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无嫣红,亦是风景
图.文/张玉森
审核/时光若兰
主播/默然紫曦
总编/李淑林

近期老是阴雨绵绵的,就像有一只看不见、却带着神奇魔力的手,“唰”地一下,把秋天的凉意给拉得更近了。你瞧那树叶,慢慢都被染成了金黄色,在微风里抖个不停,就好像是即将离家远行的游子,心里满是不舍;小草呢,也没了以前那股翠绿劲儿,软绵绵地趴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一副没精打采、快要枯萎的样子。再看看湖中的荷花,早就没了夏天那娇艳欲滴、光彩照人的模样,都变成残荷啦。
从古到今,好多文人墨客对残荷那可是痴迷得很,留下了一堆让人耳熟能详的好诗好词。就说李商隐那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不知道让多少人在秋雨滴答滴答打在残荷上的夜晚,深深感受到了那种清幽又寂寥的氛围,仿佛心都跟着安静下来了;李清照写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把残荷和女子的相思愁绪紧紧缠在了一块儿,读起来心里就忍不住泛起怜惜的感觉;还有朱彝尊的“几柄残荷,半湾残月,总是消魂处”,好家伙,直接把残荷的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沉浸其中。
今儿个,我就站在大明湖畔,放眼望去,以前那满湖你争我抢、开得热热闹闹的荷花,现在都没了精神,垂头丧气地立在湖里。你看它们,有的花瓣都掉得差不多了,就剩那么几片破破烂烂的,在风里晃晃悠悠,感觉随时都会掉下来;有的莲蓬都发黑了,可还是硬撑着直直地立在那儿,透着一股倔强;还有的茎杆都弯了,却还在拼命地支撑着自己,不想倒下。
不过啊,我仔细瞅了瞅,发现这看着衰败的残荷,其实里头藏着勃勃生机,透着一股坚强的劲儿。残荷虽说没了夏天的热闹繁华,但它们可没就此消沉下去。它们把以前盛开时的绚烂,都变成了藏在身体里的力量,在秋风秋雨里,死死守着自己的“地盘”。那弯弯的、却特别坚韧的茎杆,就好像在跟人讲述它们经历过的风风雨雨;那发黑、但鼓鼓囊囊的莲蓬,就像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宝贝”。
这些残荷的样子真是各种各样,让人忍不住感叹。你看有的残荷,就像一位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的老者,安安静静地坐在湖边,慢慢回忆着以前的辉煌时光,那神情,透着一种淡定;有的呢,又像一位永不屈服的战士,在寒风里昂首挺胸,一点都不害怕,勇敢地迎接命运的各种挑战;还有的就像一位优雅的舞者,在波光闪闪的湖面上,顺着微风轻轻摇摆,跳出了生命不一样的精彩。
看着这些残荷,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人生。你说人生可不就是这样嘛!咱们每个人都会有顺风顺水、特别辉煌的时候,也会有陷入低谷、困难重重的时候,就好比荷花有盛开得热热闹闹的时候,也有变成残荷、看着衰败的时候。当我们处在人生的高峰,可得好好珍惜,心里多存着点感恩;要是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就得像这残荷一样,心里头有股坚定的信念,绝不轻易低头。
残荷啊残荷,你虽然没了夏天荷花那种娇艳美丽的模样,但你身上有一种特别的美,是那种经历了风吹雨打之后,才有的从容淡定,是在困境里一直坚守的执着和坚强。你就像是秋天里的一首激昂赞歌,是生命不屈不挠的象征。我就愿意在这大明湖畔,安安静静地欣赏你的美,好好感受你传递出来的那股力量。我想着,这股力量能陪着我,在夕阳暖暖的照耀下,勇敢地向前走,让我的余生过得有滋有味的。



张玉森老师部分书法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张玉森,济南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就职于济南市教育局(现已退休)。退休后,他依旧钟情于书法,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展,获奖颇丰。他还是相关书协、联谊会、研究院的会员。他擅长文学创作,众多原创诗词、散文及其他文章被国内报纸、书刊及媒体平台刊载,并多次在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获奖。他被《齐鲁文学》杂志社聘为签约作家,是中国新诗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当代翰墨文化艺术院会员。


作品分配团长:时光若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