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周至传说之
——放歌“授经台”
文/孙治民
苏东坡又来终南故城处理公务,公余之暇在监宫李庠陪伴下,泛舟来到南溪堂小住。这日李庠见通判苏东坡心情尚好,就对他言说去楼观一游,听说去楼观,东坡甚是欣喜。东坡早就知晓楼观是先哲老子李冉给弟子尹喜传授《道德经》的地方。东坡对《道德经》的核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可道,非常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等,有深刻的感受,是出于对先贤敬重的原因吧,他很想到去当年老子授经的地方体会一下那里的独特景象,但自从到凤翔任职后,怎耐公事繁忙,终未成行,监宫李庠的邀请正中下怀,当即点头称“是”。于是,李庠陪着大学士苏东坡泛舟南上。
泛舟南上虽然说是逆水行舟,但天公做美,刮起了上山风,小舟行驶在翻诵的水面上倒顺畅了许多。约莫一个时辰,青黛的南山清晰可见,李庠指着远处碧绿的小包兴致地说,东坡兄,你看老子授经台就在那葱茂的山包以上。东坡顿时来精神,顺着监宫李庠手指望去,果然见青黛的山脉前有一葱茏的山包,碧绿的山包顶显现出庙宇的轮廓。看见了!看见了!东坡一脸惊喜。说话间,小舟已驶到山脚下,到了,到了。李庠扶着东坡上了岸,一路向山包走去。
此时正是深秋季节,深意渐浓,山林仿佛被彩色点染,斑斓色彩如诗如画,层林尽染,云雾缭绕间,恍若仙境。好景致!好景致!东坡一路走着一路赞叹着……
这不是监宫大人吗?大人怎么不告知一声,小道好去接大人。台前一位中年道人一见监宫李庠笑脸相迎。李庠一脸惊喜,原来是黄监院。你来的正好,俺给你介绍一下,说着,李庠回头指着东坡说,这位是通判苏大人。听说是大学士苏东坡,黄监院笑呵呵拱手道,原来是通判大人,失礼了,监宫李庠,又笑呵呵道,黄监院来的正好,这里尔熟悉,今个尔就做向导,带俺和通判大人到授经台一览风光。那是必须的,今个小道就尽地主之宜,二位大人请。言罢,黄监院前头带路,边走边热情讲说着一路的人文景观。约莫半个时辰就来到一山门前。黄监院笑呵呵说,二位大人,进了这座山門,拾阶而上就是当年老子的授经台,这台阶有点陡峭,二位大人当心才是。没事,尔前头带路好了。黄监院前行,李庠与东坡紧随其后,拾阶而上。
到了台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楣书有“老子祠”红柱黄瓦庙堂,出于对先圣的敬畏,东坡进祠拜谒了老子,出得祠堂,站在台上,远眺四周,秦川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仿佛触手可及那云端之上的仙境,感受着大自然带来奇妙,东坡触景生情,一时诗兴大发,捋了捋胡须,笑呵呵道:
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好诗!好境界!不愧是大学士,出口成章也。”一旁的黄监院笑呵呵地拍手说。
“黄监院说的是,大学土的诗不但诗好,而且有境界。诗中还函盖着书圣张旭学草书的感悟和伯牙学琴的典故,真是奇妙无比也。”李庠笑呵呵随声附合着。
正是因有了“授经台”七律诗的传世,这才有了诗人苏东坡放歌《授经台》的故事来。

作家名片:孙治民,笔名系子,籍贯陕西西安,大学文化,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电影家协会特邀编剧。出版有散文集《烟火巷子》,中短篇小说集《乡里的名角儿》,电影文学剧本集《索姑传奇》,长篇传统神话小说终南山三部曲《终南山传奇》、《财神赵公明大传》、《福星钟馗》。 (1338921599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