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枚邮票的诗意表达
作者:慕 榕
鼓岭故事,是家喻户晓的中美民间友好交流的世纪佳话,讲述了一段中美人民跨越百年的真挚友谊。其中,以美国人加德纳念念不忘KuLiang,其夫人伊丽莎白在丈夫去世后苦苦寻觅KuLiang,并最终完成丈夫夙愿的故事广为人知。以儿童绘本的浅语艺术形式,为孩子们演绎中外民间友好交流,这样的故事并不好讲。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与绘本画家李卓颖携手创作的《十一枚邮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25年4月出版),则以独特的视角很好地诠释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叙事,完成了“和平、友谊、爱”的代际传递。
舒辉波在“作者的话”中说得很明白,“这本图画书是以‘序幕+正文+尾声’来结构全书”。因此,故事的框架十分简易:爸爸加德纳给女儿艾米丽讲睡前故事,故事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他把自己十年的童年时光浓缩在一天里呈现;故事讲完后,女儿艾米丽追问爸爸有关记忆与时间、梦境与真实的问题。十一枚邮票是真实存在的,那是加德纳珍藏的一批泛黄的邮票贴片,上面均清晰盖有“福州·鼓岭”邮戳字样。这十一枚邮票经过舒辉波与李卓颖的艺术处理,成为贯穿故事主人公十年童年时光、讲述至真至纯跨国情谊的重要线索。鼓岭全貌、少年加德纳居住的别墅、鼓岭早市、千年柳杉王、中华凤头燕鸥、外国本地公众水井、生日蛋糕、鼓岭落日、葛尔锡生日宴会、中外居民公共活动中心、鼓岭夏季邮局……十一枚邮票,十一个场景,立体还原鼓岭之巅中外居民友好相处的生活场景,再现了跨越种族和国界的人间真情。在这里,十一枚邮票就是主人公加德纳珍藏的许多关于鼓岭的情感盒子,打开任何一个盒子,扑面而来的都是穿越时空的童年记忆。
故事中,反复提到一句话:“同饮一井水,就是一家人!”这是鼓岭“本地人”说的话,也是“爸爸的朋友葛尔锡先生”说的话,更是鼓岭之巅中外居民的集体共识。将“外国本地公众水井”作为其中一枚邮票的图案,可见这口古井在主人公加德纳心中的分量之重。的确,童年记忆之于一个人的世界观,就像一副人生初始模具,它奠定了一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一口古井,将鼓岭之巅的中外居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将加德纳眼中世界应有的和平、和美、和睦的美好模样定了型——大家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理应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不分彼此,互学互鉴,相知相亲。
故事中,加德纳一天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于是故事便十分紧凑,环环相扣,可读性强。故事提及加德纳的好朋友,有千年柳杉王,有阿福、茉莉,还有树上的鸟儿、蝉儿……鼓岭作为加德纳的精神原乡,在作品紧锣密鼓的讲述之中,如同放电影一般,呈现出一连串意象。于是,难忘的过往生命体验揭示了重要的人生哲理:孩子的童年曾被一片土地温柔相待,那么,孩子的一生都将与这片土地根脉相连。的确,童年记忆之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就像一粒种子,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收获什么样的果实。热闹喧嚣的早市、生机盎然的柳杉王、快乐觅食嬉戏的中华凤头燕鸥……鼓岭周边的一切是那么明媚、那么美好,所以这里的中外居民心田丰盈。他们始终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始终相信自己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类的前途是充满希望的。
故事中,加德纳和爸爸妈妈吃着美味的白萝卜、锅边糊,和鼓岭的小伙伴们分享大西瓜、野草莓、灯笼果,一起做泥巴光饼、泥巴蛋糕,一起数鸟巢、下棋、听夜光音乐会……加德纳和中国孩子们打成一片,真正融入了鼓岭生活。没有人排斥加德纳,加德纳也不觉得自己与此时此地不合拍。的确,童年记忆之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就像一抔泥土,涵养着价值判断,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友善相交才是最重要的。至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变得可触可感、可亲可爱。
画家李卓颖则用风格质朴、色彩明丽的水彩画,给予鼓岭故事朝霞般的温暖,赋予加德纳的中国乡愁诗意化表达。李卓颖的图像叙事注重色彩的渲染,追求画作之外的想象空间,那层层叠叠铺展开来的大面积黄色、紫色、蓝色,那略显朴拙的粗黑线条,那灵气生动的人物表情,将世外桃源鼓岭描绘得熠熠发光。
总而言之,鼓岭之巅宝贵的十年童年记忆,塑造了加德纳生命最初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份记忆不仅是加德纳的个人中国乡愁,更是可以跨越藩篱的民间友谊的缩影。因此,当伊丽莎白历尽艰辛终于踏上令丈夫魂牵梦萦的鼓岭时,当鼓岭后人敞开怀抱与这份迟到的乡思再度相拥时,我们分明看见了国际民间友好交流的强大力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非凡魅力。

来源:福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