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荷
宋育平
在我的住处不远,有个中湖公园,它是我闲暇常去的地方,那里有一大片的荷,在夏日的时候,微风过处,摇曳着它那美丽的身姿,美丽极了。我被它的妖艳所迷惑,常常蹲在湖边,一看就是半天。

晨光里的荷,凝着露珠,暮色中的荷拢着轻雾,连风拂花瓣的弧度,都能被我写进稿纸里,当作少女般的娇憨。直到九月在湖畔见了残荷,我才惊觉从前的笔墨太浅,竟从未细心观察这将枯的残枝:它们歪立水中,有的荷叶卷成半筒,像被时光揉皱的稿纸,有的荷茎断了半截,仍倔强地擎着空荡的花托。友人道,雨中残荷藏着别样凄美,我便决意秋日雨天再访,想为这未写过的景致,添一段文字。
未等雨来,先遇烈阳。正午阳光直射湖面,碎成满湖金箔,晃得人睁不开眼。岸边垂柳自在,枝条垂水搅乱倒影,蜻蜓掠湖只留浅涟。清雅荷花早已无踪,连盛夏时躲在叶下的锦鲤都鲜少露面,唯有荷叶与荷茎固执相守:叶边卷黄如岁月描的旧色,带虫洞却不减韧劲儿;荷茎瘦剩筋骨,裹着灰褐斑,仍像不愿退场的舞者。湖水如镜,映着残叶落花,连倒影都染着沉静旧意——这般景致,倒比盛夏的热闹更让人想提笔。

六月的欣欣向荣已不见——那时绿盖红妆,甜香满溢,游人快门声不绝,我却只愿寻处静地,把满湖繁华写进笔记。如今湖面仍有生命坚守:半枯荷叶下藏着迟开的浅粉小荷,断茎旁新萌的嫩芽透着鲜绿。湖边行人稀少,人们偏爱明媚生机,鲜少有人如我这般,蹲在岸边细察——繁华过后,湖面沉淀的何止是心境,更是生命藏在衰败里的韧性。没有萧瑟秋风,唯有一颗因文学而敏感的心,能在盛与衰、繁与静之间,读懂生命不同形态的张力:盛开有热烈,衰败更有风骨。

曾执相机、携画板在此行走,为写作积累素材:春日拍荷芽如握拳婴儿,盛夏描“小荷才露”的娇羞,连蜻蜓停驻的模样,都成了稿子里的细节。如今这被冷落的残荷,无繁花喧嚣,却自有一种沉静力量,让我忍不住在心里斟酌字句。我向秋风发问,风穿残荷只留“沙沙”应答,倒像是为我即将写下的文字,添了段背景音乐。我凝望摇曳的残荷:败落与再生间,是冬日蛰伏还是泥土等待?若霜雪催生衰老,我行将老去的岁月,能否如残荷般昂扬,在时光里留下如文字般隽永的痕迹?

我看见枯枝败叶里藏着孤傲:荷叶枯黄仍展臂承阳,荷茎弯折不肯倒下。原来衰败与灿烂同样值得书写——荷花盛开是高洁,残荷衰败是坚韧,皆有无所顾忌的生命力。心湖与荷塘共振,似闻残荷低语重生故事,这便成了我心中新的文稿。若有夕阳西下,我愿如残荷驻留,化作晚霞里最后一笔彩虹而无憾——因我曾如荷花般热烈绽放,亦能如残荷般从容坚守,把每个阶段的自己,都活成荷的模样。或许生命与文学同理,从不在永远盛放,而在每个阶段都活出姿态:盛开时热烈,衰败时从容,这般才值得被细细描摹,写就岁月里的好文章。

作者简介:宋育平,网名送春风,供职于周至税务局。曾出版作品集《冬天的阳光》《乡间恋情》《吊庄纪事》三部,系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西安市作家协会、周至县作家协会会员。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