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美好生长一一青神县摄影家协会,青神县作家协会,青神县影视艺术家协会走进县学道街小学滨江校区采风
金秋十月,丹桂的甜香浸润着青神县的每一寸空气。10月15日上午,滨江校区的校门口,仿佛一个充满期待的磁场,吸引着县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与影视艺术家协会的艺术家们。他们不是普通的访客,而是时代的记录者,即将用镜头、文字和影像,为一所承载着万千家庭梦想的民生工程,谱写一首光影与情怀交织的赞歌。
一、初见:一所会“呼吸”的校园
活动伊始,滨江校区执行校长何欣岭的介绍,没有停留在冰冷的建筑数据上。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母亲般的骄傲与热情:“我们希望这里不只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孩子们可以自由呼吸、快乐成长的‘生命场’。”她的话语,为艺术家们的采风之旅定下了一个温暖的基调。
当无人机缓缓升空,镜头下的滨江小学不再是一堆钢筋水泥的组合。它像一首舒展的诗,黄白相间的教学楼线条明快,宽阔的操场绿草如茵,连廊与庭院错落有致,阳光在玻璃幕墙上跳跃,仿佛为校园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这,就是青神人民期盼已久的“未来图景”,如今已触手可及。
二、沉浸:捕捉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上午九点半,校园的“心跳”开始加速。艺术家们散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化身为敏锐的观察者和倾听者。
镜头下,是动态的青春。 摄影家们不再满足于宏大的航拍。他们俯下身,对准了体育课上那个奋力奔跑、小脸涨得通红的男孩,汗珠从他额角滑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们捕捉到篮球场上,一个女孩起跳投篮,马尾辫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眼神里满是专注与坚毅。这不仅是体育,更是意志的磨砺与生命的绽放。
文字里,是静默的耕耘。 作家们走进一间窗明几净的教室。年轻的语文老师正引导孩子们学习古诗,她的声音清亮而富有感染力,时而如春风拂面,时而如清泉流淌。一个孩子举手,眼神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老师微笑着走到他身边,俯身倾听,那耐心与鼓励,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在劳动实践园地,孩子们正小心翼翼地给青菜苗浇水、除草,小手上沾满了泥土,脸上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作家们笔下流淌的,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温度。
影像中,是温暖的日常。 影视艺术家们扛着摄像机,记录下宿舍里的温馨一幕。镜头转向食堂,长长的队伍井然有序,孩子们自己端着餐盘,回锅肉、红烧鸭、烧豆腐……香气扑鼻。他们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当一位作家笑着问一个“小不点”饭菜好不好吃时,他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却用力地点头,含糊不清地吐出两个字:“好——吃!”那纯真的模样,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这笑声,是对“人民满意教育”最质朴的肯定。
三、温度:一支有“灵魂”的教师队伍
这些生动的场景,背后是滨江小学一支“有灵魂”的教师队伍。18名骨干教师,如同一颗颗饱满的种子,扎根在这片崭新的沃土。他们中有深耕教坛数十载的正高级教师,有充满活力的青年骨干,更有11名党员教师,他们胸前佩戴的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是责任,更是信仰。
何欣岭校长说:“我们的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品格的塑造者、梦想的点燃者。”他们将在即将全面启用的智慧教室里,将基础教育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深度融合,为青神的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往未来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康庄大道。
四、展望:一幅正在绘就的时代画卷
此次“三协共绘”活动,不仅是一次采风,更是一次艺术与教育的深度对话。艺术家们用各自独特的语言,将滨江校区的硬件之“美”、文化之“韵”、师资之“魂”与育人之“本”,熔铸成一件件有温度、有深度的艺术作品。
滨江核区的落成,是青神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它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浇灌下,这颗教育的种子必将茁壮成长,成为青神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磅礴力量。
而艺术家们笔下的文字、镜头中的光影、影像里的故事,将成为滨江小学起步阶段最珍贵的“成长日记”。它们将激励着全体师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沃土上,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