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为”黑户”呐喊的人
文/巩钊
在田峪河东边,有一个叫做九家庄的小村,是因为秦岭山沟里几户移民居住形成的。别看现在整洁的街道,宽畅的水泥路,家家户户小楼林立,窗明几净,可谁知道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个三不管六不通的自由王国呢。
何谓三不管?就是地处集贤楼观终南三镇的边缘地带,都以非自己所属而无视它的存在。六不通呢?就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邮、不通路、不通电话、不通新闻。住在这里的人们享受不了合作医疗,适龄儿童上不了学,大灾大难面前没有党和政治的强大依靠。更没有农民的种粮补贴,小孩读书要找其他村子关系,即是上了学也是黑人黑户。惊动全国人民的512汶川大地震,他们也仅仅是凭着感觉才知道的,没有人通知他们暂时离开墙上已经裂开了口子的土房。就连九家庄这个名字,也是几个好心人根据所居住的九户人家而起的,镇上不知,县上不晓,是个名副其实的金三角地带。
因为没有一条可以直接出村的大路,地里的农作物不能变成流通的经济,只有自己消化。缺水浇灌的苹果蔫巴巴的在树上自行掉落,因为托了老天爷的福而雨水充足长大的西瓜,没有客商而全部烂在地上。用水更是困难,平时半年吃的是附近果园放进水泥池子的打药用水,半年吃的是西边田峪河的水,连阴雨时间,洪水夹杂着泥沙浊浪滚滚,漂浮着柴草树枝的黄水需要沉淀,到了冬季望着干涸的河底滴水难求,只有望河兴叹。说他们是生活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人是赞誉,实际上他们是地地道道与世界隔绝了的边缘人。
这些不知道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人们,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了二十多年。直到二O一二年,一个不甘寂寞偏偏又爱管闲事的退休教师听到了这个消息,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解放都六十多年了,在附近还有这样奇怪的事?便想去探个究竟。
退休教师叫赵生林,时年己七十岁,就像是你的左邻右舍一样平凡。身体不好腿脚不便,走在平地上都是一步三颠。可是一股坚强的信念支撑着他踏上了去九家庄的路,此时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退休教师,身微言轻,结果渺茫,没有荆轲刺秦时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没有张仪周游列国时的成竹在胸。他只联系了两个信得过的朋友,就悄无声息地上路了。
通往九家庄根本无路可走,也无人知道九家庄到底在哪里?顺着一个叫七条路的村子走着走着走到了一片荒废的果园,里面杂草丛生,野生的藤蔓植物互相缠绕在一起,攀爬上了两三米高的果树,像是一道道封锁线,挡住了他们前进的道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钻出了果园,又是一道乱石堆积而成的石坎,拇指粗的酸枣刺长在上边。坎上有形状怪异碌碡一样大的顽石,有尖如牛角斧劈刀削般的炸裂石。如果一脚没有踩稳,摔下去就是皮开肉绽,几人小心翼翼的下了石坎,腿上脚上已是被枣刺划得伤痕累累,血迹斑斑。还没有找到九家庄,就深刻体会到居住在这里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了。
再钻出了一片玉米地,终于看到了要找的九家庄。一条不规则的小路把几家人分为了路南路北,路南四户,路北五户。几个稍上年纪的人正在从附近果园给家里担水,水桶上面漂了一层玉米的天花粉。当得知赵老师一行是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而来,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回家的当天,一条图文并茂的微博发了出来。在当时这是给当地政府脸上抹黑,揭开了官老爷们稳坐办公室,不顾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难处,肯定会找到他们几个人的。便摘了屋里的网线,关掉了手机,以防遭遇不测。如果惹怒了那个老爷,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停发退休工资,他们甚至做好了被有关部门请去喝茶的思想准备。谁知道就是他们的一条微博,被全国的几十家网站转载,惊动了当时的陕西省省长袁纯清,立刻做出批示,让周至县政府成立专门班子,赶快解决九家庄村民的生活用水用电问题。
政府只要是真的行动起来了,一切难事都会迎刃而解。电力局通电安装变压器,水利局打井,交通局负责道路的勘测施工,楼观镇政府安排适龄儿童入学,村里登记上报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
事情过去了一年多,九家庄人联名给赵老师写了一封感谢信。当说到赵老师一条微博让九家庄人也过上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时,赵老师笑着说:他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没有能够留下被载入史册的豪言壮语,不能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他身微言轻,可是他有一颗怜悯天下芸芸众生的良心。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