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口为炮必伤己
青海 马学忠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在这个娱乐消遣盛行的当下,普通民众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专业的学术性问题,好多媒体自然不愿编发,因为受众面实在是太窄了。相反,如果写一些“花边新闻”,写一些很有争议性的“负面消息”,就很有看点和噱头。
而我不识时务,反其道而行,偏要写人不愿听、不愿读的这篇逆耳之文,此乃非我愚笨固执,而是深受“文以载道”的古训熏陶,对假大空,假恶丑实不敢容忍之故,这是其一。其二,不当言语的杀伤力极高,轻则疏远,重则反目成仇,偏偏好多人对此危害严重认识不够。

本地一位虽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不太为人所知,但其学殖深厚,正心向善,行事低调,故而在本地不大的圈子里备受推崇的人有如下总结:
“我自幼及长,一直深受父母家人的宠爱,也因此养成了心直口快、不拘小节的性子。这份旁人口中的‘开朗’,细究起来,实则是被娇惯出的口无遮拦。”
“我的秉性孕育于爱的土壤。”
鲜有人能做出如此恰如其分、入木三分的总结,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常有人对该类不足和缺陷不仅不加以防范,而且一二再,再而三的放任自流,动辄使小性子,开口炮轰他人:
“你别再摧残我了。”
殊不知这“摧残”二字可不是随便说的,请看解释:
摧残:读音cuīcán
释义:使蒙受严重损害。
例句:长年的战争摧残了无数无辜的生命,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悲伤之中。
倘若在血气方刚之年,以口为炮,炮轰他人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不惑之年,在知天命或花甲或古稀的理性之年,若再开口炮轰他人,实在不应该,的确不厚道,因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炮轰者也许是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但听者一定会——音入于耳,泪浸于心,抑或是字入于目,泪满于心。
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类言语一出,虽瑕不掩瑜,但终究美中不足。
真正的清醒者深知,在取得每一项成就的同时,也正书写着等量的危机。外界的恶魔从不亲手摧毁任何人,它只是优雅地为自性的烈火递上薪柴。每个坠落的灵魂,都曾亲手为自己铺设了下滑的轨道。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也不过是尘埃般的存在,况且作为个体的你我他,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发扬光大东方“格物致知”精神的同时,及时借鉴学习西方的“认识你自己”观念,不断摆正自己。
某人说话很蠢,这是缺乏说话艺术的典型特征,从中不难看出,其要么缺乏诤友,要么长期我行我素,刚愎自用,对诤友敬而远之,要么总喜欢被别人吹捧,爱听顺耳之言。
老人们常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就是说目标定在高处,才有可能得到中等效果。
反之,鬼谷子先生早就指出了严重后果:“相益则亲,相损则疏。”
若以口为炮,动辄炮轰他人,势必伤人又伤己,这虽不是兵家大忌,但这足以引起量变到质变,最终会让你落得个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穷困潦倒的下场。

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
作者简介:

马学忠,网名,西海天马,青海省海东市人,法学研究生,慈善家。曾任教师,情钟于史学,文学,哲学,国学,为人真诚!品质感人!现为自由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