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 事 随 笔 (三)
文︱甄春延
我出生在东北,但是我是在云南长大的。所以,我实际上对云南充满感情,充满留恋。

(父亲生前照片)
在云南生活的十多年里,我经历了人生最坎坷的一段时光,在那里我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人生,在那里让我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很多。刚刚到云南的一段时间,现在回想起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父母亲天天接受批判,家里就剩下我和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其他的哥哥姐姐还都在东北。父亲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接受完“批斗”,之后就到单位的猪舍去喂猪,“走资派”都集中到一个地方,天天要写揭批材料,母亲则是回到家写揭批材料,正常的生活都乱套了,没有人上班工作,机关大院到处是大字报,广播里听到的都是“造反有理”的歌声。本来我就没有办法上学,只好天天到猪舍和父亲一起去喂猪,帮助父亲扫扫猪舍,烧烧火。
当时的生活比较艰难,我记得父亲曾经在食堂剩下的泔水里挑出一大块肉,洗干净后,又在锅里煮了消毒后和几个一同喂猪的难友们吃了,那都觉得很幸福了。
父亲的脾气非常好,平日里就豁达大度,乐观向上,否则他不会熬过那个困难的年代。就在那么困难的时候,他仍然不忘记教我读书认字,和自己一起接受批斗的同事们聊天。
1970年“斗批改”之后,父亲原来在的单位解体了,我们家由楚雄搬到了思茅地区的大山深处。我至今清楚的记得,我们走的那天,天气阴暗,天空中下着小雨。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停在我们家的楼下。没有人帮助我们搬家,就是我父亲自己和给我父亲开过车的一个师傅王书元王叔一起搬东西。
当车要开的时候,姐姐像疯了一样的哭着要跟一起我们走。王叔拼命的抱着她,不让她上车。妈妈也掉着泪,车渐行渐远,姐姐的哭声也渐渐地听不到了。母亲和我坐在车楼里,看着母亲默默的掉泪,我当时还小,体会还没有那么深。体会不到母亲的心里的苦涩。父亲自己坐在车厢里,我们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楚雄,一直到我退休后我重回云南时,有7、8个同学陪我专程到我曾经住过的大院看看,那里现在已经是一所大学的所在地,已经看不到大院当年的样子了。
到了思茅地区的景东县,一住又是3、4年。那个时候,我们家的生活也不像文革刚刚开始时的那样窘迫,相对来说日子也宽松了。但是,父母亲还要每天到林场的办公室去接受批斗触及灵魂,家里此时就留下我一个人了。哥哥和姐姐此时刚刚参加工作,一个在林场工作,一个在工厂学徒。我当时也就12岁左右,就在那个时候我学会了洗衣服、做饭。记得母亲在接受批斗前,把要做的米饭淘好米,告诉我放多少水,要做的菜也洗净切好,之后让我学着做。慢慢的我自己就开始学着做饭做菜了。直到现在我在家里也愿意做饭做菜。说实话,我会蒸馒头,擀面条、包包子和饺子,做菜更不用说了。现在我能够体会到困境中磨练人的含义。
我虽然有时候不愿回想起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但我也感谢那个年代教会我许多东西。
我们在山里住的地方离城里很远,离公路也很远。到山外需要下山,过条小河和把边江(澜沧江的支流)。江上就靠一根钢索拖曳利用江水的冲击来回渡船。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我自己过江,船刚刚靠岸,我拎起绳索跳上岸准备挂缆。不料由于浪急,把船突然拖了回去,我的手还没有松开绳索,一下子就被拽到江里。我根本就不会游泳,掉进水里就慌了,也真急了,反过身子就抓住船帮,好不容易的爬上船,就躺在那里不会动弹了。好一阵子缓过劲来,我又用船篙撑着到了岸边,跳上岸就不再管船能否靠岸了……
回到家里,妈妈看见我身上湿透了,就问怎么回事。我告诉她之后,妈妈就哭了,告诉我以后再也不准独自过江了。我在云南两次大难不死,都是落水。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怕水了,也就没有学会游泳。
父亲对我非常疼爱,在我的记忆中,他就打过我一次。也就是在山里居住的时候的事情。一次,一个朋友到我们家来串门,父亲特意让母亲做点饭招待同事。饭好时,我给叔叔盛饭,盛完之后我就势啃了饭勺一下。当时就感觉脑袋挨了一巴掌,回过头一看是父亲打了我。父亲当时说:不能那样做,这是没有礼貌的。打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这个规矩。唉,想再一次让父亲打我也没有机会了。
父亲是教过私塾的,他多次教育我们兄弟姐妹,要与人为善,做人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要学会付出。这些年我们家兄弟姐妹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父亲作为一个37年就入党的老革命,不仅仅是教育子女这么做,自己也从来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我们家兄弟姐妹7个,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和干部,甚至有两个哥哥姐姐还是下岗的。54年他就是行政级别9级,和他同一级别的许多老同志都升职了,甚至他的部下有部长有书记,但他从来不为此发一次牢骚。一直到他去世,他还是一个普通的领导干部。组织上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光阴荏苒,父亲离开我已经近30多年了,我时时想起父亲的教诲,想起从前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我不后悔自己现在的生活,不埋怨父亲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我们兄弟姐妹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平静的生活。我记得的仍然是父亲和蔼的笑容,不服输的性格和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这些年的经历告诉我,生活是不容易的,但是生活也会教育人,激励人。
2025年10月19日
【作者简介】:甄春延,原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退休干部,东北师大夜大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一生酷爱文学。
编辑制作:老革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