演”,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的故事。顿时课堂成为情感流淌的河床,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讲述父亲凌晨送他就医的经历时,全班同学无不为之动容。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李镇西所说的“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师生共同构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成长。
书中“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的教育观,和我的教育感悟共鸣。在教授《孔乙己》时,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人物形象分析,而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孔乙己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穿上长衫,揣摩着“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时的神情,让全班同学直观感受到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悲剧灵魂模样。这种学习不仅深化了文本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共情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逐渐明白:最好的教学不是展示教师的知识储备,而是创造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的学习情境。

从教师到校长的角色转变,使我对《做最好的老师》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李镇西强调“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一理念对学校管理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在追求教育质量的压力下,我曾一度陷入“效率至上”的管理误区,直到重新品读这本书,才意识到教育管理与课堂教学一样需要“等待的智慧”。
我们学校曾有位发展滞后的年轻教师,什么工作总是拖后腿。但我选择给予他更多成长时间,找他谈心,分析工作实际,一有进步,马上表扬。三年后,他成为了学生喜爱的语文教师,教育效果显著。这件事让我明白:校长的职责不仅是管理学校,更是培育教师,而真正的培育需要尊重个体差异,允许缓慢成长。
李镇西老师对教育公平的执着追求,促使我反思校长的社会责任。他坚持“每一个孩子都有被尊重的权利”的信念,加深了我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解。我们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不落下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信,阳光成长。这些举措或许不会立竿见影,但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许多孩子的人生命运。
作为校长,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公平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体现在每一个具体学生的成长关怀中;学校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顶尖人才,更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彩。

《做最好的老师》中最触动我的是李镇西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他始终保持对教育本真的追求。这种坚守在校长岗位上尤为珍贵。面对各种教育评比和升学压力,我时常提醒自己和教师团队: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一位毕业的学生曾经给我说:“感谢老师教会我感受文字的温度,感谢学校允许我保留写诗的梦想。”这简单的赠言让我确信:当我们的教育能保护孩子的纯真与热爱,能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力量,就是最好的教育。
合上《做最好的老师》,我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教育对话。从语文教师到校长,从关注一堂课到思考整个学校的教育生态,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始终激励着我。教育的真谛或许正如他所言:不在于外在的技巧与形式,而在于教育者内心的真诚与热忱;不在于一时的成绩与荣誉,而在于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深远影响。
今后,我将继续带着《做最好的老师》给予我的启示前行:在课堂上,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校里,做教师发展的支持者;在教育生涯中,做永远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我们要相信最好的教育永远发生在真实的关系与用心的实践中。

【编后】
读书使人开悟,求知使人进步。开辟读书分享栏目,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助力,更是对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贡献。它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平台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作协顾问、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宣讲专家团成员,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
《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聊城市关工委先进个人。
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代表作《家教文墨香》,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钟情翰墨.笔耕不辍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