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的“文书”这个行政职务名称去理解和认 识“文法”与“书法”的关系(随笔)
文/窦维博(甘肃)
近期,个别网络“书法大V”在“怼”一个爱好书法的小孩——李明。他因为毛笔字写的好突然火了,据说还被央视和人民日报报道,并上了节目。
然后“遭到”个别网络书法大咖们的恶怼,说什么李明的字不叫“书法”,属于“江湖体”,甚至充斥着“邪气”等等。
反正,用词用语近乎“深恶痛绝”,足见这小李明“字”的能量,让一众网络大咖群起而攻之,甚至口无遮拦,不留口德,怼相难堪,失态破防。
书法是因文而立,没有文章就没有书法;书法是因文而传世,没有文章何以见书法?在古代,只要是个读书会写字的人都是“书法家”,因为那时毛笔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书写工具。
古人的“书法家”名头是后世给“定”的,之所以能见到他们的“书法”,那是因为他们自己用毛笔写的文章很了不起才“流传”了下来。古代是文、书一体,非各自独立,有文即有书,无文自然就无书。那时好像没有职业“书法家”。
我们可以细品一下今天每个单位里都有的一个职务角色叫“文书”,就是办公室里专职给单位和领导起草材料、报告、讲话稿等的那个角色。这个名称很能说明“文”与“书”的关系。只是在近世毛笔被其它书写工具代替了之后,才有了专门以毛笔“写字”的职业,它跟“文”脱钩,“书”被剥离成了一种职业。
实际上“文书”就是“文法”与“书法”的统一,“文”在前“书”在后,“书”不离“文”,“文”为“书”彰。文是书的载体,离开了文,书将焉附?所以,近代书写工具出现后,“文”自己玩了,“书”逐渐淡化。然后,有“好事者”专玩“书”,不玩“文”,这就有了“书法”。
所以,玩书法不丢人,它是一种高雅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性情。文有文德,书有书德。一些人似乎是玩书法玩到走火入魔了,疯疯癫癫,神经错乱的在糟践书法,让一众规规矩矩玩书法的人跟着挨骂蒙羞。
何为书法?至于有家无家,暂且不论,奉劝那些怼天怼地怼小孩的人,先去品透了“文书”这两个字的概念,理清它们的关系后再作“书”,再讲“法”。谦虚一点,尽量别提“家”!
窦维博:笔名、网名:江河水、西江月。甘肃省庆阳市人。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庆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庆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西峰区作家协会理事。曾任《西峰文化》执行主编。文史地理、古诗词、摄影爱好者。自号“庆阳文史拾荒者”。主要致力于西峰地方行政区划(地名)、建置(建制)地理及人文历史研究。著有《西峰物产》《西峰政区史略》《西峰建置机构录》《西峰地名辑要》等文史著作。参与编纂《萧金镇志》《西峰历史人文丛书(第一辑)》《西峰区志》《庆阳古村镇(西峰篇)》《大塬遗韵——西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等史志、人文书籍。主编《庆阳市西峰区地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