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不散的军魂》
曾祥文 遗作

【按语】亲爱的战友们,岁月列车疾驰,军旅并肩的时光,早已是我们生命里最滚烫的篇章。今日,我怀着崇敬与深切怀念,将曾祥文战友的生前佳作推荐给大家。
祥文战友以赤子之心落墨,写下我们的共同记忆:有5月华北平原战友相聚的欢歌,有对峥嵘岁月的回望,有对牺牲烈士的追思,也有故地换新颜的感慨。字里行间,全是我们的青春热血,全是浓得化不开的战友情——这不仅是他的文字,更是我们全体战友的集体烙印。
我与祥文相识五十余载。他1948年生于广西柳州,1965年入伍,1982年转业返乡。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同在铁道兵67团政治处:他在组织股,我在宣传股;后来又先后在四连任副指导员。惜因工作调动、转业别离,一别便是三十年,直至2017年他赴福建探友,我们才再续兄弟缘。
“青山在,人未老,我们还会再相邀!”这是祥文在《相逢是首歌》里的结语。如今再读,泪水难抑——他已化作星辰远去,那句满怀期盼的邀约,成了永远无法兑现的约定。唯愿这篇文字,能让我们再忆军旅、再叙友情,让不散的军魂,随岁月长流。
——铁十四师 黄宗洪

不散的军魂
曾祥文
引子:
有一种情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体会;
有一种情感,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
有一种情感,拥有的人一生都会珍惜;
这就是战友情!
5月的华北平原,气候宜人。在这风和日丽的季节,来自三个直辖市、15个省份的原铁道兵第六十七团老战士一行61人和20位曾经的军嫂,于5月18日至22日相约来到他们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河北省高碑店市,共同回忆当年从军路上的峥嵘岁月;探访昔日战斗过的地方;共话分别后的工作和生活。
相逢是首歌
他们原相约5月18日在高碑店市报到,可是战友们見面心切,半数战友17日就早早来到了高碑店市。个别战友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又不是很好,便出现了子陪父来,妻随夫到的感人镜头。
17、18日,高碑店市鹏达宾馆从大堂到客房,从电梯间到餐厅 ,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声,久别重逢的战友相互握手、拥抱,热泪滚滚流下来,是那样的激动;大家嘘寒问暖,问个没完,是那么的亲切;夜深人静,大家忘了一天的舟车劳顿,还在漫言细语说不完 ,是那样的情深。你我说着过往 拍着胸膛,如同看到彼此在部队時的模样。分别三十多年的思念,牵挂的闸门一经打开,如奔腾的江河川流不息。……
忘不了军旅生涯的峥嵘岁月
19日,在原六十七团兵改工后的中铁十八局四处会议室,正式拉开了这次聚会的帷幕。在坐的战友在部队時正值青春年华,个个英姿飒爽,如今人人都已成为古来稀的老人.。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颜,却抹不去他们对军旅生涯的记忆。回忆部队生活,大家还像当年那样慷慨激昂,眉飞舞色。他们忘不了第一次站岗的情形,忘不了第一次夜间紧急集合出的洋相,忘不了第一次点燃导火索的体会,忘不了第一次实弹射击的成绩....
大家在发言中,更忘不了感恩部队当年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在坐的战友中许多回到地方后都走上了县、处级,地、厅级重要的领导岗位。当他们在谈及自己的成长時,都会异口同声说“是在部队打下的基础,是部队教育的结果。”重庆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徐永沛战友,在发言中连用了3个感谢:感谢这次聚会召集人让我魂牵梦绕的愿望成为现实;感谢部队的艰苦生活让我得到了锻炼;感谢部队当年对我的培养和教育,让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福建省厦门市老干部局原局长黄宗洪战友在发言中说:“高碑店永远在我心中;铁道兵精神永远在我心中;风雨同舟的战友们永远在我心中。”江西省新余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邱金德说“我一个农家子弟,如果不当兵不会有我的今天。我要感谢部队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感谢战友们对我的帮助。”
许多战友们在发言中说道,在社会转型大变革中,我们能不被金钱所诱惑,不受社会上不良风气所腐蚀,是因为当年部队的教育在我们心中筑起了一道厚实的防火墙,是部队优良传统长期在我们心中发酵的作用。
互诉衷肠
座谈会上,邱金德战友的夫人钟兰英也作了发言。她说昨天看到你们久别重逢相拥而抱,今天又听到了你们深情的回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真正的男儿你们选择了军旅,我们痴心的女儿才苦苦相依。我们当初就明白,嫁给军人就意味着寂寞,意味着两地分居,意味着两个人的家务活要由一个人承担。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军人的奉献,哪会有国家的太平。所以,借这个机会我建议大家给在坐的曾经的军嫂鼓鼓掌,感谢她们当年对部队的支持。她的一席话,赢得了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
20日 ,在去往王安镇途中的车上,庹德胜战友的夫人唐芳英发言说:经过部队锻炼过来的人,个个都是好样的。我丈夫庹德胜虽然不善言语 ,但他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累,在部队多次立功,在家里他也是重活脏活搶着干,我为当初能嫁给一个军人感到自豪。我要感谢部队为我培养了这么一名优秀的丈夫。她们俩人的发言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众战友的心里泛起一阵阵涟漪 ,多年来想对妻子说而未说出口的话脱口而出。黄宗洪、王峰安、廖万才在发言中说:我们在部队艰苦,其实她们在家里比我们更辛苦。她们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服伺老人、教育小孩。她们有苦强忍着,有泪不在我们面前流,总是用微笑来安慰我们。正是有了他们默默无闻,日复一日无私的奉献,我们才能心无旁鹜的把青春洒给军营。我们一辈子都不应忘记她们当年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一辈子都不应忘记她们对家庭的奉献。
受这些同志发言的感染,我们队伍中的小诗人李祥福战友当即赋诗一首:辣妹大方夸夫君,触动兵哥爱妻心。平日爱字难出口, 今天把妻夸不停.。当年当兵难顾家,育儿孝亲妻独撑。如今退休把家还,理应补偿抚妻心。二奶小三决不碰,断绝欲念守安份。如有违背甘受罚,家法侍候不留情!这次战友聚会成了妻夸夫,夫抚妻的表心会。
墓碑前祭奠烈士战友
20日下午,大家来到了六十七团修建的易县玉山铺烈士陵园,举行壮重的祭奠活动。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大门两边用汉白玉雕刻着毛主席的手书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诗句。这里长眠着六十七团为修筑京原线铁路而牺牲的四十三位官兵。黄宗洪战友身着黑色西服,表情壮重代表大家致词:青山埋忠骨,碧血染军旗,烈士们为了祖国的国防建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虽然长眠在九泉之下,但他们的精神将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大家怀着沉痛和崇敬的心情,缓缓走进陵园,目睹着一座座园椎形的陵墓,一块块黑色的大理石墓碑,内心顿起五味杂感。这些烈士战友有的是与他们同乡,同一天入伍,有的是与他们同一个连队,曾经朝夕相处。他们牺牲时有的还不满20岁,他们本应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本应有一个幸福的家,但他们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牺牲时的那年那月。他们的家人亲属有的至今都不知道他们的遗骸在何方 ,墓碑是朝东还是朝南。如今,他们长眠在这茫茫的大山中,身边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伴随烈士们的只有荆棘、寒风和野草...…大家轻轻地拂去墓碑上的尘土,拔去墓边的杂草,献上一束刚采摘的鲜花,以表达对烈士们的哀思。
旧貌换新颜
这次聚会,大家还回访了战斗多年的涞水县紫石口、涞源县王安镇、隆化县四道营。紫石口,是六十七团团部和汽车连、修理连、卫生队、团仓库1965年至1969年的所在地,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如今这里交通四通八达,有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别墅成排,遍布购物大商场,大型游乐场,变成了闻名全国的野山坡度假风景区。
涞源县王安镇,是六十七团团部1970年至1973年所在地。当年部队建的王安镇火车站依然如初,只是不营业了,有乘车者上了车再购票.。司令部、后勤处的办公室和宿舍已被拆除,在原址按原样重盖了新房。团首长、政治处的办公室、宿舍依然保持完好,只是陈旧了许多。当時这里人欢马叫,车来人往,如今冷冷清清,让我们几许感慨!
[图片]
隆化县四道营,是六十七团团部1974年至1981年所在地,也是我脱下军装转业离开部队的地方。原来从隆化县城到四道营是部队修的一条便道土路,如今标准的高速公路绕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整个村庄旧房全被红砖、红瓦新农舍所代替,成为了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我们为故地旧貌换新颜而高兴.
欢乐的時候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何况是短短的五天時间。大家余兴未尽 ,23日又要依依不舍挥手告别了。
青山在,人未老,我们还会再相邀!


相聚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责编:槛外人 2025-10-17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