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平先(山东泰安)
寂寞房中冷,凄清夜半凉。朔风频叩小轩窗。星斗月光如水,愁楚夜幽长。
昨日郎君去,今宵女子伤。向谁何以诉衷肠?烛下身孤,烛下自迷茫。烛下泪沾纨素,默默渡沧桑。
忆江南•梧叶报秋声
文/狄方来(山东泰安)
梧叶落,一度报秋声。江上残阳浮水镜,遥天鸿雁入云层。惆怅晚风清。
鹧鸪天•秋光
文/狄方来(山东泰安)
风拂千山落叶黄,寒烟凝露化秋霜。江堤柳线金钩钓,天际云霞雁阵长。
情几许,意微凉。一怀愁绪入苍茫。东篱但见摇清影,依旧临风舞霓裳。
满庭芳·登岳麓山
文/李英敏(山东济南)
岳色浮空,江声绕麓,振衣扶扙登临。鬓霜松劲,尤记少年吟。爱晚亭前肃立,抬望眼、亘古龙音。林涛沸,恍闻鼓角,犹带旧时襟。
追寻!怀故迹,碑镌碧血,石印雄心。更枫染群峰,焰灼秋岑。曾纪烽烟蔽日,赤帜展、力挽天沉。凝眸处,山河壮丽,浩气贯云深。
水调歌头•登东岳泰山
文/王永利(山东泰安)
古刹入云海,暮鼓伴僧宫。千年封禅文化,仙女显神功。晚景披霞夕照,旭日初升山峭。往事历朝梦,巨石刻碑峙,秦汉颂枭雄。
儒释道,圣贤帝,佛光崇。天人合一,祈雨流水润苍穹。曲径星辰世外。晓雾银盘玉带,观瀑自由融。唐宋留祠庙,五岳独尊中。
【正宫•小梁州】夫妻秋夜观景有感(通韵)
文/李平先 (山东泰安)
楼台望月月光寒,看雁南迁,遥遥北斗耀高天。山林暗,幽静鸟巢还。〔幺〕 贤妻乐在身边伴,夜深人静正难眠。凉雾侵,寒霜漫。依依心暖,两两感情牵。
【南南吕·懒画眉】瞻文廷式墓(中原音韵)
文/应圣坤(江西萍乡)
松涛如诉绕孤坟,断碣苔深掩旧文,寒鸦数点泣秋云。欲问先生恨,唯有山花似火焚。
【南南吕·懒画眉】庭前秋韵(套曲 通䪨)
文/应圣坤(江西萍乡)
柿榴垂果缀篱门,菊桂分香浣袖襟,溪边拂柳漱琴音。鸡犬云根印,错认武陵渔叟痕。
葵粱列阵自躬身,稻粟平畴浪漾频,松枫绣幛倚霞皴。鸦雀枝头论,道是丰年篆字云。
风凉露冷蛰蛩吟,雁过云空传去音,月华醉酒浸苔纹。竹影摇霜鬓,犹展蛮笺忆故人。
《仙吕•忆王孙》问金秋(通韵)
文/狄方来(山东泰安)
暮蝉声哽柳烟收,霜露题诗云梦流,雁影九天书客愁。问金秋,愿携手、芦花枕榻悠。
喝火令 • 孤独 (黄庭坚体)
文/李平先(山东泰安)
寂寞房中冷,凄清夜半凉。朔风频叩小轩窗。星斗月光如水,愁楚夜幽长。
昨日郎君去,今宵女子伤。向谁何以诉衷肠?烛下身孤,烛下自迷茫。烛下泪沾纨素,默默渡沧桑。
赏析:
《喝火令•孤独》这首词以婉约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夜半孤寂的画卷。笔者谨依黄庭坚体之格律,试作赏析:
一、空间造境之妙
上阕“寂寞房中冷”三句,以房中、夜半、轩窗构建出三重递进的密闭空间。朔风叩窗的“叩”字尤为精警,既拟人化风寒侵骨之感,更暗喻心事如叩心门。星月如水本属清美之景,然以“愁楚”二字点化,竟成寒光浸骨之媒,深得易安“转玉绳低”之遗韵。
二、时间维度之思
下阕“昨日”“今宵”形成时间轴线,而“烛下”三叠句尤见匠心。依《喝火令》正格要求,“烛下”领起的摊破三枪层层递进:从“身孤”的客观状态,到“自迷茫”的心理彷徨,终至“泪沾纨素”的具象呈现,将孤独情感推向高潮。此手法暗合山谷原词“晓也星稀”之妙,在复沓中见波澜。
三、意象传承之巧
“烛泪”意象遥应李商隐“蜡炬成灰”之典,然以“纨素”承泪,既呼应古代闺怨诗中纨素寄远的传统(如《古诗十九首》“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又暗含泪迹难书之意。结句“默默渡沧桑”五字,将个人情思升华为生命哲思,与晏几道“欲将沉醉换悲凉”异曲同工。
此词严守词牌对仗、摊破、声律之规,在有限格律中拓展出丰富的情感维度。今人作古典诗词,能如此精准把握词牌特质且情真意切,实属难得。
鉴赏人:狄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