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贺蒙黎老师五十八华诞
文/隆光诚(广西南宁)
树蕙滋兰九畹香,荣休谢事合嘉祥。
诗坛畅意风云卷,吟笔怡情翰墨芳。
寥宇飞鸿随振翼,平川展骥恣腾骧。
桑榆投晚霞光盛,别却阴霾醉夕阳。
2025.10.22
《七律·贺蒙黎老师五十八华诞》赏析
佚名
在古典诗词的长河中,祝寿诗历来是重要的支流。或颂福寿绵长,或赞功名利禄,多囿于“南山”“北海”的传统意象,难免落于俗套。而隆光诚先生的《七律·贺蒙黎老师五十八华诞》,却以清隽的笔致、深厚的意蕴,跳出了祝寿诗的常见窠臼。它不刻意渲染年龄的喜庆,却聚焦于人物的精神风骨;不堆砌吉祥的辞藻,却以意象的叠印勾勒出一位师者、文者的鲜活形象。初读时只觉韵律铿锵,再读时方知字字含情,细品之下,更能感受到诗歌背后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叩问,如同一杯陈酿,初尝清冽,回甘却绵长。
诗歌开篇“树蕙滋兰九畹香,荣休谢事合嘉祥”,便以典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树蕙滋兰”出自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历来是师者育人的象征。隆光诚先生以“九畹香”起笔,既点明了蒙黎老师的教育身份,更将“育人”这一行为升华为一种带有芬芳的生命实践。不是机械的知识传递,而是如培育兰蕙般,用耐心与匠心滋养灵魂,最终让“香气”漫溢开来。这种比喻,远比“桃李满天下”更显细腻与雅致。而“荣休谢事合嘉祥”一句,看似是对退休事实的平铺直叙,实则暗藏温度:“荣休”不是“落幕”,而是“合嘉祥”的新起点,为后文描写蒙黎老师退休后的精神状态埋下伏笔,也打破了人们对“退休即沉寂”的固有认知。
颔联“诗坛畅意风云卷,吟笔怡情翰墨芳”,则将视角从“师者”转向“文者”,勾勒出蒙黎老师在文学世界中的姿态。如果说首联是对其职业生涯的致敬,那么颔联便是对其精神世界的礼赞。“诗坛畅意风云卷”一句,以“风云卷”的动态意象,写出了蒙黎老师在诗坛的洒脱与影响力。不是刻意追逐名利,而是凭借才情与热爱,在文学的天地间自由驰骋,其作品如风云般激荡人心;“吟笔怡情翰墨芳”则转为静态,“翰墨芳”既指笔墨间的书香,也暗喻其文字中蕴含的品格芬芳。一动一静之间,蒙黎老师“以诗为乐、以文养心”的形象跃然纸上。更难得的是,作为南宁诗协会员的隆光诚先生,以同好的视角写这份热爱,没有丝毫浮夸,反而多了一份“懂者之间”的默契。他写的不是“成就”,而是“畅意”与“怡情”,这份对精神愉悦的关注,恰恰是对友人最真挚的理解。
颈联“寥宇飞鸿随振翼,平川展骥恣腾骧”,是全诗的精神高潮,也是最令人动容之处。祝寿诗中,提及“五十八岁”,难免会有对“岁月”的感慨,而隆光诚先生却以“飞鸿”“展骥”两个昂扬的意象,彻底打破了年龄的桎梏。“寥宇飞鸿随振翼”,将蒙黎老师比作广阔天地间振翅高飞的鸿雁,没有因退休而收敛羽翼,反而有了更广阔的翱翔空间;“平川展骥恣腾骧”,则把他比作在平原上自由奔腾的骏马,“恣腾骧”的“恣”字尤为精妙。那是不受束缚的洒脱,是历经岁月沉淀后的从容,是“老当益壮”的生命力。这两句诗,早已超越了“祝寿”的范畴,更像是对一种人生态度的赞美:生命的价值从不以年龄为界,退休不是“退场”,而是换一种方式“登场”;岁月的流逝不是磨损,而是为生命增添更厚重的力量。这种对生命的积极解读,让整首诗有了穿透时空的感染力。
尾联“桑榆投晚霞光盛,别却阴霾醉夕阳”,则将情感落到实处,以温暖的笔触描绘出蒙黎老师的晚年心境。“桑榆”“夕阳”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晚年意象,却常与“日暮”“凄凉”相伴,而隆光诚先生却赋予其全新的内涵。“霞光盛”三字,将夕阳的“微弱”转化为“繁盛”,让晚年的时光充满光亮;“别却阴霾醉夕阳”一句,更是点睛之笔:“别却阴霾”是对过往不顺的释然,“醉夕阳”则是对当下生活的热爱。这里的“醉”,不是沉溺,而是清醒的愉悦。明知夕阳短暂,却依然全心享受这份美好;明知岁月有痕,却依然选择与温暖相伴。这种“与过往和解,与当下相拥”的心境,远比“万寿无疆”的祝福更显真诚,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毕竟,对每个人而言,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永远年轻”,而是无论处于人生哪个阶段,都能拥有“醉夕阳”的从容与热爱。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首七律的格律之严谨、对仗之精妙,更显作者的文学功底。全诗以“下平七阳”韵贯穿始终,“香”“祥”“芳”“骧”“阳”的韵脚洪亮开阔,既符合祝寿的喜庆氛围,又与诗歌昂扬的精神基调相契合。颔联“诗坛”对“吟笔”、“畅意”对“怡情”、“风云卷”对“翰墨芳”,颈联“寥宇”对“平川”、“飞鸿”对“展骥”、“随振翼”对“恣腾骧”,词性相对、意境互补,堪称“工对”的典范。而意象的选择更是层层递进:从“兰蕙”的育人之德,到“翰墨”的文人之气,再到“飞鸿”“展骥”的生命之力,最后到“夕阳”的从容之境,每一组意象都精准对应蒙黎老师的某一面特质,最终汇聚成一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读罢此诗,我不禁思考:一首好的祝寿诗,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隆光诚先生给出了答案。它不应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应是对人物精神的精准捕捉;不应是空洞祝福的叠加,而应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共鸣。这首诗之所以动人,不仅因为它写出了蒙黎老师的“好”,更因为它写出了一种普世的人生理想: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处于人生哪个阶段,都能像蒙黎老师那样,有“树蕙滋兰”的担当,有“吟笔怡情”的热爱,有“振翼腾骧”的勇气,有“醉卧夕阳”的从容。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快”的时代,很多人对“退休”充满焦虑,对“年龄”充满恐惧,总觉得人生的价值只存在于“拼搏”的阶段。而《七律·贺蒙黎老师五十八华诞》却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青年时可以“树蕙滋兰”,中年时可以“诗坛畅意”,晚年时依然可以“霞光满天”。正如诗中的“夕阳”,它没有朝阳的热烈,却有历经沧桑后的温润;没有正午的耀眼,却有独属于自己的璀璨。
合上书页,诗中的“九畹香”与“霞光盛”依然在眼前萦绕。这不仅是一首写给蒙黎老师的祝寿诗,更是一首写给每一个人的生命赞歌。它提醒我们:不必畏惧岁月的流逝,只需保持内心的热爱与从容;不必纠结于“退场”的遗憾,只需期待“登场”的精彩。毕竟,真正的生命力,从来与年龄无关,只与心境相连。正如那株在九畹之地生长的兰蕙,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总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芬芳;正如那片在黄昏时分绽放的霞光,无论白昼如何短暂,总能照亮属于自己的天空。
隆光诚:广西那坡县人,现在南宁工作和定居。广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西散曲学会创始会员。桂林都市诗社等多个文学社副社长。香港《诗词荟萃文学社》副社长、主编。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