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高随笔二篇
赣东门户,通衢之要。江南重镇,富庶之邦。辟此广场,奇构独创。立意新颖,天下无双。
广场嘉名,荆公文化。继先贤青史留芳,励后昆豪气鹰扬。此广场者,东牵龙山河,西挽千子湖。面向吉和宝塔,背藏幸福水库。中心太阳主雕塑,聚天地灵气,凝日月精光。南面俊杰雕像,世间圣贤芬芳。安石正气凛然,舒同儒雅坦荡。南英博学多才,伯宗华夏栋梁。正北面六块文化墙,有东乡风光浮雕,乃斯域立体县志,坐北朝南,大观泱泱。
物存人念,誉在民间。广场倚恃巍峨行政中心,恰应天圆地方之象。阴阳互补,亦柔亦刚。启人悟道,导人奇想。踯躅其间,神清气爽。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晨光初露,生机昂扬。月兔东升,华灯齐放。杨柳依依,碧波荡漾。喷泉冲天,引人凝望。千种风情,恍若苏杭。
庚寅金虎小暑,广场宣告竣工。雨过天晴,万祥云集。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铭曰:荆公文化广场,展示靓丽东乡。看我龙山儿女,阔步奔向小康。践行科学发展,清风和谐隆昌。融入鄱湖生态,革故鼎新图强。立天地以德政,揽风云而翱翔。舒同桑梓展新貌,荆公故里耀宏章!
红光者,东乡东南边陲也。此地三县交界处,文化底蕴极深厚。自宋至清,5人考取进士,10人中举。尤以状元吴伯宗、 诗佛吴嵩梁为众人津津乐道,是以为记。
吴公伯宗,乃新田人。天文学家,天赋聪颖。名祐字行世,气度甚雄伟。玉光剑气,连中三元。明太祖朱元璋,钦点开科状元,授任礼部员外郎。其时吴公,年三十八。
公刚直不阿,斗佞相奸臣。博学多才,铁骨丹心。得罪权贵,贬谪凤阳。皇上察觉,召其回朝。出使越南,不辱使命,得四驯象归,任国子监助教,复改任翰林典籍。皇上两次提携,吴公坚辞不受。故贬其为金县教谕。毕竟难割舍,复召回任翰林院检讨,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助皇帝阅读奏章,处理并起草文书,顾问应对。洪武十六年冬,因弟吴仲实替三河知县荐举不实受株连,降职翰林院检讨。次年四月,触犯龙颜,贬往云南,暴卒于途,享年51岁。太子哀吴公不幸,令其家护丧归葬。伯宗状元无子,身后囊空如洗,赖妻龚氏勉力,灵柩方得返里。
吴公清廉,务实为国。编纂《大明日历》,著作《南宫集》《使交集》《成均集》《玉堂集》,已散佚。现存《荣进集》,版本有二。与回回大师同译《回回历》《经纬度》《天文》等著作,至今仍为兄弟民族所沿用。伯宗散文,风格鲜明,言简意赅,说理透彻。《四库全书总目》赞之:“诗文皆雍容典雅,有开国之规模。”
吴君嵩梁,生于新田。字子山,号兰雪,晚号澈翁,别号莲花博士、石溪老渔。
公有佛缘,颇具异才。时年不到二十岁,诗稿竟达数百首。素怀经世之志,希图有所奋进。弱冠随兄长入京都,科举考试屡次落第。在京浮沉二十载,终老博得一冷官。担任黔西知州,直言得罪上司。贬至长寨司马,不久即复原职。道光十四年,卒于黔西知州任上。
嵩梁诗才盖世,悲天悯人。文词书画,造诣甚深,然为诗名所掩。其书学苏、米,画从汪梅鼎写兰,出笔即秀逸。其妻蒋薇、妹素云、千金吴萱皆画家,小女吴芸华乃诗人,可谓一门风雅。化羽成鹤,落根为莲。诗以言志,意境悠远。朝鲜使臣得其诗,誉为诗佛,筑龛以供之。琉球陪臣向邦正,学成归国,奉使来朝者,皆以得其诗为荣。其诗以杜甫为宗,吸唐宋名家精华,深得大才子袁枚赏识,与乾嘉间著名诗人黄景仁并称“一时之二杰”。公自25岁始,先后执教东山、信江、兴鲁、鹅湖、白鹿洞五大著名书院,出任黔西知州时捐俸禄创办阳明及玉屏两大书院,传道解惑,培育正德,桃李满园。
嵩梁一生坎坷,始终百折不挠。情趣高雅,洁身自好,遍游名山大川,著有《香苏山馆全集》《庐山纪游诗集》《麻姑八咏》等18部著作计180卷。赞曰:酷爱莲花又爱山,罗浮庐阜浩歌还。欲知道妙无穷处,只在光风霁月间。
杨金高:中外诗人注册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会员,抚州市东乡区作家协会顾问、区委宣传部退休干部,1965年9月出生。曾任北京《报告文学》杂志特聘作家、《江西日报》特约通讯员,《抚州日报》首批特约记者。自1983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有700多篇(首)约80多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作家》《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人才报》等近百家报刊,并入选20余种选本。著有《龙山行吟》《东乡之光》《赤子心歌》《金高读书》《杨金高散文随笔选》。有作品在全国征文赛中获奖,在《中外诗人》多次发表个人作品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