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银项圈
文/秋草红枫河南·方城
在咱那片黄土坡上,母亲有个宝贝,是个银项圈。那银项圈在阳光下会闪出细碎的光,像极了母亲眼里的温柔,也藏着数不清的岁月故事。
母亲年轻时,这银项圈是外婆给的陪嫁。外婆说:“闺女啊,这银项圈能保平安,带着它,日子再难也能顺顺当当。”母亲宝贝得紧,平日里轻易不拿出来,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去镇上赶集,才小心翼翼地戴上。那银项圈细细的,上面刻着些简单的花纹,摸起来凉凉的,却让母亲心里热乎乎的。
我六岁那年,村里闹了旱灾。土地干得裂开了缝,庄稼都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家里的存粮眼看着就要见底,父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天在田里转悠,却想不出个办法。母亲默默地把银项圈从箱底拿出来,捧在手里,眼神里满是纠结。我知道,这银项圈对母亲来说,就像她的命根子。
“孩子他爹,咱把这银项圈卖了吧,换点粮食,先熬过这阵子。”母亲的声音轻轻的,却像一块石头,砸在了父亲的心上。父亲猛地转过头,眼睛瞪得老大:“不行!这是你娘给你的,咋能卖!”母亲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还是坚定地说:“人都没了,要这银项圈还有啥用。”
第二天,母亲带着我去了镇上的当铺。一路上,母亲紧紧地攥着我的手,我能感觉到她的手在微微发抖。到了当铺,老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他接过银项圈,放在手里掂了掂,又用放大镜仔细瞧了瞧。“这银成色不错,就是样式旧了点,给你这个数。”说着,他伸出三根手指。母亲的脸一下子白了,“老板,能不能再多点,这是俺娘给的陪嫁,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俺也不舍得卖。”老板皱了皱眉头,“最多再加一成,不行你就去别家问问。”
母亲咬了咬嘴唇,正犹豫着,门口走进来一个穿着长衫的老先生。老先生看了看母亲手里的银项圈,又看了看母亲,轻声问:“大妹子,这银项圈对你很重要吧?”母亲点点头,眼泪“唰”地流了下来,“家里闹灾,没粮食吃了,孩子都饿得直哭。”老先生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一些钱和一块玉佩。“这钱你先拿着买粮食,这玉佩就当是我借你这银项圈的信物,等你日子好了,再拿这玉佩来换。”母亲愣住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这……这咋行,俺不能要。”老先生笑了笑,“大妹子,谁都有个难处,先度过眼前的坎再说。”母亲接过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恩人呐,俺一定记住您的好,等日子好了,俺一定把这银项圈赎回来。”
有了钱,家里买了粮食,总算熬过了那场旱灾。母亲把老先生给的玉佩小心地收在箱子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嘴里念叨着:“等日子好了,一定得找到恩人,把银项圈赎回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也渐渐长大。母亲依旧把那玉佩当作宝贝,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那个在困难时伸出援手的老先生。
有一年,村里来了个戏班子。戏台子搭在村头的空地上,晚上灯火通明,热闹得很。母亲带着我去看戏,人群里挤来挤去,不知道啥时候,母亲发现装玉佩的小布包不见了。母亲急得脸色煞白,在人群里四处找,嘴里不停地喊着:“我的玉佩,我的玉佩……”我也跟着母亲一起找,心里又急又怕。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跑了过来,手里拿着那个小布包。“大娘,这是您掉的吧?我在地上捡到的,看里面这玉佩挺贵重的,就赶紧给您送过来了。”母亲接过布包,手都在发抖,她一把抓住小伙子的手,“孩子,太感谢你了,这玉佩对俺来说太重要了。”小伙子笑着说:“大娘,没事,谁丢了东西都会着急的,您收好。”母亲从兜里掏出几个鸡蛋,硬塞给小伙子,“孩子,拿着,这是大娘的一点心意。”小伙子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
后来,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母亲一直惦记着要把银项圈赎回来。经过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老先生的住处。母亲带着我和那玉佩,去了老先生的家。
老先生已经年迈,头发都白了。看到母亲和我,他愣了一下,随即认了出来。“大妹子,你们来了。”母亲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把玉佩递给老先生,“恩人呐,这些年俺一直记着您的好,现在日子好了,俺想把银项圈赎回来。”老先生笑着摆摆手,“大妹子,那银项圈就当是我送给你的礼物了,这些年看着你日子过好了,我也高兴。”母亲坚决不同意,“恩人,这咋行,您当时帮了俺大忙,这银项圈俺一定要赎回来。”
最后,老先生拗不过母亲,收下了母亲带来的钱。母亲拿着赎回来的银项圈,眼泪止不住地流。这银项圈,不仅是一件首饰,更是母亲这些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是那些在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好人们的情谊。
如今,母亲依旧会时不时戴上那银项圈。每当这时,她就会跟我讲起那些过去的故事,讲起那个旱灾的年头,讲起那个善良的老先生,讲起那个捡到玉佩的小伙子。
我知道,这银项圈里藏着的,是母亲对生活的感恩,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谊。它就像一颗星星,在母亲的生命里闪耀着温暖而明亮的光,也让我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好人,会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伸出那双温暖的手,拉你一把,让你感受到人间的美好与善良。而这,就是生活最珍贵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