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在乎别人的点赞
笔者曾几何时,手机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伙伴”,晚上睡觉醒来,先是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扒拉几下,微信更是连接着我的“大脑神经”。指尖划过朋友圈的瞬间,总下意识地期待小红点跃然出现。
当点赞数蹭蹭上涨,评论区热闹一片时,满心都是按捺不住的欢喜,这种欢喜就像给我注入某种上瘾的东西,又紧紧地将我的思维和心思与手机、与微信结合起来,形成某种捆绑关系。而面对那些对我的分享熟视无睹的人,心里便莫名生出抱怨,暗自揣测他们是否带着成见,连正能量的内容都选择视而不见。
记得有一次外出旅游归来,想与朋友圈的友友友、亲们分享见闻,推敲文字,精选图片,满怀期待地按下发送键。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不时解锁手机查看动态,甚至吃饭时,有几次都要停下筷子,查看朋友圈动态。点赞数缓慢增长,每增加一个,都像给心里添了一块蜜糖、一份欢喜。可当看到某个平日里相谈甚欢的几个朋友始终没有任何反应,甚至有点失望。那时的我,把他人的关注与点赞,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不知从何时起,生活的节奏悄然改变。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琐碎,加之经常性的公益性活动,我刷微信的频率越来越低,对朋友圈的关注率创下新低。往往打开微信时,消息列表早已被新动态淹没,曾经在意的那些分享,也不知沉到了哪个角落。这才惊觉,原来很多时候,不是别人故意不关注、不点赞,只是他们和我一样,根本无暇顾及那些屏幕里的世界。当然还有一些因素,诸如投缘、好感等方面,也构成是否关注与点赞的诱因。
有次偶然和许久未联系的一位朋友相聚,席间提起朋友圈的事。朋友笑着说:“我现在都很少刷手机了,每天忙完倒头就睡,哪里还有精力去点赞评论?” 那一刻,我心中的困惑与执念仿佛被一束光照亮。是啊,大家都在各自的生活里奔波,哪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他人的琐碎日常。我们总把自己看得太重,以为发出去的每条动态都该引发波澜,却忘了在别人的世界里,自己或许只是匆匆过客。
如今,我不再执着于朋友圈的点赞与评论。想分享生活时,就随心写下文字、上传照片,不再纠结会收获多少关注。看到有趣的内容,也只是静静欣赏,不再强求留下痕迹。我渐渐明白,生活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要让自己舒心、开心。只要不违背法律,不与公序良俗相悖,尽管去做去行,何必将自己困在他人目光的牢笼里?
过分在乎别人的关注和点赞,就像追逐镜花水月,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唯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才能在生活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放下对他人态度的执念,反而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在。处这个流量经济的时代,对于不靠流量为生的人来说,发出的东西有互动交流的意图,但更重要的不是为了博取谁的认可,只是想留住生活里那些值得珍藏的瞬间。
作者简介
陈润社(笔名桥山人),男,现年58岁,富平美原镇人,中共党员,教师,市书协会员,喜好书法与写作,近年有多篇作品在中省市刊物发表。并在书法园地勤耕不辍,在省市书法展赛中屡次获奖,尤以榜书见长,写有关中八景、富平八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等榜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