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画坛,能以独创艺术样式形成鲜明品牌辨识度,并实现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同频共振的艺术家并不多见。王阔海先生及其开创的新汉画艺术,无疑是其中极具研究价值的案例之一。从 1989 年《日月星辰》入选全国美展崭露头角,到 2018 年新汉画技法斩获国家发明专利,再到成为网络拍卖领域的 “现象级” 存在,王阔海用三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一般艺术家到 “新汉画” 艺术品牌创始人的跨越。这种跨越并非偶然的市场运作结果,而是建立在技法创新、价值坚守与时代适配基础上的系统性品牌构建,为当代艺术品牌的成长提供了深刻启示。
一、品牌基因:从传统根脉中萃取的独创标识
艺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始于独特的视觉标识与美学基因。王阔海先生新汉画品牌的根基,在于其对汉文化精神的当代转译,形成了“一眼可辨”的艺术语言体系,这种辨识度正是品牌成立的首要前提。
(一)技法专利:品牌的硬核技术壁垒
2018年,王阔海先生的“中国画新汉画技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成为建国以来中国画技法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这一专利并非形式化的技术包装,而是其三十年技法探索的结晶,构成了新汉画品牌最坚实的技术壁垒。传统汉画像石以刀为笔,在砖石上镌刻历史图景,虽气势雄浑却囿于材质限制,缺乏笔墨的灵动意趣;而传统文人画虽笔墨精妙,却多聚焦于山水花鸟,少见汉画那般的雄浑气象。王阔海的突破在于“以笔代刀”,将汉画像石的浮雕质感与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进行了基因重组。
他创造性地融合了汉砖、汉瓦、金石的斑驳肌理与没骨画法的氤氲意境,在冲墨冲色间营造出“似有若无、玄之又玄”的视觉效果。这种技法并非简单的形式嫁接,而是对传统资源的深度萃取:从汉画像石中提炼构图的张力,从唐三彩中汲取色彩的厚重,从剪纸皮影中借鉴造型的概括,最终通过水墨的晕染实现有机融合。如《古汉画印象》中,车马出行的雄强姿态保留了汉画的刚健,而水墨的朦胧感又赋予作品当代审美意趣,这种“古意新境”的视觉效果,成为新汉画品牌最鲜明的技术标签。
(二)精神内核:品牌的文化价值锚点
真正的艺术品牌必然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精神,这是其能够跨越时空的核心密码。王阔海先生将新汉画的精神内核锚定于“大汉雄风”,这种选择既呼应了传统文脉,又契合了当代民族文化自信的需求,为其艺术品牌注入了深厚的精神价值。
汉代文化以“博大雄浑、雄强奔放”为特质,这种精神在汉画像石的车马、宴饮、征战图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王阔海先生对这种精神的继承并非简单的题材复刻,而是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内在气质。他的作品无论题材大小,都透着一股沉雄豪迈的气势:《岳飞抗金图》中战马的奔腾姿态、《飞夺泸定桥》中红军的刚毅神情、《游猎图》中猎手的矫健身姿,都延续了汉画“壮美”的美学传统。有名家评价其作品如“借汉代之杯斝,满斟个性化的美酒”,恰如其分地指出了这种精神传承的创造性——以汉文化为精神母体,注入当代人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共鸣,使新汉画品牌超越了技法层面,成为承载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著名评论家邵大箴先生评价:“王阔海先生的新汉画是中国画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多元延伸:品牌的题材生态构建
单一题材难以支撑品牌的长久生命力,王阔海先生在坚守新汉画核心风格的同时,构建了多元的题材生态,既巩固了其艺术品牌的辨识度,又拓展了受众边界。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三大板块:以汉画元素为核心的历史与现实题材、以十二生肖为代表的动物画系列、以及融入汉画意趣的山水花鸟作品。
历史与现实题材是新汉画品牌的“压舱石”,从早期的《土枪土炮》《峥嵘岁月》到后来的《飞夺泸定桥》,王阔海始终以笔墨记录时代、致敬英雄,这些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奠定了品牌的学术地位。动物画系列则成为其品牌的“流量入口”,其笔下的十二生肖兼具写实精度与写意韵味,被评论界认为“超越前人”——“丑牛敦实舐犊,犹过李可染;寅虎雄壮威风,笔墨超张善孖”,这种对传统题材的突破性演绎,让高端艺术走进了大众视野。而山水花鸟作品则展现了其艺术品牌的“文人底蕴”,将汉画的雄浑与文人画的清雅融为一体,如《踏雪寻梅》在水墨氤氲中透着古雅书卷气,进一步丰富了其艺术品牌的美学层次。
二、品牌成长:学术与市场的双向赋能之路
艺术品牌的成长并非孤立的自我迭代,而是在学术认可与市场检验的互动中不断成熟。王阔海先生的品牌构建之路,呈现出“学术立根、市场拓土、公益铸魂”的三维成长模式,实现了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一)学术背书:品牌高度的奠定与巩固
学术认可是艺术品牌建立公信力的关键。王阔海先生始终将学术探索放在首位,通过理论建构与展览传播,为新汉画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1995年和2007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两次个人画展,成为其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2004年,“王阔海先生新汉画艺术学术研讨会”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肯定其“为中国画发展开辟了新路”,这次研讨会标志着新汉画从个人探索上升为具有学术价值的艺术样式。
更重要的是,王阔海先生构建了系统的艺术理论体系,为品牌提供了“可被解读”的学术支撑。他提出“中国画素描四要素”,主张“以线为主、明确结构、线面结合、塑造形体”,解决了中西绘画融合的核心难题;又总结出“水墨六性”理论,将水性、纸性、笔性、墨性、色性统一于“心性”的统领之下,深化了传统笔墨理论的当代内涵。这种“创作+理论”的双轮驱动,使新汉画品牌不仅有“形”,更有“神”,得到了美术界的广泛认可——从何海霞、黄胄等恩师的指导提携,到邵大箴、石齐等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学术领域的持续背书,让新汉画艺术品牌始终保持着高端定位。
(二)市场突围:网络时代的品牌传播革命
在艺术市场转型期,许多传统艺术家面临“价格虚高、流通不畅”的困境,而王阔海先生却通过拥抱网络拍卖,实现了品牌传播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王阔海现象”。这种选择并非被动适应,而是基于对时代趋势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艺术品牌的市场智慧。
2015年前后,网络拍卖逐渐兴起,成为传统画廊、拍卖行之外的“第四种模式”。当多数一线画家对网络拍卖持观望甚至抵触态度时,王阔海先生果断与网络平台合作,以“零起拍、无底价”的方式接受市场检验。这种“裸拍”看似冒险,实则精准把握了大众收藏时代的核心逻辑——“让作品说话”。其新汉画作品因独特性成为竞拍焦点,1平尺多的作品曾拍出2.5万元高价;2012年,《秦时明月汉时关》以63万元成交,《踏雪寻梅》更是拍出78万元;即便是书法作品,也多次在荣宝斋等平台实现高价成交。
网络拍卖不仅为其艺术品牌带来了市场收益,更完成了受众的精准触达。不同于传统礼品画市场的“圈层传播”,网络平台让新汉画走进了普通藏家群体,形成了“大众追捧、专家认可”的良性循环。王阔海先生提出的“是英雄是好汉,请到网上拍拍看”的口号,既是对自身作品的自信,更是对品牌传播模式的革新——通过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新汉画品牌的价值得到了最真实的验证,也奠定了其在当代书画市场的标杆地位。
(三)公益实践:品牌温度的塑造与传递
艺术品牌的终极价值在于其社会影响力,王阔海先生始终将“艺术为大众服务”作为创作宗旨,通过公益实践为品牌注入温暖的人文底色,实现了品牌价值的升华。早在2001年,他便与同仁向沂蒙老区济困助学基金会捐款60万元,用艺术回报社会;2017年,在“艺术教育走进贫困乡村公益行”活动中,其《毛驴图》以18.8万元拍卖成交,善款全部用于公益事业;2020年疫情期间,他创作的抗疫速写在各大主流媒体发表,以艺术传递抗疫力量。2023年河南郑州发生水灾后,王阔海先生在厦门通过网拍捐赠23万人民币。
这些公益实践并非孤立的善举,而是与品牌的核心价值一脉相承。新汉画所承载的“大汉雄风”,本质上是一种自强不息、心怀天下的民族精神,而公益行动正是这种精神的当代实践。从为亚运会捐赠《九雄图》,到为军事博物馆创作历史题材巨作,再到公益义拍助力扶贫助学,王阔海先生的创作始终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这种“心怀家国、情系大众”的创作态度,让新汉画品牌超越了单纯的艺术符号,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化品牌。
三、品牌格局:从个人风格到文化IP的跨越
真正成熟的艺术品牌,必然会从个人创作延伸为可被传承、可被推广的文化IP。王阔海先生通过机构建设、国际传播与人才培育,不断拓展新汉画品牌的格局,使其从个人艺术风格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一)机构承载:品牌的实体化与传承保障
为让新汉画艺术得以系统传承,王阔海先生推动建立了一系列专业机构,为品牌提供了实体化的承载平台。2015年,“王阔海新汉画艺术馆”在北京琉璃厂揭牌成立,长期陈列其代表作品,成为展示新汉画艺术的重要窗口;2019年,第二座新汉画艺术馆在山东滕州汉画馆落成,实现了新汉画与汉文化发源地的深度连接。这两座艺术馆不仅是作品展示空间,更是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基地,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让新汉画艺术得以薪火相传。
此外,王阔海先生还主导创刊《汉画艺术研究报》,推动成立汉画艺术研究院并担任院长,今年上半年,成立了中国新汉画学派艺术沙龙,从者如流,近八百人参与,高手如林,一致推举王阔海先生为学派学术论文委员会主席,通过网络宣传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了“创作-研究-传播”的完整艺术生态链。这种机构化运作,使新汉画艺术品牌摆脱了对艺术家个人的依赖,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为其艺术品牌的长久生命力提供了保障。
(二)国际传播:品牌的全球化表达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维度。王阔海先生积极推动新汉画艺术品牌走向世界,通过学术交流与作品展示,让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创新获得了国际认可。2019年,他率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赴美国学术交流,在哈佛大学主讲“新汉画的继承与创新”,作品在纽约高端画廊展出,引发海外关注;同年,在世界领袖访华代表团欢迎晚宴上,他向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赠送新汉画作品,以艺术为桥梁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新汉画之所以能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在于其找到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契合点。汉画艺术本身就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密码,而王阔海的创新使其呈现出当代审美特质——这种“既有东方根脉,又具现代张力”的艺术语言,打破了文化国际传播的壁垒。正如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所言,“他的东西并不比毕加索差”,这种自信源于新汉画品牌的独特价值——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三)行业引领:品牌的示范效应与生态构建
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主席,王阔海先生不仅专注于个人创作,更以品牌影响力引领行业发展,构建了良性的艺术生态。他先后带领协会举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展”“迎接党的十九大书画邀请展”等重大活动,将新汉画的创作理念融入行业实践,推动当代书画艺术贴近时代、服务人民。
更重要的是,新汉画艺术品牌的成功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成长路径:在继承传统方面,它证明了“以古求新”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方向,不必一味盲从西方;在市场探索方面,它展示了网络时代艺术品牌“公开透明、贴近大众”的传播之道;在价值追求方面,它践行了“学术与市场并重、艺术与公益同行”的品牌理念。这种示范效应,使新汉画品牌超越了个体艺术成就,成为推动当代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品牌启示:当代艺术品牌的构建逻辑与价值追求
王阔海先生新汉画艺术品牌的成长历程,蕴含着当代艺术品牌构建的普遍规律,为有志于建立个人艺术品牌的创作者提供了深刻启示。
(一)坚守独创: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差异化
在同质化严重的艺术市场,差异化是品牌立足的根本。王阔海先生的成功首先在于其“十年磨一剑”的独创精神——从1985年就读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到1987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名家,再到三十余年深耕汉画创新,他始终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独创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建立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对时代的敏锐感知之上,最终形成了“新汉画”这一不可复制的品牌标识。这启示我们,艺术品牌的构建必须拒绝跟风模仿,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找到独特的表达路径。
(二)平衡共生: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良性互动
学术与市场的关系是艺术品牌绕不开的命题,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赋能。王阔海的实践证明,学术价值是艺术品牌的“灵魂”,没有学术支撑的市场热度终将昙花一现;而市场价值是艺术品牌的“羽翼”,没有市场传播的学术成果难以产生广泛影响。他通过学术研讨会、理论著述奠定品牌高度,通过网络拍卖、公益义拍拓展品牌广度,形成了“学术引领市场、市场反哺学术”的良性循环。这提醒当代艺术家,既要沉心钻研艺术本体,又要正视市场规律,在二者的平衡中实现品牌的可持续成长。
(三)扎根时代:品牌的生命力在于与社会共振
艺术品牌的价值最终要在社会语境中得到体现,脱离时代的艺术难以产生持久影响力。王阔海先生的创作始终与时代同频:改革开放初期,他以《土枪土炮》记录历史记忆;新时代,他以《飞夺泸定桥》致敬英雄精神;疫情期间,他以速写传递人间温情。这种“以笔墨书写时代”的创作态度,让新汉画品牌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艺术品牌必须扎根时代土壤,回应社会关切,在与大众的情感共鸣中实现价值升华。
(四)开放包容:品牌的格局在于多元融合与传播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时代,艺术品牌的构建需要开放的视野与包容的心态。王阔海先生既深耕汉画传统,又借鉴油画、浮雕等多元艺术形式;既重视美术馆、拍卖行等传统平台,又拥抱网络拍卖等新兴渠道;既立足本土文化,又积极推动国际传播。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新汉画品牌不断突破边界,实现了从个人风格到文化 IP 的跨越。这提醒我们,当代艺术品牌必须打破圈层壁垒,以多元融合的创作与多渠道的传播,拓展品牌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结语
王阔海先生新汉画艺术品牌的构建,是一部传统文脉的当代觉醒史,也是一曲艺术与时代的共鸣曲。他以汉画为根,以笔墨为媒,以时代为镜,不仅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更建立了一个“技法有专利、学术有支撑、市场有认可、社会有温度”的艺术品牌范本。从中国美术馆的首次个展到哈佛大学的学术演讲,从网络拍卖的“现象级”表现到两座艺术馆的相继落成,新汉画品牌的每一步成长,都印证着一个真理:真正的艺术品牌,必然是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体、学术与市场的平衡器、个人与社会的连接点。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王阔海先生的实践为当代艺术品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唯有坚守独创精神、平衡学术与市场、扎根时代土壤、秉持开放视野,才能让艺术品牌真正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成为承载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符号。而新汉画艺术品牌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它所彰显的“铸汉魂于笔墨,立品牌于时代”的理念,必将激励更多当代艺术家在传承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传承中华文化、推动艺术创新、服务社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世界呈现更具东方魅力与时代活力的中国艺术品牌新形象。
艺术家简介:王阔海(原名王克海),1952年出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视台《大型高端人物访谈》栏目艺术顾问,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清华、人大、荣宝斋画院高级研究生导师。
作者简介:肖二喜,曾用名萧二喜,字祥念,号艺品堂主人。资深媒体人和书画经纪人。历任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社事业发展部副主任,杂文报社长,现为中国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艺术品牌网总编辑、燕南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企业家联谊会副秘书长。2022年被中国品牌节组委会评为中国十大品牌专家,擅长艺术品牌化(为艺术家打造品牌)和品牌艺术化(将企业品牌进行艺术化升级)!欢迎各界朋友来中国书画院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