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高研班第四十一讲:促句诗
“促句”一词最早见于《天厨禁脔》,其创作实践可以追溯到先秦。秦始皇的《峄山刻石》不是促句格,完全成熟的促句格出现在初唐。
其创作规则无外乎两条:每句用韵;每三句一换韵。至于篇幅长短,则根据内容需要而定。促句体有意打乱格律诗二句一韵的节奏,
改为每三句为一个用韵单元,称为“一迭”。—迭内句句协韵,每—迭之后又不断换韵。每首诗多为两迭六句,三迭或更多的很少。
三句为一叠,一叠一换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通常分为二叠和三叠两种。
宋筠的《悲秋》,就是二叠促句诗。
悲 秋
江南秋色摧烦暑,夜来一枕芭蕉雨,
家在江头白鸥浦。一生未归鬓如织,
伤心日暮枫叶赤,偶然得句应题壁。
诗中“暑、雨、浦”同韵,“织、赤、壁”同韵。第一句是虚写秋来,第二句是实写秋来,第三句是因秋思家,第四句是思家不归,
第五句是怕到秋深,第六句是作诗悲秋。层层都到,可与文忠公之《秋声赋》并传。
黄庭坚的《观伯时画马》,便是三叠促句诗。
观伯时画马
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
风帘官烛泪纵横。木穿石盘未渠透,
坐窗不遨令人瘦,贫马百吃逢一豆。
眼明见此玉花骢,径思着鞭随诗翁,
城西野桃寻小红。
《诗人玉屑》中还有一首三叠促句诗:
青玻璃色莹长空,烂银盘挂屋山东,
晚凉徐度一襟风。天分风圞月相管领,
对之技痒谁能忍,吟哦自恨诗才窘。
扫宽露坐发兴新,浮蛆琰琰抛青春,
不妨举酒成三人。
要点:
1、起源与规则:促句诗的创作规则无外乎两条:每句用韵;每三句一换韵。至于篇幅长短,则根据内容需要而定。
2、适用场景:促句诗适用于节奏急促有力的诗,写气愤、焦急、紧迫情事的可用
【盘古诗联】高研班第四十一期作业:
出题:蔡巧灵
写作方式:三句为一叠,一叠一换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统一使用平水韵,韵部自选,格律自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