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城村张氏家族概况
张泽武
城村位于洛宁县城东北30公里处,今属河底镇管辖。城村位于河底镇南4公里处,东与范店村为邻,北与茶坊、南河接壤,南与杨坡、刘家沟相连,西与刀环连接。城村因其城墙雄伟,十分坚固,村西侧有青砖建成的城墙和西城门楼,巍然高耸,村内张家大院高墙林立,壁垒森严,远看像一座城池,近看是一个村子,故名城村。这是一个如城之村,“城村”之名便由此而来。城村行政村下辖城村、西坡、丁家坑、坡池凹四个自然村。现有360户,1470人。
城村西城门
城村张氏家族石牌坊
张氏家族为城村最大的家族,人口约占全村总人口的70%以上,城村张氏家族有1000余人。城村张氏家族为洛宁县北部望族,源远流长,支派众多,影响深远,考证张氏家族源流分布播迁,意义重大。现将城村张氏家族介绍于后。
一、大门楼村张氏家族概况
张家祖籍陕西同州(今大荔县)。元朝末年张氏始祖为避兵乱迁居河南,分别在永宁县大门楼村(今大明村)和北里村(今德里村)定居。
①据清道光二年(1822年)(大门楼张氏祖茔)张际庚所撰《张氏合族祖茔碑记》记载:“(大门楼张氏)始祖讳仁美,原籍陕西省同州府大荔县东雁羗村,自元末迁居永邑北大门楼村,与邑南金门川德里张氏系分两门。”
②据清道光二十七年(1827年)大门楼村张捷科所撰(大门楼)《张氏家谱》记载:“(大门楼张氏)一世 祖考讳仁美,妣魏氏,元末人,同州府大荔县东雁羗村乃故里也,因避兵来至永邑大门楼村居焉。”
“二世 祖考讳仲武,妣失传,相传与金门川德里村张氏系分两门。”
③据清咸丰三年三月,十七世孙捷科、殿拔《建筑祠堂碑记》记载:“吾族与洛河南德里村张氏系分两门,原籍陕西省同州府大荔县东雁羗村,由元末避兵於此,延绵至捷已十七世。”
大门楼村张氏始祖讳仁美,元末人,同州府大荔县东雁羗村乃故里也,因避兵来至永邑大门楼村居焉。二世祖仲武公,后裔世居大门楼村,传至8世“万”字辈,有万全、万仓、万明、万宝、万镒、万忠、万珠共7人, 9世“君”字辈9人,10世“乾”字辈32人,11世”三”字辈28人,12世“宗”字辈28人,之后分为七门,繁衍至今,迄今690余年,衍传至二十七世,大门楼张氏后裔主要分布于大门楼村、城村、磨头村、下高村、刀环村、茶坊岭村、后坡村、杨岔村、南河村、湾子沟、西王村、山后村等,以及宜邑南驿头村、卢氏县、陕州康山、伊阳(今汝阳县)等处,10000余人。
二、城村张氏家族概况
城村张氏家族,是指从大门楼村迁入城村的张光全家族。
张氏家族传至十一世先祖光全公自大门楼迁居城村。
明末清初时期,城村张氏自始祖光全公在城村一带经商,定居于此。
城村张氏始祖张光全神道碑
张淳神道碑
城村张氏家族世代以农为本,张氏先祖耕读传家,为人忠厚,睦善友邻,自立自强,勤俭创业。城村是永宁通往陕州、陕县、灵宝县 、渑池县、新安县以及通往陕西省、山西省的官道,来往行旅颇多。光全公在此开设饭店、旅馆,以诚实守信、价格公道,设施齐全、卫生整洁,服务周到,赢得了顾客的好评,由此生意兴隆,购置田产,家业逐渐兴盛。
传至乾隆中期,城村张氏一支日渐兴盛。张淳主持家政时,张家既经商又行医,兼营开设饭店、旅馆,同时经营中草药收购、加工、批发零售,运输贩卖。
张淳凭借高超的医术,行医济世,张家开始崛起。适逢天时地利人和,由于张家经营有方,以致家道兴隆。传至张九思时,张家更是“田过千顷,耕户千余,年租万石”。城村张氏如日中天,家业鼎盛,富甲一方,成为豫西首富。
张家田产很多,当年曾挂过“千顷牌”,不仅田多,生意也做得很大。相传张九思从永宁去京城,“路行千里不住二家店”。张家人去北京、南京,一路上只住自己开的店。
张九思神道碑
在清朝时期,张氏先祖以积德累仁,行医济世著称于世,广受赞誉。张淳,字自厚,号青囊,自高曾以下多隐德,积善传家,以故家道日丰。平生“重农桑,精岐黄,全活数千人”,为时所称,有碑颂其德。诰授奉直大夫,诰赠朝议大夫;张九思,字有益,号幹夫,幼颖异,平生识时务,达时变,内敦孝友之风,外擅仁侠之望,涉猎诗书,务德大义。务本力农,兼通货贿,济危扶困,远近知名。性豪爽,好施予,尝施药饵,活人无数。置义田,建义塾,嘉惠后进。
张氏累世以行医经商起家,富甲一方,清朝时曾挂千顷牌,为河南府豫西五县首富。公援例登明经,以次子师周贵,诰赠朝议大夫;张师禹,任山东县丞,诰赠中宪大夫;张师周,字圣脉,性慷慨,好施与,戚族里党贫乏者时赒恤之,尝施药饵以馈病者。
道光七年,于村中设义塾,施村西地五十亩,以所入为延师岁资。同时施村东窊地五亩为义坟,于河底镇南坡施地十亩为修路之用。道光十年,于宜阳韩城镇西门外三里许施义地十亩,于白杨镇西门外施义地八亩,其碑尚存。
咸丰三年,捐裕饷银壹万两,奖知府衔授中议大夫;张师尧,诰授奉直大夫,精医术,有颂碑;张凤池,字知纶,号莲峰,道光二十六年中牟河工效力,特用道员,需次山左。二十九年摄盐运司事。咸丰五年授山东登、莱、青兵备道、摄盐运司事,所治有声,竭力尽职。毁家纾难,力任艰钜,备历艰险,卒以身犯难,为不易为之事,而赍志以殁;张凤泉,字桐斋,号文渠,候选同知,诰授奉政大夫。
公孝友天成,平生喜放赈,活千万人性命。出资修筑村寨,保障乡里,为时所称;张凤瑞同治年间任户部员外郎;张凤仪,同治年贡生;张凤竹,咸丰年敕封修职郎,儒学正堂,候选教谕;张守基,字东林,光绪辛卯科举人,大挑一等,分发广东知县。民国元年任河南省临时省议事会会员、永宁县首设劝学所,首任劝学总董。民国六年协修《洛宁县志》八卷;张维清,清光绪年间山西河东盐大使;张寅清,清光绪年间任刑部主事。
以节孝著称于世的,有城村张师禹妻程氏、张守谦妻楚氏、张绳祖妻白氏,入祀忠义孝悌祠。山东候补县丞张师禹妻程氏,以节孝旌表入节孝祠,以子凤池补授山东登莱青兵备道、署理山东盐运司,诰封恭人。清道光十九年建“县丞张师禹妻程氏石牌坊”于城村九龙桥南。社会名流题咏诗文很多,汇《节孝集》付梓传世。
张师禹神道碑
民国时期,张华祖,字棣荣,民国元年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科毕业。民国年间历任国民党国大代表;张英祖,字菊荣,河南大学毕业,民国时期任洛宁县救济会会长,洛宁县财务会长等职,仗义疏财,一心向善,扶助孤寡,洛宁县城解放时,百姓相救而获释,终老于洛阳;张庆祖,字笃生,民国时期开明绅士,民国32年捐房十三间,在城村创建首所国民学校。礼贤下士,爱惜百姓,并多次保护、营救地下党革命进步人士苏金伞、张春舟、王绪升等人免于祸难;张振祖,民国时期在陕西任稽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张鸿浚(蔡正宁),早年参加革命,为掩护身份,随母姓改名蔡正宁。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5月入抗大一分校学习,10月毕业后任该校留守大队四中队指导员。建国初期随贺龙入川做起义部队改造工作,后参加贵州黎平县剿匪战斗。
1950年12月任556团政委蔡正宁任中共黎平县工委书记兼县长负责黎平县剿匪。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两枚解放勋章。历任团政委、空军干部处处长、空军政治部副部长、兰州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陕西省西安市干休所,军政部主任。
解放后,张文祖授正师级职衔,曾于解放军总后勤部任职;张传斌(鹏岐),正师职,任大连海军学院党委书记;张鹏明,贵州省水城市党委书记、煤炭厅厅长,贵州省常委;张传曾,西北联合大学毕业,曾任陕西省教委教育处处长等职;张传芳,民国时期任宜阳县税务局局长,解放后任职于西安教育学院;张传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医师。其妻刘书景,洛阳师范毕业,曾任偃师县县长;张传亮,副县级,曾任洛宁县、新安县检察长;张传柱,东北工业大学毕业,沈阳工业大学教授。传柱妻徐桂云,东北第一机械总厂高级工程师正处级;张鹏范,黄閁煤矿工会主席;张鹏远,沈阳工学院毕业,工程师;张安宁,中央党校毕业,曾任贵阳市工商管理局局长;张睿,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等。
纵观张族历代文武志士、英杰俊才,层出不穷,贤达名流,多有建树,此皆张氏历代先祖积德积仁之功也,为张族人之骄傲。诚望我族后裔牢记先祖家规家训,以张氏先贤为榜样,发奋进取,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三、城村张氏支派
据大门楼《张氏家谱》记载:张三唤、张光全并迁城村。张光全传至张进城兄弟六人,分为老六门。
城村张氏支派:十一世三唤,十一世光全自大门楼并迁城村,光全公生一子五志,五志生六子,长子进修,次进勉,三进城,四进仁,五进祚,六进禄,分为老六门,后裔称为城村张氏老六门。
长门进修公后裔迁南河村,四门进仁公后裔迁渑池县英豪镇杜江一带,五门进祚公后裔迁新安县一带(四门和五门今失续待考);二门、三门、六门后裔世居城村。在这三门中,其中尤以三门进城公后裔昌盛无比,为世人所称道。
张师周神道碑
张进城生一子张如彦,张如彦生一子张淳。张氏家族累世行医济世,声名日盛。传至张淳时家业渐起,自高曾以下多隐德,以故家道日丰。淳公一生精通岐黄之术,行医数十年,全活数千人,为时所称,有碑颂其德。张淳传三子九畴、九皋、九思,兄弟三人,分为小三门 ,后裔称为城村张氏小三门。
城村张氏自大门楼迁居以来,世居于此,耕读传家,繁衍生息,后裔繁盛,瓜瓞绵绵,家业兴旺,人物辈出,为邑北望族。城村张氏迄今已传至二十七世,本支张氏后裔现有400余户,1600余人。张氏后裔主要分布于分居于城村、西坡、王南河村、刀环村、河底村、元村以及渑池县杜江村,洛阳、开封、西安、北京以及辽宁、山西、湖北、青海、贵州等地。
四、城村张氏外迁主要支派
①【城村西坡张氏支派】
本支张氏出自城村张氏家族。张氏家族居住在城村西坡,本支张氏称为城村西坡张氏支派。
据大门楼《张氏家谱》记载:张三唤、张光全并迁城村。张光全传至张进城兄弟六人,分为老六门。
城村张氏支派老二门先祖张进勉自城村迁居城村西坡立祖,后裔繁衍生息,世居于此。张进勉之曾孙九要公支系世居西坡村,本支张氏后裔现有150余人。
②【刀环村张氏支派】:本支张氏为城村老二门张进勉后裔。
张进勉之曾孙十六世张九道自城村西坡迁居刀环村立祖。本支张氏后裔现有32户,130余人。
③【王南河村张氏支派】:本支张氏为城村张氏支派老六门长门张进修后裔。
城村老六门长门张进修自城村迁居王南河村桥洼立祖,后裔世居于此,繁衍生息,自成一派,称为王南河张氏支派。张进修逝后,初葬城村橡子坟,后迁葬王南河张氏支茔立祖。本支张氏家族现有40余户,180余人。
④【元村张氏支派】:本支张氏为城村老二门张进勉后裔。
张进勉之曾孙张九葛自城村西坡迁居元村,本支张氏家族现有60余人。
⑤【渑池县杜江村张氏支派】:老六门四门祖张进仁迁居渑池县杜江村立祖,后裔不详。
⑥【渑池县南庄村张氏支派】:本支张氏为城村老三门中小长门张九畴后裔。
张进城传一子如彦,如彦传一子淳,淳传三子,九畴,为小长门;九皋,为小二门;九思,为小三门。
小长门张九畴传二子师尧、师舜。师尧传二子凤仪、风嗣。凤仪传四子,永清、永发、永太、永春。
张氏先祖张永清自城村迁居渑池县南庄村,本支张氏家族现有现有10余户,60余人。
五、张氏家族排行字
1.大门楼张氏排行字
从第八世开始到二十九世排行字:
万、君、乾(国)、三、宗、进、如、廷、公、殿、从、德、立、志、维、纯、政、治、行、義、高、明。
2.城村张氏排行字
第12至第20世:
光、五、进、如、淳、九、师、风、守。
张守基拟定16字,21至36世:
祖传鸿泽,世有令铭。鸿广嘉庆,长发祺祥。
2006年修谱张族世辈排行字,又增续四句,十六个字:
“克明俊哲,金声玉振,树贤靖远,昭扬宗林。”
以上四句排行字,我根据城村后裔张传枢(亚东)的解释,略作补充,解释于后。“克明俊哲”:意为“修身养性,高尚贤德,俊哲之士,才智过人”。“金声玉振”:意即“由始到终,集众音之大成者也。”此句原意“比喻孔子德才兼备,才学广博,启发后人艰苦创业,终成大器。”“树贤靖远”:“心胸宽广,理想远大,立志高远,建功立业。”“昭扬宗林”:“传承家风,积极进取,光宗耀祖,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