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楚(1877-1961)字先乔,一作仙樵,号觙公,巴县人。19岁入东川书院,师从赵熙治学,与同学周善培、江庸并称 “赵门三杰”。辛亥革命后任蜀军政府秘书院院长、四川军政府秘书厅长、四川省政务厅长、代省长、教育厅长等要职。1917年孙中山以向楚学术渊闳,诲人不倦,亲书“蔚为儒宗”四字横幅相赠。1931年后任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国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1949年,被推为国立四川大学代理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有《空石居诗存》一卷传世。
(向楚手迹)
朱生寄尧刊岳武穆满江红词制为印丛
一曲黄龙调最工,每思南渡泣英雄。
朱郎信有干将笔,谱入鸿泥片羽中。
注:朱寄尧,名逸勋,成都人,四川大学外语系教授,工治印。思古之作也,并赞寄尧刊印之精良,结句有力。
黄叶
门外青山瘦,疏林蜕一层。
辞花寒晚蝶,扫路息枯僧。
宋玉悲秋苦,倪迂入画能。
无令摇落尽,晴眺且攀登。
注:叶落山瘦,蝶飞花尽,全是悲秋之语,至若宋玉悲秋,倪迂入画,盖有雕龙之手,以景入诗入画,其所载者令后人所睹,此诗画之用也。
丙申长至后一日旧门人黄应乾邓克明赖高翔李保鲁徐朝璧唐建业约游西郊三洞桥水次治酒为寿为余重游泮水纪念也即席赋谢
旧雨晨星话岁寒,饱经沧海见桑田。
回思都讲花城日,转瞬重游泮水年。
唯物共修师马列,忘言相对悟蹄筌。
临流感到河清世,多谢鱼餐带醉还。
注:其诗沉郁,旧雨岁寒尽是感慨,回思、转瞬四字甚佳,至若以马列与庄子相对,文思甚妙,最后感叹当今世运昌隆,由旧转新,是谓历沧桑之作也。
延真阁话别
杨子玄成鬓有丝,留应无计去何之。
还家作客书为累,学道当官佛是师。
十载诗名传日下,一麾明月向峨眉。
浮云莫叹庐山远,婚嫁遥遥我亦思。
注:延真阁,杨昀谷斋名。盖其送别之作也,其曰书为累,是为学之辛也,又有出尘之想,十载诗名天下知,一麾明月报相思。
翊云招饮积水潭感赋
四载漂零此废身,又逢诗酒话残春。
如何净业湖边寺,半是山阳笛里人。
柳色自萦潭水绿,麝香还带落花尘。
渔洋去后风流减,一角西涯梦卜邻。
原注:寺中新养二鹿。江庸,字翊云,长汀人。父叔海,宦游来蜀。翊云读东川书院,与先生同学,后游学日本,学法政,毕业於早稻田大学。辛亥革命后,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大理院院长,司法总长,朝阳大学校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馆副馆长。能诗,著有《趋庭随笔》、《澹荡阁诗集》。积水潭亦名西海子,与什刹海近,北岸有净业寺,为都人游览胜地。
清正曰:四载飘零,又逢旧友,故有诗情难诉,而后引笔招饮之地,转谈山阳笛里人,是多感慨之语,未谈沧桑却尽是沧桑,然后写景,自萦二字用的极佳,渔洋者,清王士祯也,此处指诗坛诸友,梦卜邻三字,则尽显友情。
感事
一念家山百感俱,吴江枫落渺愁予。
杜根涤器甘穷死,梅福成仙定子虚。
大错铸成新造国,馀生留读未烧书。
乾坤至此多长夜,只梦桑田见海枯。
原注:此诗为一九一三年,癸丑,重庆讨袁军失败后,先生化名林松年,亡命上海,於李和阳家教私馆时作。其师赵熙睹此诗而作《念奴娇·苍龙星没》,其序曰:飞徐鸣悲,然不损冲天之气,今三年矣,天下事又大变,世乱仍未已也。清正曰:家山难归,睹吴江枫落,故思极而百感所集,自有莼鲈之思,杜根当为东汉御史,梅福成仙当指西汉梅福,盖其曾隐遁飞鸿山,故称成仙。
白云
出本无心路不穷,眼前鸡犬尽从龙。
宝莲座拥光王佛,琼玉峰迎白兔公。
无分黄山休问海,有人平地亦开笼。
白衣苍狗须臾事,独立千岩万壑中。
注:其弟子黄稚荃曰:此诗疑游西湖时,入山见白云托兴之作。鸡犬尽从龙,平地亦开笼等句,讽刺与警戒之情,均甚显著。
明月
沧海升沉第几回,江山倒影入深杯。
蛾眉冷蹙天将老,兔脚寒封劫后灰。
千古恒河清见底,三秋丛桂郁成材。
嫦娥欲问人间世,谁向蟾宫去复来。
注:明月出于沧海兮,皎皎复照来人,峰峦尽皆倒影兮,屹古今而未变,究恒河其未清兮,斯浊流之横行,感嫦娥应有泪兮,叹玉盘之清辉。
辛亥革命前后五十年记事诗六首
一
当时诛赵刺端方,一弹轰然炸中良。
建国蜀才真壮烈,喻饶秦葬黄花岗。
原注:辛亥成都诛赵尔丰,资州杀端方,彭家珍炸中良弼(良系军咨府军咨使,宗社党魁,梗阻南北和议最力)。余有喻培伦、饶国梁、秦炳三烈士纪念碑文。
二
建国民军都建康,群推先觉拥孙黄。
瑞澂一走黎元出,举义纷纷应武昌。
原注: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建都南京。
三
张夏蜀军先尹昌,成都兵变起山堂。
库空如洗倡北伐,赖有渝方汉银行。
原注:张培爵、夏之时、尹昌衡在蜀东西先后独立。“山堂”,哥老会会所,当时滇军通电痛诋成都哥老政府。成都辛亥十月十八兵变,藩盐两库被掠一空。后川滇联合北伐,军费无着,幸有重庆保存大汉银行现金三百七十余万,赖此资给。
四
蜀人据蜀能几回,尹张去后胡陈来。
连年据攘蜗争角,一梦须臾蚁度槐。
原注:尹昌衡、张培爵、胡景伊、陈廷杰先后主蜀军民两政。
五
首义初同谢与张,机关总部府中杨。
才翻帝制来洪宪,佐斗如何不得伤。
原注:辛亥,余在渝与谢持、张培爵从事秘密工作,总部为府中校长杨庶堪主持。癸丑,熊、杨响应赣宁,组织讨袁军,杨邀予密草讨胡景伊檄文,并出赞民政总厅总务处长。旋兵败,各出走,余投止门人李明远梁山乡居,腊中被匪劫,负重伤。古谚语:“佐斗者得伤。”
六
肇和发难草宣言,险触兵轮晚渡船。
老去一温回忆录,余生焉识有今天。
原注:一九一五年,上海肇和兵舰发难讨袁,陈其美、杨庶堪邀予密赞机要,在法租界渔阳里五号草讨袁对外宣言。一九一八年,余同杨庶堪秘密还川活动,先约好趁美商轮“美滩号”驶渝,由汉口俄租界移运行李乘小舟晚渡汉阳,行李中秘藏粤元帅府重要文件及府制军事公债票二百二十万元。时段祺瑞兵轮停泊附近,小舟越近江心,被兵轮哨官发现,厉声大喝:“小船、小船!”船夫应声推向该轮,舱上哨官又大喝:“小船不准推近。”一时错愕,顿然脱险。
清正评:
向先生为赵门三杰之首,为人敦厚好学,其学问识度洪深,既渊且博,于群经贯串透彻,擘肌分理,可谓识其远大者也,又于乐律、词曲、书法、画论,无不精研,尤于古声韵独有建树。平生肆力诗古文辞,其诗古朴苍拙,顿挫抑扬,工兼文质,七律尤佳。吴江枫落,自有莼鲈之思;阆苑云闲,多有飘蓬之叹。披书娱性,每抒孤抱于霜天;凭栏感旧,常寄幽怀于山川。篇中含雷霆之势,笔底显雄浑之态。纵论古今,每见穿云之句;铺陈世事,时有撼岳之章。危亭倚岫,沐朝岚而欲飞;沧江赴海,携涛声而涌奔。故能展雄才于琼宴;供逸韵于清商。其从政从教数十年,无一廛之屋,家人生活,不改寒素,实可赞之,“余生兵火沧桑外,老客花城锦水间”是其自喻也。陶亮生称其:先生执政柄,主坛坫数十年,无一瓦之覆,一陇之植,动机结果,磊落光明。
(邓增友 书)
图片、音乐来自网络,侵删
平台编辑:李菁菁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mSxFLHIGkCd4DNofm0O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