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新技能
春节在忙碌与孤寂中过去。北京城从短暂的静谧中再次苏醒,恢复了往日的喧嚣。林知远依旧穿着那身橙色工服,穿行于大街小巷,但某些东西,已经在他内心悄然生根。
他开始有意识地将贺教授的点拨融入日常。送餐不再仅仅是机械的位移,他成了自己生活的“田野调查员”。他会留意不同商圈午晚高峰的订单密度变化,记录恶劣天气下平台的补贴政策与实际收入的关系,观察老骑手们如何通过非正式的信息网络共享“好单”和规避“坑单”。
晚上回到地下室,他不再只是疲惫地瘫倒。他会强撑着精神,在电脑前整理白天的观察,尝试用经济学的框架去分析。他开始阅读贺教授推荐的一些关于零工经济、劳动社会学的书籍和论文,虽然很多理论艰涩难懂,但他逼着自己去啃。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长时间的体力消耗后,再进行脑力劳动,是对意志力的极大考验。有时写着写着,他就趴在键盘上睡着了。但一种久违的、汲取知识的充实感,以及那种试图理解并掌控自身命运的微弱希望,支撑着他。
他掌握的“新技能”,并非某种可以立刻变现的硬技术,而是一种观察、分析、反思和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元能力,它不能直接兑换成金钱,却可能为他打开一扇通往不同未来的窗户。
第九十七章 直播间的哲学家
三月的一个雨夜,订单稀少。林知远在一个商场的地下通道里避雨,无意间看到几个年轻人正在用手机做直播。他们热情地介绍着手中的小商品,与屏幕另一端的观众互动。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林知远的脑海:我是否也可以?
不是卖货,而是分享。分享他作为一个高学历骑手的独特观察与思考。这个想法让他心跳加速。
他犹豫了很久。站到镜头前,暴露自己的身份和处境,需要巨大的勇气。但贺教授的话在他耳边回响:“你的困境,或许也能成为你独特的研究视角。”
几天后,他鼓起勇气,在一个小众的知识分享平台注册了账号,取名“骑手阿远的思考笔记”。第一次直播,他紧张得手心冒汗,镜头前只有寥寥几个观众。他磕磕巴巴地讲述了自己送外卖途中观察到的“口红效应”(发现经济不景气时,送往写字楼的口红类小奢侈品订单反而增多),并尝试用消费心理学去解释。
让他意外的是,这场生涩的直播结束后,竟然收到了几条积极的评论,有人称赞他的视角独特,有人鼓励他继续分享。
渐渐地,“骑手阿远”的直播间有了固定的听众。他分享平台算法的“暴政”,分析不同社区的消费习惯,探讨零工劳动者的权益困境,甚至偶尔会穿插着对《平凡的世界》的感悟,或者对哲学上“异化”概念的当代诠释。
他成了“直播间的哲学家”。他的语言或许不够专业,他的分析或许不够严谨,但他提供的,是一个来自底层的、真实的、带着体温和汗水的鲜活样本。这种独特的真实性,吸引了一批渴望了解社会另一面的观众。
第九十八章 第一次收获
“骑手阿远”的直播间没有带来直接的、巨大的财富。平台的打赏功能并不活跃,偶尔收到的零星打赏,加起来可能还不如他跑两单的收入。
但另一种形式的“收获”,开始悄然出现。
一位关注他很久的观众,是某社会调研机构的负责人,私信联系他,邀请他参与一个关于“平台劳动者生存状况”的调研项目,作为“田野顾问”提供一线 insights(洞察),并支付了一笔不算多但足以让他惊喜的顾问费。
另一位在大学任教的老教授,看了他关于“算法与人性”的讨论后,辗转联系到他,邀请他去给社会学系的学生做一次小范围的线上分享,讲述他的“参与式观察”。
这些机会,带来的不仅仅是微薄的经济补充,更是一种认可和价值感。他的经历、他的观察、他的思考,第一次被赋予了超越生存之外的、社会意义上的价值。
他依然每天奔跑,依然住在那个地下室,依然为父亲的医药费发愁。但他的世界,不再仅仅由订单、电量、差评和房租构成。那方小小的手机屏幕,连接起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那里有思想的碰撞,有知识的交流,有对他独特价值的肯定。
第一次,他感觉到,自己或许不仅仅是一个被命运裹挟的失败者,他也可以成为一个主动的观察者、思考者,甚至是一个微小的发声者。
这“第一次收获”,收获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一颗在冻土下挣扎许久,终于破土而出的、名为“希望”的嫩芽。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而艰难,但至少,他找到了一种方式,让自己的大脑和灵魂,没有在日复一日的体力消耗中彻底沉睡。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