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物语:
在风雨与澄明间
文/李咸化(山东济南)
晨起推窗,清凉的秋风裹挟着湿意撞进怀里,窗台上的水珠正顺着玻璃蜿蜒,在窗框上洇出浅褐色的痕,像时光悄悄写下的注脚。蓦然惊觉,挥手之间,又是一年万物收敛、归于沉静的深秋了。
这深秋的到来总带着奇妙的双重性。它可以是檐角漏下的雨丝,悄无声息濡湿阶前青苔,让墙根的野菊在凉意里悄悄舒展瓣蕊;也可以是旷野掠过的雁阵,翅尖裁开流云时,便带着声势浩大的秋意,将天地间的色彩一并改写。楼下的枫叶不知何时已红透枝桠,风过处,一团团火焰在枝头摇曳,偏有几片耐不住性子,打着旋儿落在积着水的路面,竟染红了一小汪清亮。不远处的银杏更不必说,满树金黄铺得张扬,阳光穿过枝叶时,碎金般的光点在地上跳着,恍惚间让人忘了这原是万物将息的时节。
只是今年的秋,总裹着层化不开的潮意,叫人心里沉甸甸的。雨一场接一场,起初是淅淅沥沥的毛毛细雨,像筛子筛过的银粉,落在哪都轻轻巧巧;后来便成了连绵的中雨,织成灰蒙蒙的帘,有时竟淅淅沥沥下整夜。清晨推窗,远山隐在白茫茫的雾气里,近处的田埂泡在浑浊的水洼中,连空气都带着股潮湿的土腥气。远处的玉米地最是触目,那片本该在霜降前颗粒归仓的庄稼,此刻歪歪斜斜伏在泥里,饱满的穗子浸了水,沉甸甸坠着,有的已泛出霉斑,在阴雨天里透出股腐败的气息,像被辜负的期盼。
"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这样的秋。"田间劳作的老人望着水洼叹气时,我总想起老秦。2006年内退后,我曾与人合伙在周村、淄川、惠民包地,种植从台湾引进的"水果玉米",一年两季的耕耘让我对这作物有了特殊的亲近。那时在农产品交流会上认识的禹城农户老秦,承包着上百亩地,能在山东种出一年二茬三茬的玉米,还培育出好几种良种,是圈子里出了名的"玉米通"。今秋雨势连绵时,我特意绕路去禹城看望他。
跟着老秦往地里走,脚下的土路早成了泥沼,没走几步,鞋上便裹了厚厚的泥巴,每抬一步都像拖着块铅。玉米秆东倒西歪地斜插在泥里,有的连根拔起,白嫩嫩的根须上沾着黑褐色的湿土,像被委屈地拽出了家。老秦弯腰扶起一棵还勉强立着的,剥开外层苞叶,里面的玉米粒已有些发胀,指尖碰上去软乎乎的,不复往日的坚实。"这样的,打下来也存不住。"他轻轻合拢苞叶,动作里带着点小心翼翼,"晾不干,过几天就该发芽了。今年的收成就这样了,一半得烂在地里。"说这话时,他脸上倒没太多怨怼。直起身时,顺手把旁边几棵歪得厉害的也扶了扶,用脚把根部的泥土踩实些。"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它们倒着。"他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在秋风里舒展开,像田埂上被雨水冲刷过的沟壑,"庄稼人嘛,靠天吃饭,就得认天的理。春天播了种,夏天浇了水,秋天成什么样,都是老天爷给的。收得多,就多吃几口;收得少,就省着点过。"
那天傍晚雨总算停了。老秦家的烟囱先冒出了烟,接着便见他带着全家三代十来口人往地里去,镰刀、麻袋在肩头晃悠。"能抢多少是多少。"远远望去,玉米地像片被揉皱的黄绸子,他们的身影在里面起起伏伏,倒像是在泥泞里打捞什么。后来才知道,他们把还能晒粒的玉米穗全摘了回来,摊在堂屋地上,生了好几个煤炉,日夜不歇地烘着。"多烘出一斤,明年的种子就多一分指望。"老秦的儿媳一边添煤一边说,脸上沾着煤灰,眼睛却亮得很,像落了星子。…
这场连绵的秋雨,让今年的深秋添了几分沉重,却也让人看清了岁月的另一种模样。秋阳能染红枫叶、染黄银杏,让天地一派绚烂;秋雨也能浇透田垄、打湿希望,让丰收的期盼打折扣。可万物依然循着时节的轨迹,枫叶照红,银杏照黄,就连被雨水浸泡的玉米,也在尽力完成最后的生命历程,哪怕要在泥泞里腐烂,也会化作来年的养分。
人这一辈子,不也如此么?总有顺遂的日子,像晴朗秋日的阳光,暖暖地铺在身上,连呼吸都带着甜;也总有不期而遇的风雨,像今年的秋雨,打湿了期盼,模糊了前路。可老秦说的"认天的理",从不是认命的消极。那是在失去时坦然弯腰,把倒下的玉米扶一扶;是在缺憾里睁亮眼,从泥泞里抢回能烘的种子;是懂得风雨与晴朗本就是岁月的两面,接受了,才能在起落间寻得继续前行的力量。
暮色渐浓时,农家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混着煤炉的烟火气,在清冽的秋空里慢慢散开,竟织成层温柔的纱。远处的天空渐渐放晴,露出一角淡淡的蓝,月亮悄悄爬上来,比往日更显清冷,却也更明亮,仿佛能照见人心底的角落—那里藏着未说出口的叹息,更藏着不肯熄灭的念想。
这深秋的物语,原是写在得失之间的。我们留不住掠过的雁阵,却能记住翅尖划开的流云;左右不了连绵的秋雨,却能像老秦一家那样,在雨停后弯腰扶起倒下的玉米。檐角的水珠还在滴落,玉米地的泥泞尚未干透,但明天太阳升起时,总会有人踩着湿土,盘算着小麦的播种、明年的春耕。
这大概就是岁月的馈赠吧——让我们在万物收敛的深秋里,收获一颗澄明的心。懂得失去从不是终点,腐烂的玉米会滋养土地,错过的丰收会教会坚韧;缺憾里自有它的圆满,就像雨后的月亮,虽带着清冷,却比往日更亮。带着这份感悟走向往后的季节,脚步自会安稳,内心自会从容。毕竟生活从不是坦途,但坦然走过风雨的人,总会在泥泞里踩出属于自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