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華瑞盡光輝(一)
許志洲
晨露还凝在银杏叶的边缘,像谁不慎遗落的碎钻,风一吹,便顺着叶脉滚进泥土里,惊起三两粒藏在叶底的秋阳。这是秋日最温柔的开端,没有盛夏的灼烈,也无寒冬的凛冽,连光都变得格外慷慨,把天地间的万物都裹进一层暖融融的金边里。
走在巷子里,最先撞见的是墙头上探出来的石榴枝。熟透的果子裂着口,露出玛瑙般的籽实,风过时,细碎的红光便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把揉碎的晚霞。不远处的老槐树更显从容,叶子不急着落,只是慢慢把绿酿成深黄,每一片都像被精心晕染过的宣纸,挂在枝头,衬得蓝天愈发澄澈。偶尔有叶片轻飘飘坠下,落在路人的肩头,倒像是秋天递来的一封短笺,写着“岁月正好”。
田埂上的景象更显热闹。稻穗沉得弯了腰,风过时掀起层层金浪,连空气里都飘着清甜的香。农人戴着草帽穿梭其间,镰刀扬起又落下,每一声都带着丰收的笃定。远处的棉田像铺了层雪,却比雪更软,摘棉的妇人指尖翻飞,把雪白的棉桃塞进竹筐,笑声落在田垄间,和着风吹稻浪的声响,成了秋日最生动的乐章。
傍晚的秋光最是动人。夕阳把云彩染成橘红,又透过窗棂洒进屋里,在桌角叠出长长的影子。泡一杯热茶,看水汽袅袅升起,与窗外的霞光缠在一起。此时若抬头,会看见归巢的鸟儿掠过天际,翅膀沾着最后一缕余晖,连飞过的痕迹都带着暖意。墙角的菊花不知何时开了,黄的、白的、紫的,在暮色里轻轻摇曳,不与春争艳,不与夏比盛,只在这秋光里静静绽放,自有一番风骨。
原来金秋的“华瑞”,从不是刻意的张扬。是银杏叶上的碎光,是稻穗间的金浪,是农人的笑脸,是菊花的浅香。这些细碎的美好凑在一起,便让整个秋天都亮了起来,连时光都仿佛慢了脚步,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好好接住这满溢的光辉。
长白参韵,华瑞匠心(二)
許志洲
2025年10月20日
长白山东麓的晨雾还未散尽,一株人参已在腐殖土中静静生长了数载。它的掌状复叶青翠欲滴,在散射光中流转着生命的光泽,鲜红的果实如红宝石般点缀其间——这便是被《神农本草经》奉为上品的"百草之王",也是华瑞参业扎根于此的初心原点。
2006年,珲春的这片土地迎来了华瑞参业的诞生。从中医世家走出的金立华,带着外祖父哼唱的"三丫五叶,背阳向阴"人参谣,带着长春中医药大学的专业积淀,将对人参的痴迷化作产业的根基[__LINK_ICON]。他深知,长白山的沃土、清澈溪流与温凉气候,才是孕育珍品的天然温床,于是企业扎根这片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起了绿色无公害人参种植基地,让人参在最适宜的环境中汲取天地灵气[__LINK_ICON]。
在华瑞的车间里,传统与现代正在完成一场完美对话。那些从古籍中寻得的用参智慧,与真空冷冻干燥、微粉等高新技术相遇,让人参的活性成分得以完整保留。曾经只能深藏药典的滋补珍品,化作了"金立华"牌活性胶囊、养生饮品,甚至融入了"艺之密友"护肤品中,用人参多肽与透明质酸的组合,为肌肤注入自然活力。更令人动容的是,当半世纪前的木制酒醢重现于世,华瑞人毅然将其珍藏,只为破译失传的传统工艺,守护人参文化的基因[__LINK_ICON]。
这份坚守里,藏着华瑞的灵魂。"人参助力健康"的使命刻在每一款产品里,从林下参基地到精深加工车间,从吉验室到寻常百姓的餐桌,链条的每一环都写满"诚信"二字。如今,企业的种植规模即将拓展至万亩,带着乡村振兴的担当,让长白山的参香飘向更远方。
当暮色漫过长白山的林海,华瑞参业的灯火依旧明亮。这里没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只有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传承、对创新的执着。一株人参,从深山沃土到健康珍品,在华瑞人的手中完成了使命的升华,也让"百草之王"的传奇,在新时代续写着新的篇章。
许志洲先生简介:中国现代诗书画名家协会主席,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草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十杰书法家之一,中国国匠文化产业集团特聘艺术家,东方学院特聘专家,北京民俗协会书画院院长。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书画专展。出版诗,书,画集多部。多次荣获全国书画展金奖,银奖。
2019年荣获中国文化国际集邮国画创作年度殊荣奖并评为全国书画艺术创作领军人物。
2023年懸紙書法榮獲全国首批非遺文化藝朮。
2O25年榮獲全国第三屆文学藝朮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