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述评‖杨振宁:跨越时代的科学丰碑与精神坐标
作者:张忠信
“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溘然长逝,享年103岁。消息传来,举世同悲,一颗科学巨星的陨落,让整个世界陷入沉痛的追思之中。
杨振宁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科学史诗,是一段矢志不渝的爱国传奇,更是一座照亮人类前行道路的精神灯塔。他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足以与爱因斯坦并肩而立;他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也可与王羲之相提并论;而他的情感经历,同样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先后与两位才貌双全的妻子携手走过人生不同阶段,尽显人生赢家的风采。
回顾杨振宁的科学征程,其成就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现代物理学的浩瀚苍穹。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打破了人们对微观世界传统认知的枷锁,改写了物理学的发展轨迹,于195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彼时年仅35岁的他,成为全球科学界的焦点,也让世界见证了华人智慧的无穷力量 。而他与罗伯特·米尔斯共同提出的“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更是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石,被视为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伟大理论,为后续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深远影响延续至今,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
除了在科学上的登峰造极,杨振宁在书法艺术领域同样展现出深厚的底蕴与独特的魅力。他的书法作品笔锋刚劲有力,线条流畅自如,既有传统书法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深刻理解,宛如王羲之笔下的墨宝般灵动飘逸,充满了艺术感染力。他以书法为载体,将科学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表达完美融合,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世人看到了科学巨匠在艺术领域的别样风采。
在情感生活中,杨振宁经历了两段令人瞩目的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出身名门,才貌出众,与杨振宁在生活与事业上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许多风雨兼程的岁月,共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生乐章。而他与翁帆的结合,虽因54岁的年龄差距,在2004年公布时引发轩然大波,网上更是传出“二八新娘八二郎,白发苍苍对红妆”的调侃之语,这段“爷孙恋”似乎挑战了国人传统的婚姻观念。然而,二十一年来,翁帆始终不离不弃,陪伴在杨振宁身边,他们用相互理解、相互陪伴的实际行动,回应了外界的种种质疑与流言蜚语,向世人诠释了爱情的真谛——真正的爱情可以跨越年龄的鸿沟,无关世俗的眼光,只关乎两颗相互吸引、相互珍视的心 。
杨振宁的一生,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年少时,他在战火纷飞中踏上求学之路,怀揣着科学救国的梦想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功成名就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归祖国怀抱,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和教育事业。他亲自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以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点燃了莘莘学子对科学的热爱之火;他积极投身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呕心沥血;他还利用自己在国际科学界的崇高威望,为中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牵线搭桥,推动中国科研事业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
他的精神,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什么是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什么是对人生的热爱与担当。他是科学的巨擘,是艺术的探索者,是爱情的坚守者,更是爱国的赤子。他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们不断奋进、追求卓越的强大动力。
如今,杨振宁先生虽已离去,但他的科学成就、艺术风采、人格魅力和爱国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以杨振宁先生为榜样,在各自的领域中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