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工读”·名家启读计划之陈忠
《<山水诗里的济南>创作谈》在济南举办
王玉河

10月18日上午,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由济南市总工会主办,济南工人文化宫承办的“泉城工读”·名家启读计划之陈忠:《<山水诗里的济南>创作谈》,在文化宫一楼职工书屋成功举办,来自济南的作家黄鸿河、王玉河、路小曼、任延红、和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前,大家先参观了时代挑山工——济南劳模风采展览馆,通过文字、图片对济南劳模有了了解,他们爱岗敬业,发挥聪明才智,为济南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感人的事迹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又参观了济南职工书画获奖作品展,精美的作品,令人赞叹不已。

接着由中国作协会员,济南市市中区作协主席陈忠以《<山水诗里的济南>创作谈》为主题进行了交流。陈主席激动地说,《山水诗里的济南》即将出版,全书以“山对济南城”“静心听泉声”“荷开半城湖”三辑为脉络,呈现“济南潇洒似江南”的明丽,还原“岱宗直北玉函开”的雄浑,捕捉“人在丹青万幅中”的如画瞬间,聆听“翘首听泉静会心”的幽深时刻。

陈主席从古代诗人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写济南的山、泉、水、湖为背景进行了解读。特别解读了辛弃疾、李清照,他们都济南出生,没有写济南的诗歌。他特别解读了李清照写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写这首词时,她的父亲李格非当时受到排挤,写的是两层含义。一是喝酒,一是迷路。
陈主席解释说,请注意这个“误入”,本来是一个好人家的女孩子,误将身许配给宗室之弟,如今闹得有家不能回,李清照此时的家应该是她的夫家。迷路的地方岂止是一片湖塘?整个朝廷新党、旧党“争渡”不已,难怪惊起一片鸥鹭,她不知何去何从。这不是过分解读,此时此地的李清照还有幸福的闺情吗?北宋从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到靖康二年亡国南迁,五十七年间党争不休,耗尽国力,最甚时宋徽宗重用蔡京,竟禁止文人诗赋,“作诗者,杖五百”,李清照哪敢直言谴责?这样的曲笔记已经是十足的勇气了。
陈主席说,《山水诗里的济南》这本书有马兵、王川、钱欢青、山师大的顾广梅四位名家写了推荐语。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副刊部主任,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钱欢青的推荐语是:《山水诗里的济南》以充满温度和诗性的语言让我们“穿越”到过去,共鸣于“泉城自古是诗城”的倜傥风流,这也是群星璀璨的诗歌传统在一位当代诗人身上的精神回响。一种恒久的凝视,终将诗歌凝成澄澈的琥珀。
陈主席建议我们在写作品的时候要放开,要放出去,就像放风筝一样,要收回来。他说散文家王川老师的作品,就做到了放出去再收回来。写历史,要注意查找资料,最好到图书馆去查,有一些名家网上查,历史资料不准确。写作要沉稳点,不要求多求快。语言要具有诗性,不要资料堆积。写文章不要用过多资料,要有现场感,要有虚构。王川老师散文有许多合理的“虚构”元素,让你读起来感到很真实。文学作品可以虚构,写诗、写散文要注意人物,要根据人物形象来写。

他建议作家要写济南,要写出济南的美,写出山、泉水的特点。对泉城的热爱,要写出不一样的风景,要把济南宣传起来。大家要多写济南,济南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回报济南。文章要写的委婉、优美。要有想象力,散文语言要贴近生活。最好有现场感。

最后在交流环节,大家谈到了大明湖北岸的夏雨荷,有的认为外地人来看夏雨荷,能拉动济南的经济效益。有的建议在历下亭设立杜甫的塑像。大家都在为济南这座城市提一些合理性的建议,祝愿济南变得更加美丽、有温情。
这是一堂文学盛宴课,让我知道了古代诗人山水诗里的济南,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师资介绍
陈忠,中国作协会员,济南市市中区作协主席。出版个人诗文集《漂泊的钢琴》(获济南市政府首届“泉城文艺奖”文学创作奖)《青苔上的月光》(获济南市政府第四届“泉城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徐志摩与济南》《济南往事》(与魏新合著)《徐志摩:诗意之城安诗魂》,与刘溪主编《济南诗选(1917——2017)》《济南散文选(1949——2019)》、散文集《走读济南》《李攀龙:风雅长留白雪楼》《正午时分的布尔津》,并在《人民文学》《文艺报》《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等几十家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
本文作者简介
王玉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下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在《诗刊》《齐鲁晚报》《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出版诗集《我心中的歌》,散文合集《岁月如画》等,编著《青年作家作品精选》等9部,诗集荣获济南文学奖等40多次,入选书籍50余篇,传略收入《中国时代文艺家名典》等多部辞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