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们还很年轻
——纪念上山下乡五十七周年
今天是十月二十四日,下乡五十七周年纪念日。1968年的今天我刚满十八岁,可以说仅一个乳嗅未干的毛孩子。
当时家里没有正常生活来源,全靠父亲做小生意供全家人生活。由于父亲长年操劳过度,他的体质越来越差。二姐比我大三岁也是待业青年,刚没过几天,社区也曾找过父母劝姐姐下乡,被正在病中的父亲给拒绝了。这回又轮到了我,父母束手无策再也无计可从,感到一脸的无耐。何去,何从?当然我有自知之明……
于是毛主席的一个号令,我便被卷进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锻炼的大潮,我们自願组成七男七女,落户于农安县桦家公社边岗大队七小队。
那是一个秋未天气很凉,家里没有人护送,自己背上行李赶赴足有三里地的学校。所有同学乘敞蓬汽车一路朗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出万难,去争取胜利”“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路响鼓一路歌的出发了……
到了公社,又由大马车一路颠簸的把我们接回生产队,大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吞咽着碱性水煮熟的高梁米饭还有难咽的白菜汤。
我必竟是苦水里泡大的孩子,可能会承受力强一点,没有流泪,两只眼睛只顾四处张望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由于集体户的房子还没盖好,我们被分别安置在条件稍好一点的社员家暂住,我被安排在地主家。别提有多惨了,这宿我整夜没睡,险些被跳蚤吃掉,浑身上下挠成血葫芦似的,地主媳妇也一直陪我到天亮。
都说“福不双降,祸不单行”,第二天一出大门口又遇见一条吓人的大黄狗,我拔腿就跑,没跑多远就被狗捕了个大跟斗,我被吓的哇哇大哭,妈妈给我纳的一双新鞋也被咬个大窟窿。打那天起,我开始学习练大胆。天天中午不睡觉,有意接触、讨好小马官。
我的胆量果然一天比一天大,从喂马吃草到扶摸马的全身,渐渐熟悉了马的疲气……那天也不知哪来的勇气,一个飞身跃上了那匹叫大红的枣红马,抓住马综喊一声驾,想不到它那么听使唤,一步紧一步的跑了起来。
社员们把我骑马的故事当成趣事,传遍整个村里村外……本来生产队规定是不允许随便骑马的,生产队特例为我开了个后门。由此,我便成了乡村远近闻名的女骑手。
去公社买米买盐,去大队办公事,去邻户串门看老同学……马,成了我忠实的好朋友,我的代步工具。马,还为我的知青年代留下了一段浪漫的情感故事……
陪我度过艰难岁月,历经痛苦的磨难,走出冰冷的小屋,承担共和国一代骄子的美誉,读懂、挥写“知青、老三届”历史赋予的名词,与伙伴们共同擎起共和国高楼大厦,无怨无悔的走在前方的路上……
2025年10月24日

【作者简历】:刘桂英、1968年下乡,70年抽调汽车厂科技部,后合并汽车研究所。曾任《汽车参考报》编辑。91年调任汽研所情报研究部资料室编导。有多篇文稿于《吉林日报》、《农民日报》、《汽车工人报》等发表;有多部电视片新闻片被有关电视台录用;近年,并有散文及上千首诗歌被中诗报、神州诗社、江南诗絮、黄果树等各网站刊发。
现为:长春新诗学会会员、长春市绿园区作家协会员、曾发表过多篇诗歌。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