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吉兴亮,退休干部。此文写于2009年12月。
一次选购红木家具的偶然经历,竟串联起一段温暖的友谊。这篇散文以生活化的叙事,将与老郑从买卖到相知的过程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满是烟火气与人情味。文中对人物的刻画尤为鲜活,老郑的憨厚精明、“秦香莲” 的热情爽朗,皆通过诸多细节跃然纸上,寥寥数笔便让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请欣赏!(文内编者插图,图片来自网络)】
吉兴亮
认识老郑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大约五、六年前,我想更换一套沙发,逛了几个家具店,都没发现中意的。一次跟朋友程老太说起此事,程老太说到她家看看她的红木大龙椅,建议我们买红木的。
现在社会的家庭都是封闭的,不像过去朋友之间,经常互相串门,对彼此家庭的不动产都很熟悉。当然,那时的家庭也没有多少财产。我家离程老太家并不很远,步行不过十几分钟,可交往了这么多年,还真的没有到她家去过。
对红木家具过去仅仅是听说过,没有深入的了解。那时候的网络没有现在这样普及和发达,我到书店买了几本红木和红木家具类的书进行了恶补,对红木和红木家具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就和老婆到程老太家考察去了。
去到程老太家里,对程老太的大龙椅进行了认真深入细致地研究,凭我现学的知识,可以断定用材是货真价实的红酸枝,椅子远看也很大气,这是程老太称其为大龙椅的重要原因,近看做工稍粗,不过价格倒还合理,四万多元,以我们夫妻的工资水平还是可以接受的。

程老太又向我们夫妻灌输了一通红木家具的好处,诸如一辈子买一套就行了,可以保值增值,辈辈相传,几百年后就是文物,会很值钱的;诸如摆上一套红木家具,家中档次立马升级,会很有面子的;诸如红木家具有保健养生之效,对身体会有什么什么样的好处等等。我对红木家具变成文物倒是不感兴趣,因为那是孙子的孙子的事了,与我已无关系了。可程老太的说辞并非全无道理,我们夫妻结婚二十多年,若加上这次换沙发已是第四次了。当然过去的沙发大都是自己备料托人做的,做工质量都不行。听程老太说,这辈子再买一套就可以坐倒底,对我到是很有诱惑力的,因为它可以省去很多麻烦。我便与老婆商量,穷其所有积蓄买上一套。
程老太的大龙椅是朋友介绍在临近的一个地级市买的。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程老太带领我们夫妻买大龙椅去了。
卖大龙椅的地方在这个城市边上的一个村子里,老板利用自己的家,卖从越南贩来的新老红木家具,都是仿明清式样的,桌椅床柜,品种很全。老板是一名退伍军人,从贩卖粮食开始,逐步做起了红木家具生意。老板讲着他家乡的方言,给人第一感觉是憨厚实在,但又带着一种商人的精明。这老板就是我要说的朋友老郑。
自从坐上了大龙椅,我对红木家具的兴趣越来越浓,有事无事就跑到老郑的家里去,看看老郑的家具,听听老郑去云南贩家具的趣事,交流交流红木家具知识。大件买不起,就买上件小玩意,回家也能高兴得欣赏上几个月。

到老郑那里去时,有时候也带上老婆。俗话说近朱者赤,我把老婆也传染上了,老婆现在也成了红木迷。现在是老婆经常说,该到老郑那里去了。
现在到老郑那里去,除了红木家具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成了好朋友,当然也包括程老太一家。老郑喜欢抽烟喝酒,我无此嗜好,有朋友送我烟酒,我多送给了老郑。老郑家在农村,这几年绿色有机的农产品,我家真吃了老郑不少。
到老郑那里,一开始我们还到酒店吃饭,现在早改成在他家里吃了。老郑的夫人姓秦,我们开玩笑叫她“秦香莲”,话语不多,开口就笑,农家饭做的是一绝,口味不比星级酒店差。知道我喜欢吃豆油皮和炕饼,每每我去之前就买好了。但最近我发现“秦香莲”变了,老郑家里的财权好像变成“秦香莲”主管了。不知是否与我们叫她“秦香莲”有关,使她有了危机感,开始掌权了。

我和我老婆还给老郑介绍过不少朋友去买他的红木家具,老郑都给了很大的优惠,给足了我们夫妻面子。朋友们对老郑也都赞不绝口。
这两年,我和程老太给老郑编了很多的故事,就是把老板们的通病安在了老郑身上,老郑总说:我还不是那样的人。我们就说:还不是,就快是了,你心里还是想做那样的人。老郑总是憨厚的一笑。
跟老郑交往这几年,我对生意人的看法也变了,并非都只看到钱了,大多还是有情有义。
再多说一句,这几年大件我没买几件,可把玩的红木工艺品小件到是收藏了一些。当然,这也包括老郑送我的。
写于2009年12月13日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遗传承人纪实集《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等,《六汪镇志》副总编辑。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担任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