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诗】晒太阳
【活动时间】2025年10月23日
【主持人】孙永霞
【上刊诗人】彭珍海,张建刚,李树长青,李良英,李吉伟,古月,吴会茹,唐朝小雨,李英发,书剑斋主,郑梅玲,阎晓文,俎根彩,乔安娜,枯藤小草,周雪平,刘海平(高山),杨国堂,董义敏,魏风仙,马连山,张变芳,王建,张建华,逍遥舟子,张洪艳,岳建华,杜立珍,钟永星,芳华正韶,樊更喜,赵章柱,杜海欣,邢剑君,周振杰,兰庆宣,石玉萱,王进龙,张巧彦,汗牛,陈晔,越吟,董剑鹏,简.秋,清猗。
棉花地
文/彭珍海
十万朵云在枝头炸裂
原野涌动着柔软的叹息
风儿数着归期
把银白色的絮语藏进温暖的掌心
老农弯腰拾起秋阳
指间的霜露闪着金芒
远处的收割机咬碎深秋的寂静
棉壳里迸出蓬松的月光
我站在季节的裂缝
看白浪翻涌成海——
柔软的棉花沾满太阳的吻痕
似雨,似雾,亦似云
而最终
以雪的姿态垂落
堆叠成沉默的山峦
一封封寄往北方的信
都写着春天的地址
棉花地
文/张建刚
父亲上半辈子种棉田,下半辈子种蓝天
母亲上半辈子摘棉花,下半辈子摘云朵
父亲是2013年冬天踩雪花走的
母亲是2021年秋天摘棉花走的
老俩在太空团聚,守着一地月光和星光
种出比人间更辽阔、更雪白的太空棉
棉花地
文/李树长青
腰系蓝花包袱的女子
随着秋色如画走进白云白
眼花缭乱似陷入迷魂阵
诗意辽阔触动每一根神经
指尖轻采农事的细节
好日子就是靠点滴积累
心中急才觉得手也笨
河畔收摘机高歌猛吞银河
暗暗较劲还有点不服输
听到棉桃笑裂是一种福分
一年之中见二度花开
乡音激动沿田垄来回走
棉花地
文/李良英
这个秋天
云朵与棉花缔约
将所有的白
自天而泄
大地抬起头
挥动着洁白的羽巾
擦去田野里弯腰的人
额上的汗水
他们起起伏伏的脊背
像一块块迁徙的棉花地
空了的棉桃
也在风中,翻阅霜雪
暮色染透田野
晚风突然变得很轻
土地,把晒暖的云朵
叠进麻袋
而弯腰的人,渐渐融入
自身的背影
只有星月
在这块棉花地
称量这片,暖心的白
支付大地,献出的厚爱
棉花地
文/李吉伟
八个月时
曾在这块地里
揪出过棉絮
五十八年后
站在这里
流出了泪水
跟母亲手一样柔软的棉花
母亲给我絮在了身上
我却把母亲埋到棉花地
此刻,我就匍匐在地里
与母亲零距离,心里的念想
比棉花还白还絮叨
棉花地
文/古月
当棉花遍开的时候,就成了十月饱满的主题,也是
母亲的主题,不是写满慈悲,就是写满往事。
那一声声呼唤,可能是大雁的抒情,能威慑住风,
棉花携带着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怀,会从秋天匆匆
奔来,这是失落许久的传说,被风信子带回故乡。
在华北平原,四季更迭都听从棉花的走向,在秋天
渐远,初冬降临的时刻,又成为主角。当棉籽
穿过白云般的棉絮时,那细小的歌声,就是母亲的天籁。
这些深藏的念想和热烈的词语,被棉花地久久保存着。
如果在清晨看见霜,凝结在草尖,像置身于一场
长久的告别。风从棉花的间隙漏下时,凉,就矮了一寸。
棉花地
文/吴会茹
棉铃在午后吐纳
每一次绽放都撑开
泥土里黝黑的酣眠
当季节弯下腰来
拾取这些雪白的诺言
整个平原的云朵都变轻
晾晒的枝头
有最浅的摇篮
在等第一缕 驮着阳光的北风
棉花地
文/唐朝小雨
从小就喜欢
跟父母下地种棉花
跟着父母
我学会了在写诗时选种
跟着父母
我学会了在改诗时打杈
我在诗歌里种棉花
我想把温暖传递给你和他
棉花地
文/李英发
一片片白云,从天上跌下
在母亲胸前的包袱里
开成了一朵朵笑靥
她偶尔抬起头
宠溺地望望我
又继续填充平淡的日子
现在,母亲走了
天空也仿佛失去了血色
秋风吹过棉花地
把我的心也吹得微疼
饱满的棉絮
像一方方洁白的手帕
却擦不尽我的泪滴
棉花地
文/书剑斋主
从唐风宋雨中刨出的柔软
正以孤勇且朴素的方式
抵消无情的遗忘
固执的牧羊人
挥动鞭子
把白云赶到坡岭上
羊群与柿叶枫林结为盟友
如果雪的白骑
越过纺车的絮叨
会把另一场雪的蹄印
覆盖
棉花地
文/郑梅玲
在这里,一株棉花
用双手托起天空的太阳
以青春的蓓蕾,枝枝攀升
绽放多彩的生命之花
毫不保留地吐露温暖绵长的情思
生命的腹地,孕育无数绚丽
却以一场洁白收束
总有一天,你也想做一株棉花
生长于熟悉的泥土
心思纯粹简单,余生安静而温暖
棉花地
文/阎晓文
九天飘下来的雪花
一朵朵开在地上
阳光下不凋谢
捧在手里暖融融
大地织出来的白云
一层层铺向天空
狂风吹不散
裹在身上汗水淋淋
这棉花地
像厚土提纯的情
没有一丝瑕疵
像苍天献出的爱
蕴含日月星辰
棉花地
文/俎根彩
童年的田埂上,棉花地是会开花的云
秋风吹过,棉桃就站在阳光里咧开嘴笑
雪白的絮,从褐色的壳里涌出来
像无数只小拳头,攥着整个秋天的软
当镰刀割过秸杆,青桃会被装进布袋
白天把它们在庭院晾晒,晚上一家人围坐着剥开
煤油灯影里裹着欢笑,昏黄的光把小屋照亮
我们取出没长熟的、半白的絮
仿佛每一缕都藏着全家人暖暖的希望
弹棉花的弓弦一响,它们变得蓬松柔软
缝进被褥,缝进棉衣,于是
那些清贫的冬,就有了暖乎乎的分量
现在家乡的路宽了,楼也高了
却再也不见成片的白,漫过田埂
只有那年摘棉花时,指尖沾着的棉绒
还在记忆里轻轻晃——
晃成一家人围坐的灯影
晃成被褥里晒过太阳的暖和香
棉花地
文/乔安娜
高原的棉花地在天上
南来北往的客人
总是说这天真高啊
这云洁白如棉
是啊
庄稼地里的棉花到了高原
已经变成了棉絮和棉衣
暖和了一代又一代
仰望天空
如棉的云游来游去
似乎看见棉农们忙得不亦乐乎
秋风一吹
白云就散了
只剩下蓝蓝的天
晴空万里如蔚蓝色的海一般
棉花地
文/枯藤小草
从青色里开出的每一朵笨花
与生俱来就有柔软的心肠
像极了我慈爱温暖的的母亲
阳光披在母亲身上
暖暖的
母亲在地里摘棉花
那么专心
一朵 两朵 三朵
每一个棉桃里
都藏着一朵云朵
她把这些洁白柔软的云朵
收集起来
缝制成棉衣 棉裤 棉鞋
让温暖覆盖她的孩子们一生
棉花地
文/周雪平
指尖触碰到棉花
柔软如云
藏着梦幻般的洁净
棉花地里
我看到了妈妈的头发花白花白
摘棉花的手很巧
棉花娃娃咧开嘴笑,我也呵呵的笑
田地里干活,怎么能少了这份亲情
岁月无声,带走了年轻时的稚嫩
棉花地旁边多了一朵盛开的菊花
每每经过,就有种特别的思绪
又逢霜降
枫叶飞鸿,棉花地依旧
向风倾诉往云烟
心事像大朵的棉花,怎么摘也摘不完
棉花地
文/刘海平(高山)
好多年没看到棉花地了
不是我不喜欢农村生活
而是生活所迫不得已
不得不在城市里穿梭
奔波忙碌漂泊
棉花地里趣味多
棉花地里很快乐
这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
一辈子难忘
那是岁月留下动听的歌
记得小时候常和同学一起
去帮生产队里摘棉花
看着那白花花的一片
吹着凉爽的秋风很惬意
心里也乐开了花
摘棉花是个很辛苦的活
虽累得是腰酸背痛手抽筋
但听着蛐蛐蝈蝈的小曲儿
看到盛开鲜艳的野花朵
心中也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摘棉花
文/杨国堂
棉朵开成雪
落满垄上的秋
布袋盛着暖
指尖攥着绕指柔
弯腰时
日子便从棉枝间流
人影在白云间
把岁月轻轻地纳收
每朵棉里
都结着生活的盼头
棉花地
文/董义敏
高中毕业那年,联产承包责任制了
俺家分得八亩地,一半种麦子、一半种棉花
那一年俺学会耕棉花地了
套着和俺叔伙买的骡子
歪歪扭扭的犁着田,
骡子吃力的拉着俺也费力的把着
耕好地泼好粪平整好地了
种上棉花了整枝了打衩了掐尖了
棉花地不怕旱,麦收前浇一遍
那一年俺家的棉花长得好
秋收后大包小包的堆得厢房满满的
那一年套着俺的骡子车
拉着棉花粜给了棉站
俺家有钱了
俺妈找媒人给俺说了个媳妇
结果俺又考上中专了
媳妇没有寻上
俺妈说白扔了四亩地的棉花
唠唠叨叨的叙述了一遍
不知道这是诗还是叙述文
这就是俺第一次种棉花地的经历
印象真的好深刻好深刻
棉花地
文/魏风仙
秋天 一块又一块白花花的棉花地
像一片又一片云朵
在故乡的田野上飘动
摘棉花的母亲像一位架着祥云的仙女
巧手翻飞 灵动飘逸
把一朵一朵“白云”采回家
母亲在棉花地里站成一片白云
为儿女们遮风挡雨
棉花
文/马连山
深秋 田野 白絮
像是轻云降落
像是盛开的雪绒花
棉农腰系包袱
采摘一朵朵棉花
收获蓬松的柔美
星一样花壳
咧开欢笑的嘴
风吹便响起干脆的铃铛
棉花储存着太阳的光
吸吮着大地的温度
为人类抵挡着寒冷
呵护着生命的暖
棉花地
文/张变芳
太多记忆
留在村东那块棉花地
绿色棉铃虫
令人十分厌恶
农药更换一代又一代
正义之战,展开一场又一场
胜利总是属于不畏艰辛的人
阳光下,微风吹拂
一串串棉桃,摇摇摆摆
一朵朵盛开的棉花,喜笑颜开
万物皆有灵
谁都愿意自身价值不斐
即使冬初落地的棉花叶子
看似蔫蔫的,毫无生机
被人仔细收集起来
最终,成为上等农家肥
那时候,思维极其单纯
认识仿佛又很深刻
冬天,棉花地激情拥抱皑皑白雪
是的,曾经就是
前一场雪未曾彻底融化
更大的一场雪再次降临
记忆中那片洁白的田野
承载了,无限美好
棉花地
文/王建
霜降,棉花地里变白了
天气也变得更凉
摘棉花的人们,开始穿上了厚衣裳
天上的棉花地
棉桃也开口吐絮
白白的,化作云的模样
不知道有没有仙人采摘
只看到一朵朵的随着风儿飘荡
棉花地
文/张建华
站在十月的高坡上
眺望田野
一块块棉田盛开的棉桃
像朵朵白云飘落在上面
赶来的采棉机
轰隆隆的声音
流淌一地
书写着丰收的诗篇
打好的棉包
散落在田野
装满了乡亲们的汗水
和洁白的深情
恍惚间
变成纷纷扬扬大雪
像块巨大的橡皮擦
擦去了忙忙碌碌的春夏
棉花地
文/逍遥舟子
民以食为天,没人敢反驳,
衣食住行,是谁放在天的前格。
棉花地,生民生之所。
记忆中,不是雪,比雪暖和,
就是雪,是大地的被窝。
棉花地
文/张洪艳
好多年也没见过棉花地了
这还是小时候的事了
那时跟着母亲下地去
只知道每株棉花枝上结了很多个青果果
而且是四瓣包得很严实
等到这些果果裂开口的时候
中间露出雪白的棉花
当你的指尖触碰到它时柔柔软软
心想着这里一定藏着梦幻般的故事
母亲在棉花地里除草的时候
能看到她的花白头发与棉花白是一样的
还记得母亲摘棉花时的情景
胸前挂一个大布兜
不一会这个布兜就装满了白花花的棉花
看着咧嘴笑的棉花娃娃
看着摘下来的形如小雪山的棉花
我和母亲都慧心地笑了
这是秋天赋予我们的礼物
如今这块棉花地已被征用盖成其他建筑物了
而与母亲共度的那段亲情
也只能化为岁月的美好记忆
脑海里也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思绪
棉花地
文/岳建华
棉花地,在秋天里驻脚
那淡黄的花,那粉红的花
摇摆着,美得出挑
赛过湛蓝的天,赛过洁白的云
美丽的姑娘们,弯腰摘棉花
大朵大朵的棉花
幸福美满地开着
地头的马车,满载棉花在丰收的路上
夕阳西下
染红了整个村庄
那时每个社员脸上都挂着笑
那么知足
棉花地
文/杜立珍
棉桃在枝桠上咧开嘴
不是笑,是衔着阳光纺成线——
一缕 一缕
从春到冬,缝补着岁月的缺口
天空把蓝泼得很满
棉花就白得很轻
风过时,它们不说话
只把影子叠成云的形状
拾一朵捧在掌心
软得像婴儿的呼吸
原来大地也会哺乳
用这样纯净的乳汁
滋润那冻裂的掌纹
那被北风刻裂的沟壑
那被岁月磨粗的茧
像春芽破土
像烛火重生
让温暖,在岁月的经纬间织就永恒
棉花地
文/钟永星
到了深秋我喜欢在
棉花地里抒怀,找回
一年来洒在棉花的汗水
我陷入沉思在秋天
看到我下半场的一些
惊喜,我会俯一身
与每一株棉深情对话
这大朵大朵的棉花
帮我驱赶秋天的寒冷
和孤独,我静静的
与它们谈论.看到这一年
我们的经历,沙尘和
酷热,阻挡不住它们在
秋天的怒放
棉花地
文/芳华正韶
棉花地,我看到了白
想到了霜降
这不是秋的告别
是给大地戴的银饰
给平凡的日子
添了层温软的底色
你看那些饱满的棉朵
多像大地攥着的
一个个暖手的灯笼
在渐凉的风里
把丰收亮成了
另一种春天
棉花地
文/樊更喜
棉花朵已经摘完
棉花秸都被拔掉躺在地里
几个老妇人在棉花地寻寻觅觅
好像挖金子的人寻觅废矿里的金子
干干净净的太阳照在她们身上
明亮得没有一点阴影
深秋的风吹在脸上如同刀割
可以忍受
棉秸茬像钉子扎在脚上似的疼
可以忍受
如果拾的棉花不把腰上包袱鼓起来
她们就像新媳妇的肚子不能鼓起来一样
难以忍受
棉花地
文/赵章柱
一眼望不到边的棉花地
六十八年前的美好回忆
柏林庄小学要毕业了
全班去摘棉花劳动学习
初中去乡村收割麦子
高中春耕去深翻土地
多么难忘的回忆呀
八年后写入了"五.七”指示
棉花地
文/杜海欣
一定是阳光织成的云朵
落入了凡间
温暖了冰冷的世界
洁白的棉花
蘸满了母亲双手的温度
和满心的牵挂和祝福
当棉桃绽放出花朵
宛若如春天从云层里降落
就像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低吟着一曲温馨的歌
棉花地
文/邢剑君
节至霜降,还未下霜
我先把自己鬓发染白
如母亲手中的那捧棉花
她尚健在
我未敢言老,将青春岁月
写进怀旧的诗句
还记得岗南,那亩责任田
母亲的棉花长势喜人
有蜂蝶围绕左右,是否嗅到
棉花的香
那时蓝天真蓝,白云真白
那时多好,可以与任何
一朵棉花谈理想
无需导航,便有了诗和远方
真的好想,那块棉花地
它在心头的最佳位置
软软的,想到它
就能够拥有我们一生的温暖
棉花地
文/周振杰
这块在秋天开花,并且
结出果实的土地
就是母亲最钟情的福祉
母亲亲手种下的棉花,是
她的心头肉,乖乖女,为此
她倾尽了全部的心血与汗水
当棉桃小小的嘴巴一咧
辽阔的云,就在地里生根了
无瑕的美,就在枝头筑巢了
母亲,就开始笑得合不拢嘴了
她知道:这世间有没有阳光无所谓了
她知道:这个冬天不再寒冷了
因此,每天春来的时候
她都会预留下一块棉花地
棉花地
文/兰庆宣
有一种花是开在
暮秋原野的洁白
毛茸茸,软绵绵
一朵朵的棉花
就像一朵朵的暖阳
握在手里,暖在心里
摘下棉花,脸上笑开了花
天上的白云,下了凡
地上的白云,堆上了天
棉花地里,摘走片片秋色
摘来满满的幸福
棉花地
文/石玉萱
天高云淡的秋
云朵与棉花链接成无垠的白
母亲一边托着沉重的包袱
一边把收获与幸福装进怀里
秋深了
树叶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母亲的手也被棉花地里的枝丫
划出一道道痕迹
棉花是一家人的温暖
也是大人孩子身上的期寄
即使划出血口母亲也不言放弃
就这么一垄一垄地摘呀摘
直到母亲把包袱再也挎不起
直到天空中的棉絮
把母亲包裹在无垠的白里
棉花地
文/王进龙
这里的云都揣着棉花糖
这里的棉桃全是小邮差
我踮脚扒开棉枝的绒伞
云絮漏下几星凉丝丝的甜
棉桃鼓着圆肚皮,拆读阴天的信
棉花地
文/张巧彦
棉铃在立秋晨光里炸裂
云朵堆了整夜
白絮垂向土壤 棉枝低伏
母亲的腰弯成另一株棉
收集的棉绒装上车时
正在扎捆的母亲直起腰
接着又向平原俯下身
棉田在他脊椎上
一年一年铺着新霜
藏在头巾的白发
在风中又多了几寸
这些缓慢的更迭
土地从未声张
棉花地
文/汗牛
多少年,没进过棉花地
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诗句
来到中山湖岸,白茫茫一片
忽然发现,棉花地浸泡在水里边
风生水起,柳丝拂云天
湖中,谁把千万朵棉花堆成山
云飞千层浪,花开一湖棉
水中棉花地,长出霜降里的诗笺
正是九月初三夜,银月如钩
柔软的花,覆盖着夜梦里的秋
棉花地
文/陈晔
从原村采回两朵红棉
你说这是九儿种的
她在老纺车上织云朵
原村有很多织娘
最大的八十岁
最小的五十岁
棉花看着她们长大变老
在棉花的故乡
棉花在和冬天讨价还价
她还不想立马嫁给高天流云
她还想,是不是叫笨花
霜降以后,
她为乡愁守身
是故乡大地最后的云彩
棉花地
文/越吟
那一片云团飘过的田
辽阔的白是天山的雪浪
走进黄土的大地
枯黄的叶片在风中沙沙作响
褐色的枝干托举着
云朵般的絮团
散出粉白的颜料
在天地画布上肆意泼洒
棉桃裂开的轻响
混着泥土与阳光的味道
让肺腑里都充满它们的芳香
似乎总裹着广袤的阳光
把一直释放的温暖
织进岁月的针线中
棉花地
文/董剑鹏
太阳一开心
从天空摘下一片云絮
藏到棉铃里
那么洁白
让我想起白发的母亲
曾在阳光下打杈
也曾在棉田里
奶着拱上来的青桃
秋风吹得叮铛响
引来了农家巧妇
揪出了久搁的隐秘
原来那都是母亲的温情
留给子女千丝万缕的牵挂
棉花地
文/简·秋
云朵落进田垄里
被风揉成柔软的絮
阳光晒暖得洁白
在枝头轻轻呼吸
农人的手
是解开的纽扣
一捧蓬松的温柔
裹住整个秋天的寂静
它不说自己的轻盈
却压弯了时光的秤杆
当雪意爬上屋檐
它把春天藏进
每一寸经纬的缝隙
棉花地
文/清猗
秋天已经为我们准备了
大片的棉花地
棉花白得像晨雾一样暄软
她把棉花背回家,送到邻居家的花坊
弹好的棉胎像麦子一样
热气腾腾
在油灯下,她用针线将花缝成
另一盏灯
递给每一个孩子及老人
“再不用担心下雪了”
她说这话时
棉花的秸秆在灶堂里
唱起欢歌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