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流沙上的美丽神话——天道酬勤勤劳致富
文/流淌的小河
“天道酬勤”早已被传统哲学捧为真理,像双手捧着一颗闪耀的珍珠似的。勤劳致富更是让劳动者萌发出一个个甜美枝芽,被辛勤的汗水浸透,竟也是光彩照人。
真的就天道酬勤吗,未必如此,客观点说,现实中其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时机、方法和环境。勤奋本身是美德,但勤奋并非绝对就有回报,汗水未必能换得美好的东西。尤其当今时代,我们眼前总是迷雾重重,“天道酬勤”四个字像褪色的标语,在风雨中成了支离破碎的纸屑,却还时不时地,悬挂在无数勤奋奔波者的心头摇曳。
“天道酬勤、勤劳致富”是建在流沙上的美丽神话,五光十色的美让人都在汗流浃背地追逐,要登上神话的顶尖,想富起来,得到上天的恩酬。看,当清晨五六点的闹钟刺破梦境,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已闪现出最早一批打工人的剪影。他们攥着热气蒸腾的豆浆,在人脸打卡机前,堆出标准化的微笑。他们的手机屏幕上,闪烁着“越努力越幸运”的励志壁纸——这是刻在当代人精神基因里的信仰图腾,也是被精心编织了千年的旷世谎言美丽神话。
“天道酬勤、勤劳致富”的神话,早已将复杂的社会分配机制简化为单一的因果链条:汗水浇筑成功,勤劳兑换财富。而现实总是在重重地,打着社会的脸面,勤劳未必致富,天道未必酬勤。不是吗?当外卖小哥用十多小时的奔波,换来不足百元的报酬,当烈日下,打工人用一碗汗水也换不来一杯奶茶,当名校毕业生在“内卷”的漩涡中,耗尽才情却难求一职,当资本用“996是福报”的话术将剥削包装成恩赐,这座建立在流沙之上的神殿,早已在现实的大浪中摇摇欲坠。
勤劳从来不是原罪,错的是将其异化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尺,是让劳动者相信“贫穷只因不够努力”所致,是在资源垄断与阶层固化的铁壁前,递上一把名为“勤奋”的钝刀,让他们在自我感动中反复切割自己的尊严。
当然,不能否定奋斗的意义,但应撕开“天道酬勤、劳动致富”的温情面纱和神话面具:承认运气的权重,正视制度的倾斜。那些深夜还在工厂里重复机械动作的工人,那些在田间地头被烈日灼伤脊背的农人,他们的勤劳足以撼动山岳吧,却未必能敲开财富的窄门,只是维持个肚子不饿。而腰缠万贯的大款,不是搂着美女调情,就是品着香茗喝着咖啡,悠闲自在,却是日进斗金,财源滚滚。这就是“天道酬勤、勤劳致富”神话的实质吗!它不过是在流沙上建立的神话殿堂,不说大浪拍岸,就是一个潮起,这个神话殿堂便瞬间坍塌的无影无踪!
“努力就能成功”,是“天道酬勤、勤劳致富”神话,赠给打工人的红楼大梦,让他们在梦中自我归因。要让“天道酬勤、勤劳致富”不再是一种虚幻,就应搭建起让勤劳获得合理回报的社会阶梯——让外卖骑手不必用生命赶时间,让寒门学子不必靠“逆天改命”的奇迹跨越阶层,让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能在阳光下体面地微笑。 一句话让分配公正公平,财富分配彻底倾斜劳动者。
当“天道”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力量,当“酬勤”成为制度保障而非道德绑架,我们或许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价值,从来不止于财富的积累,更在于人对自身尊严的捍卫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而这,或许才是对“勤劳”二字最温柔的救赎和奖赏。
勤劳从来不是原罪,它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基石,可当勤劳与财富之间的等式,被资本的杠杆撬得面目全非,成了散落一地的碎片,当出身的壁垒、资源的垄断、时代的浪潮轻易就能淹没个体的挣扎,“勤劳致富、天道酬勤”便成了一个温柔的谎言。它让还贫困者在深夜的被窝里,反复质问自己是否还不够努力,让既得利益者将掠夺的果实,包装成奋斗的勋章。真正的财富密码,或许藏在父辈的人脉图谱里,躲在政策的灰色地带中,甚至漂浮在虚拟货币的泡沫里,唯独与额头的汗水渐行渐远。我们依然需要勤劳来安放生活的琐碎,却不该再用“天道酬勤”的神话来自我麻痹——承认吧,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努力只是入场券,而命运的彩票,从来不会公平地分发给每一个熬夜的人。“天道酬勤、勤劳致富”神话正在坍塌破碎!
邹宝平,网名、笔名:淌的小河、天河。好舞文弄墨,也曾搞过新闻报道。在《人民铁道》《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文章。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反映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